「居眠り」, 工作中打瞌睡的日本職場文化

2021-02-15 魯曉芙看歐洲

以勤奮工作著稱的日本人, 喜歡頌揚犧牲睡眠、不眠不休、賣命工作的拼戰精神,最後,常常體力不支地在通勤電車上打瞌睡,甚至站著睡著,都不罕見,路人也見怪不怪。

這種在通勤、上課、開會時打盹的「居眠り」行為,是日本獨特的文化與社會現象。

日本人似乎容忍度很高,外國人則大呼矛盾。

▋睡覺的文化差異

我們祖先,自然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覺時間不睡覺,那是不符合道德,就連電燈問世以前,日本如果有人熬夜聊天、熬夜喝酒取樂,會遭到責罵。

不過,如果學者和年輕武士,犧牲睡眠讀書,就會被視為美德,即便他們因此使用了更多燈油,而且隔天白天上課時昏昏欲睡。(關公秉燭讀春秋?躺著中槍)

另一方面,早起,一直是備受提倡的美德,至少在日本引進儒家和佛家思想後一直是如此。中世紀以來,文獻會用「晚睡早起」形容有美德的人。

一起睡也是個有趣的議題,日本人習慣了一起睡。


英國鼓勵父母和幼兒分房睡,才能培養小孩自己睡覺,養成固定的睡眠時間。但在日本,家長和醫生都很堅持要與學齡前的孩子一起睡覺,父母才能幫他們變成獨立、性格穩定的大人。

或許這種從小和父母一起睡的文化觀念,讓日本人能在其他人面前,自然入睡,不少日本人說,在公司比自己家裡還好睡。

2011年311海嘯抹平好幾座沿海城市後,倖存者必須在避難所,與好幾百個陌生人共用生活與睡眠空間,但很多倖存者都表示,與他人在同一個空間睡覺,提供了少許慰藉,也能幫他們放鬆,重新找回睡眠節奏。

▋日本人為何「居眠り」,工作是否打瞌睡?

不過這不足以解釋為何日本人對「居眠り」如此寬容,特別是在學校和工作場所打瞌睡。在某種程度上,日本人根本不把打瞌睡看成睡眠。「居眠り」和夜晚躺在床上的睡眠,截然不同,也和午睡不一樣。

這是什麼神邏輯?

按照日本的解釋,「居眠り」的「居」是處於沒有在睡覺的狀況,「眠り」指睡覺。

原則上,大家預期上班族在職場保持專注、積極參與,打瞌睡給人懶惰、怠職的印象,卻也被看成工作疲勞的結果。

日本人可能會說,因為會議實在太漫長、主持人的話太多太冗贅,他們才忍不住打起瞌睡。在日本人眼中,參加會議本身的重要性大過其他,所以史提格遇過日本人這樣說:「我們日本人具有奧運精神,所謂志在參加。」


▋通過「居眠り」,不是展現懶惰,而是展現勤奮的工作,更容易升遷

付出一切、長時間工作的勤奮精神,也是日本社會的正向道德特質之一,深受重視。

生病、精疲力盡的員工出席了會議,展現勤奮精神、負責任和願意犧牲的態度。他們克服了身體不適和需要,展現意志力和正能量。

日本人認為這樣的人很可靠,應該予以升遷。就算最後他們因為精神不濟或健康問題屈服於睡魔,仍然可以開脫。

謙虛也是倍受讚揚的美德,你不能吹噓自己的勤奮,而是用疲倦和生病去表現你的勤勞。

打瞌睡也是一種勤奮的表徵,表示你雖然工作很累,還是努力撐著、控制身體,不見得是懶惰的象徵。

好累,好拗口,成人的世界好複雜,寶寶睡一會去了。

就在地鐵睡吧。



相關焦點

  • 教你正確使用「お世話になります」
    今天為大家講述的是,日本人較常使用的寒暄語「お世話(せわ)になります」。
  • 日漢雙語專業課 | 日本專家為你講授日企職場文化
    在日本職場上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的對話A : 「那個情況怎麼樣?」
  • 當日本人說「大丈夫です」的時候,他們到底想說啥?
    剛來日本留學在便利店打工的時候,我常常會被日本人的「大丈夫です」、「結構です」搞蒙。舉個例子:我:袋にお入れしますか?為什麼,你們就不能直接一點,就像課本裡說的「いいえ、いりません」,讓人頭大!然後我倆對視了兩秒……一瞬間我發現她也猶豫了我到底是想要還是不想要,我趕緊接了一句いりません。 原來,日本人自己也會猶豫 23333!
  • 日語課堂 | 跟著日本「社會人」學敬語
    日語中的「社會人(しゃかいじん)」指的是上班族,參加工作的人。在日本的企業裡,敬語對於剛入職場的新人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很多日企甚至會在新社員入職初期組織研修課程,專門教授ビジネス日本語(商務日語)。今天我們來看十個日本職場上經常用到的敬語吧。
  • 教材中的「こんにちは」
    大家都知道「こんにちは」用於白天寒暄,相當於漢語的「你好」。但是它除了時間含義之外,更主要的是社會含義,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距離,與「你好」不能等同。使用「こんにちは」時彼此有一份生疏、當然也有一份鄭重。它與「こんばんは」一樣,使用場景非常有限,都不用於自己同集體的人。也就是說家人、關係親近的朋友、每天一起工作的同事之間都不是「こんにちは」的關係。
  • 辨析 「省略」≠「割愛」你造嗎?
    今天為大家講述的是在商務日語中經常用到的兩個詞「省略(しょうりゃく)」和
  • 「了解しました」你用對了嗎?
    在客戶的電話或郵件裡,接受到對方的指示和要求後,很多人會說「了解しました」或者「了解いたしました」。但是你知道嗎?「了解」是不能亂用的。這種看似尊敬的表現,在商務禮儀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 ★商務用語中,經常使用的「了解」例句 × 了解です商務上儘量避免。
  • 日本求職看長相?什麼是「顏採用」?
    然而,除了在面試技巧外,原來大多數錄取與否的關鍵還是在「長相」?這個就是日文中所謂的「顏採用」。 根據調查,「顏採用」是真的!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的履歷表一定都要附上照片的原因,相較於歐美流行不附上照片、不寫年齡或性別以防歧視,日本可以說是具有獨特的就業文化。
  • 思愛普(SAP)大中華區榮登2020年亞洲「最佳職場」
    同樣榮登亞洲最佳職場榜單的還包括 SAP 印度和日本。該榜單由權威人力分析和諮詢機構「卓越職場®」(Great Place to Work®)發布,以表彰在亞洲和中東地區營造出優秀職場環境的卓越組織。這一評選的數據均來自參選公司內部員工的參與,同時,跨國企業在本地區多個國家努力創建卓越職場文化的成功經驗,也會被納入上榜的重要因素之一。成為卓越職場上榜企業,不僅意味著 SAP 得到大眾的認可,而這「認可」更來自於自己的員工。
  • 日本職場人的悲哀:一生懸命、名校效應、扭蛋玩具……
    其代表作品《Salaryman》系列真實記錄了屬於這個城市的光影與職場百態,不僅贏得日本上班族的好評,更讓世界各地的「打工仔」及「職場新人三巴屋認為,這反映了上班族對工作的堅持和忠誠,尤其能與日本民族「一生懸命」拼命努力的精神相呼應。
  • 「パート」和「アルバイト」都表示打工,有什麼區別?
    無論是在日語學習的過程中,還是在日本留學生活中,我們一定會遇到打工這樣的生活場景。比如一個人本身有一個本職工作,還在另一家公司有兼職工作,這類情況都叫做「パートタイム」(兼職)。此外,在很多日劇裡很多家庭主婦,早上孩子上學後,他們會就到便利店打工。然後下午3、4點接孩子做飯等等,平均每天工作4-5個小時的樣子。
  • 為別人加油打氣,只靠一句「頑張って」怎麼夠!
    --- 點擊上方藍色【日語幫】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日本人在鼓勵別人的時候經常會說「頑張ってください
  • 【商務日語】「恐縮」的正確用法
    「恐縮」一詞在商務場合,作為緩衝語、鋪墊語,經常用於作為請求或拜託某事時的前置語。有人說它的地位類似於俳句中的「枕詞」。
  • 不要隨便對日本人說「頑張れ」
    れ」和「頑張って」在日本逐漸成為了讓人反感的詞彙。 對於「頑張れ」和「頑張って」為何讓人反感,日本有網友表示:「當聽到他人為自己加油助威時,原本會從心底感到開心,但是卻也會成為一種負擔」、「很多時候,感覺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了,但是有人對自己再說「頑張って」的時候,好像在他人眼中自己沒有努力似的,這讓人感到好失落。」
  • 日語中的「おはよう」,究竟應該幾點說?
    在日企工作或實習過的小夥伴們或許會對這三句問候語的使用情況有一些了解。一般的上班族會在11時之前使用「おはよう」,而像新聞業這種起得比較早的行業,「おはよう」一般只使用到9時。這裡要提到的是,在日本職場中,「おはよう」除了有「早上好」的意思,還有一層含義,那就是——我要正式開始今天的工作了。
  • 在日本或日企一定會用到的工作日語
    1.お世話になっております。承蒙您的關照。2.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請多多關照。3.
  • 在日本人心目中「友達」和「親友」有什麼不同?
    「友達」和「親友」是日語中常用來表示朋友的兩個詞語,那麼這兩者在日本人看來有什麼不同呢?
  • 外國人難以理解的日本企業文化(上)-錦才原創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日本人之間還是日本企業內部,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潛規則」。「勤懇、隱忍、內斂、守約」等這些作為日本優秀傳統早已被外國人所熟知,不過還有一些文化和潛規則讓一些外國人難以理解!日本網絡作家「サイトー」就以漫畫的形式,羅列出了幾條外國人忍不住吐槽的日本企業文化吧!
  • 史上最全虎卷→日本留學面試對策(日本求職面試亦適用)
    ③面試表達禮儀▶面試表達準則:首先是一定要第一時間元氣的回應對方,然後保持比對方多一點點禮貌,比如對方說「おはよう」你就回答「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如果對方沒那麼禮貌你也不要受影響,保持自己的禮貌禮儀。在公眾場合,日本的確是禮多人不怪,特別重「禮」的國家。
  • 看看有哪些日本的企業文化呢?
    日語的敬語可以分成三種:鄭重語:     就是我們一開始學日文最熟悉的「です」「ます」體,表達客氣的語氣,並沒有要抬高對方。所以兩個不熟的平級之間是會使用鄭重語的。謙讓語:     日語中,對比自己地位還要高的人說話時,會把自己的動作矮化,以表達對對方的敬意,這就是「謙讓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