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未想過為馮提莫正名

2021-02-09 會火

我到達SDT時,馮提莫已經練舞很久了。

和她團隊打了招呼,我進了練舞室,起初我蹲在地上,後來成功擠進沙發,看馮提莫和老師跳舞。

跳得不錯,以我門外漢的角度,雖然時而有動作跟不上,不過也都跟下來了。我和旁邊的同事說悄悄話:跳舞也太難了吧。同事狂點頭。

那邊馮提莫做了個什麼動作,她自己說:我做這個動作真的很像趙四。

那是我在SDT聽到她說的第一句話,也是我唯一記住的話。

1

寫馮提莫採訪提綱時,我在飛機上,很吵,飛機搖晃不止。我在手機備忘錄上艱難打字。

在此之前,我把有關馮提莫的所有訪談都看了一遍。

某雜誌採訪她,寫了一萬多字,好壞都有,整體塑造了一個不愛說話,不敢說話,面色冷峻的馮提莫。——所以我有點擔心,擔心馮提莫對人有相當程度的抗拒。

在SDT跳舞時,馮提莫沒怎麼講話,我更擔心了。

直到我和她面對面坐下來,在某家咖啡廳。

隔音不太好,旁邊房間一直有人在講話,很大聲。

正式採訪前,馮提莫碎碎念:「這是哪裡的話啊,外語嗎?」——我們聽了都在笑,因為隔壁房間人說的話,真的太奇怪了。

我們的攝像一本正經地瞎說:是俄語。

馮提莫聽了說:哇,你這麼厲害,還會俄語。

會個屁俄語,我同事純粹在開玩笑,馮提莫當真了。

我還是有點拘謹,馮提莫估計也是,雖然對於隔壁方言的探討,讓所有人看起來沒那麼尷尬了,但還是尷尬。

緊接著,她突然給我們表演了最近抖音很火的內容。——「我孤獨呀,我一個人的時候孤獨呀」,她說那是一個嘟嘴的特效,學的很像。

於是採訪從抖音開始。

2

馮提莫每天都會刷抖音,頻率比微博高的多。和我們多數人一樣,抖音微博輪流刷,刷到累了再睡。

每個網癮青年都逃不過的宿命就是熬夜。

我問她睡眠如何,她說最近睡的早了,兩三點就睡了。

我聽了愕然。

她說此前,自己經常在早上睡。——有時是工作時間太晚,有時是單純玩手機。

近期為了8月3號在重慶的演唱會,開始早睡,凌晨兩點多。

我聽了無話可說,馮提莫熬夜課代表本人。

為了自己的首場演唱會,已經學了兩個月舞蹈,她覺得自己不算有天賦,學的很慢,一些動作怎麼也做不來,——像趙四。

但為了配合快歌,還是得學。

不僅學舞蹈,接受我的採訪後,她還要去上聲樂課。

我評價她很努力,能吃苦。

她說:「沒有哎,大家都能吃苦,你們不也是嗎?」

我說:「我沒有,我不能吃苦,我只想躺著」。

她:「你這麼真實的嗎?那我等會給你點個黃蓮,你就能吃苦了」。

黃蓮沒有點,我們的果汁和她的牛排上來了,她沒吃,繼續和我聊天。

3

實話說,馮提莫在歌手這條路已經走了很久了。

身份的轉變,必然要隨之放棄些什麼。

我問她,會不會放棄直播。她說不會。

——最近是忙著演唱會直播少了一點,但還是會直播,很多粉絲在等她。

既做主播,又做歌手,我說那你很慘哎,忙死。

她說:「聽起來是有點慘哈哈哈哈」,但目前的工作是可以承受的範疇。

現階段馮提莫每周給自己放一天假,——她自己也覺得像眼下這樣,高頻率練舞和唱歌,其實有點小累。

我問她,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可怎麼辦。

她說:「那還是有點累」。

是我想聽到的答案,——是「人類」真實會說的話。

我不想聽到的答案自然是類似:「為了夢想,再累也不覺得累」,這種。

和我想像中的那個不敢說話,冷著臉的馮提莫,不一樣。

4

我把自己對她的最初印象說了。

我說我看到過一個訪談,整體給我的感覺是,你有點排斥,不想講話,不願意分享。

我覺得她知道我說的是什麼。

她頗為認真地說:「可能採訪的人不一樣吧,聊天的磁場很重要。」

我必須厚顏無恥地說,馮提莫誇我很nice。我也理解她的意思。

我和她講,我這個人沒什麼攻擊性。她點頭。

所以,她不說話,所謂冷著臉,做官方回答,純粹是因為,對方說了她不喜歡的話,她不太想探討,她覺得,對方或許是在攻擊她。

挺好的,我覺得挺好的,非常理解。

如果有人採訪我一個勁兒地窺私,我也不開心。

只是,不開心的代價就是,又被迫展示了自己或許不好的一面,又再次加深了大眾原本就有的偏見。

——如果我採訪不到她,不和她聊這個話題,恐怕我也會長期認為,馮提莫是一個不苟言笑、警惕性強、無法打開自己的人。

在此前的所有訪問裡,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馮提莫說她自己,不敢再哭了。

5

我問她,現在還敢哭嗎?

她很逗,立刻說:「確實是不敢,真的是不敢」,好像回答慢了會受懲罰。

挺有意思的,她說小女生嘛,本來就都愛哭。有點兒小事會哭,吵架吵不贏也哭。

我說吵架吵不贏我也哭,她哈哈哈地笑。

不敢哭,是因為最開始直播時,彈幕裡有惡毒言語,她不服輸,就會先反抗性地解釋,後來發現沒用,大家罵得更狠了,然後就忍不住會哭。

心想著我都哭了,你們就別罵了,——這也是小女生的思維,很真實。

然後罵得更狠了。馮提莫和我說了關於哭大家對她最常說的語錄。

——天吶,你在演戲吧,還哭。

——不去做演員可惜了。

——哭就完事兒了。

所以原本作為發洩途徑和表達委屈的「哭」,在馮提莫這兒統統不成立。

哭不解決問題,反而成了新的問題。

所以她堅決不在人前哭了,沒有用,何必呢。

但私底下還是愛哭。

和我說,看《千與千尋》會哭,我說我也是,我看完《千與千尋》,哭到走出電影院,上了車還在哭,司機以為我被打了。

她:哈哈哈哈真的嗎?

除了電影,看到貓貓狗狗的也會哭。

總之,她其實比想像中強硬,也沒想像中強硬。

6

還是不可避免地要聊偏見。

採訪前,我在會火的粉絲群問過,大家對馮提莫,關心什麼。

得到的幾乎都是對過往負面新聞的討論。

我和她講這件事,她沒什麼反應,表示習慣了。——沒辦法的事,擔心也沒有用。

關於偏見,我們討論了一個很具體的事件。

她參加《蒙面唱將》,和吳青峰、蘇運瑩合唱了蔡健雅的《陌生人》,那首歌我差不多聽了幾百遍。

我說唱的很好,由衷的。

她講起當時的情形,說沒揭面前,網上的評論還不錯,很多人說,唱的挺好聽的。

揭面後,發現是馮提莫,評論畫風瞬間變了,統統變成:「這年頭,網紅都能唱歌了」,諸如此類。——她說這些的時候,十分輕鬆,並不覺得如何了,都過去了。

最關鍵的是,極力反抗了,擔心了,也毫無用處。

——就一直唱歌出歌,五年十年後,大家發現我還在唱,說不定會有人對我有所轉變。

只能這樣了。

7

幾乎已經堅定要做歌手了。

想做擁有很多很多代表作的歌手。

我說你現在也蠻厲害了,做到了一部分。

她說哪有,沒有,差得遠。

我能感覺到,她心裡對歌手這個職業所抱有的標準值很高。

從小就想做歌手,但是不敢說。——理想就是這麼個東西,在沒作品和成績支撐前,說出來,外人就會不屑之:「就你,也想做歌手?」

我十分理解,我年紀小的時候想做作家,也不敢說,後來給雜誌寫東西,出了書,還是不敢說。

因為覺得自己在冒犯這個職業。

馮提莫也有相同的顧慮和敬畏心。

後來我問她,你覺得自己現在是什麼呢?藝人、明星還是歌手?

她想了很久,和我說,是主播+歌手吧。

她加上了主播,讓身份更貼切,也給自己的歌手路,留下了更大的空間。

牛排已經涼透了。

8

她開始吃東西。

我的錄音也終止了,接下來是閒聊,因為距離她去上聲樂課,還有些時間。

閒聊時的她更放鬆。

和我說,自己頭有點禿,唉聲嘆氣(然後繼續熬夜)。

說自己的業餘愛好是按摩,也愛逛街,但是自己太矮了,容易被認,以後要穿恨天高出去。說如果素顏出去,就把自己裹地和蜘蛛俠一樣。

針對我們倆相同的胃病,甚至和我交流了哪些胃藥好用。

我說我一天只吃一頓飯,因為不愛吃,覺得吃飯麻煩,她震驚地表示:還有這種人。

對了,隔壁那些講方言的人還在大聲說話。

馮提莫和我說,怎麼感覺他們在說髒話。然後我們一起豎起耳朵聽。

末了,我和她講,如果哪天我功成名就了,我就去深山老林窩著。

她說她也想,住個土房,弄個小型動物園,豬啊牛啊,還要有菜園。

回歸平靜,她說的是回歸平靜,我理解的。

9

下午四點鐘,我們和她一起去找聲樂老師。

如馮提莫所說,想在唱歌上再進一步,還是挺不容易。

我也是第一次見人上聲樂課,非常沒見過世面。

沒見過世面的體現為,馮提莫唱第一首歌時,我差點哭出來,——我那段時間確實心情不太好,但還是要說,現場聽馮提莫唱歌,真的不一樣。

我和同事講,我差點哭出來,她說她也是。

然後我們聽馮提莫練了一個半小時的歌,她唱到嗓子痛。

最近一段時間,她都要上舞蹈課和聲樂課。

坦白講,此前我並未主動聽過馮提莫任何一首歌。

看她學跳舞時,我問旁邊的人,背景音樂是誰的歌啊,很好聽。

被告知是馮提莫還未發行的歌,偏舞曲,很概念的一首歌。

感覺她還是不一樣了,的確在改變了,哪怕我每次稍微誇她的時候,她都趕快反應:「沒有沒有,差得遠,我不算努力」。

10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在我的朋友們得知我採訪馮提莫時,普遍反應是,跑來問我這個是真的嗎那個是真的嗎?

所謂的這個那個自然是她最被關注的那些負面新聞。

還有人專門問我:你為什麼不去問那些爆點問題。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

問爆點問題的意義在哪呢?找真相?找大眾期待中的真相?

就像我在正式採訪她前,粉絲群裡一堆人在說她過往的事,我說我都能理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都能理解。

所以我壓根就沒想著去窺探什麼、尋找什麼、甚至沒想為她正名,為她挽回什麼,替她辯解什麼。

我只客觀展現我見到的她,與她斷斷續續接觸的五六個小時。

我又想起我那天在飛機上,情緒崩潰,還在寫採訪提綱,我覺得很吵,所有人都在我耳邊嘰嘰喳喳,我在氣憤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訊息一股腦灌到我腦子裡。也擔憂未曾謀面的馮提莫是否會給我崩潰的我,一個滿意的採訪。

現在看來,當時實在不該擔憂,結果證明,不虛此行。

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希望大家不要在後臺說我收錢了,我真沒收。以及請大家給我點個在看,我會抽評論中點讚最高的評論(不涉及人身攻擊)送兩張馮提莫籤名照。

相關焦點

  • 「我很勇敢,但從未踏出舒適圈」
    一是得益於我爸媽,總是告訴我世界上壞人很少,讓我相信外面的世界是非常安全的。二是與我日常待的世界相比,寧靜的旅行就是我的舒適圈。大三的我,距離初三第一次決定突破自己過去了七年,在和朋友輸掉了一場商賽之後,我才意識到自己一直都是在舒適圈裡冒險。比賽中我們隊想出了一些非常大膽的想法,最後卻潛意識的去選擇了不把這些大膽想法告訴評委。直到最後評委點評的時候,我們才後悔。
  • 為「critical thinking」 正名 周末雜談
    我把這個題目作為我的專欄首篇,是因為看到「批判式思維」對於critical thinking的曲解在各個地方誤導人們的思維,覺得實在不能再等待和容忍。所以我要立刻批判"批判式思維",並為「critical thinking(嚴格邏輯思維)正名。在批判之前,為了不再強化「批判式思維」對於critical thinking的曲解,我們先澄清「critical thinking」按照其真正實際應用中的含義翻譯成中文應該是「嚴格邏輯思維」,是基於已知事實,通過對事實信息的歸納,分析,通過嚴密的邏輯演繹而得出結論的理性的思維方式。
  • 來信 | 看看龜毛的老闆,我在想,這不是我要的人生啊
    結果,我幫他填了好幾次,雖然他也不會那種亂報銷什麼的,但是,我都發現,他出差的時候,連一碗20塊的米線也要要發票報銷……還有,我們一起去成都出差,我和他住了一個雙人間,誰知道他一進房間就從行李箱裡面掏出床單跟毛巾,跟我說這些東西一定要自己帶,我當場石化。之後幾天,白天各種工作倒還好,晚上回到酒店房間,又是鎖別門器和防盜鏈啊,還要檢查個幾遍什麼的。
  • 我是CTO,我為CEO吹過的牛逼買單
    我覺得今天這個大屏幕應該打上「所有的 CTO 都是為 CEO 吹過的牛逼買單的。」孔令欣:我先說一下初創公司的 CTO,初期應該是很苦的,作為 CTO 來說幾乎什麼都做。在你的理解中,一個 CTO 在天使期 A 輪的時候,我們兩個關係是怎樣的?應該怎麼做?
  • 追尋監理沉浮之路(三):監理,你可知Supervision不是你真名姓,請叫我一聲Project Management!
    如今,已過弱冠之年,你還步履蹣跚,忍受屈辱。百萬人在你大名之下彷徨著苟且著……很多人已經忘記了你的真名——項目(諮詢)管理,但有人始終未曾忘記,有人倔強地為你正名。你且下看:考試的科目:94年開始試點97年全國實行註冊監理工程師資格考試,考試的主要內容是項目管理,到今天不管是合同管理,還是三大控制,核心還是項目管理。
  • 網友:喝檸檬水三年,從沒感冒過
    網友1:我堅持喝了檸檬水三年,這期間居然從沒感冒過網友2:我妹妹,大四,從高中一年級開始每天跑步一小時,蹲起什麼不算,從未喝一口飲料
  • 孤獨殺我
    這是第三年我一個人在外過春節,只是為了屏蔽無效社交。
  • 在外包幹了三年,我廢了……不吹不黑!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Java技術棧(ID:javastack)去年國慶,棧長分享了一次我的真實相親經歷:《一個程式設計師的國慶血淚相親史,慘敗而歸…》,大家反響爆蓬,感覺十分有意思,今年國慶我再來分享一下我在外包的真實經歷,是不是很想聽?
  • 王振:這一次為感恩而來!
    在衡量和思考的那段時間我想了許多。如果回到2005年,我會毫不猶豫選擇前兩項。然而2013年以前,從涉世未深的16歲少年到經歷兩次創業,我得到的除了物質豐裕,更多的是逐漸放大的理想和抱負,還有逐漸清晰的夢想與信仰……
  • 「好文分享」我為什麼從Google 辭職開始為自己工作?
    設為「星標」,重磅乾貨,第一時間送達轉載:JavaGuide不知道今天還有小夥伴堅持在工作崗位不?我已經回家幾天了!走的時候還帶了電腦以及兩本比較中意的技術書籍。本來準備好好利用這難得的時間充充電,結果,發現回來之後就想躺著刷刷手機,出去瞎轉轉。
  • 三流之路:常想一二
    以前自己很有勇氣地說:我從未後悔過任何事情。然而今天靜靜地坐在電腦旁,回想以前的林林總總,總在想要是有重新來過的一次機會就好了。原來現在已經開始後悔很多時候人生的選擇了,當時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篤信自己的選擇是最好的,直到社會的現實才教會我: 有的時候你真的做錯了。 常想一二,為什麼有時候會這麼固執,不進去別人的意見。
  • 身邊官場那些事之我曾為TA賣過命
    但是,我想講的故事並不發生在這樣的場所。之所以先進行一番描繪,是想讓那些在十多年前還在念書的年輕朋友有一個印象,那時候象牙塔之外的官場,真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逍遙自在的。    所以,許多人,哪怕擠破腦袋,都想要謀得一官半職。    當然,這其中,包括了X——這個故事的主人公。    X橫空出世,其實來源於一場改革:公開招聘。
  • 我在想 他怎麼看上我的
    最近是不是覺得我更新比較頻繁?因為閒的。自從來公司之後正好趕上公司周年活動,負責帶我的人自己都忙到滿世界找牙,我好幾天沒見過了,當然這種忙還反映在我身邊的員工身上,加班已然是家常便飯。我到公司就一個狀態,要麼玩電腦,要麼安靜思考諸如:我是誰,我在那裡,我在幹什麼,我身邊這些人在幹什麼,他們找我來公司是為了供著我麼?
  • 你想過靠一臺「籃球機」發家致富嗎?
    大家好,我是項目哥。我也是一名創業者,我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 【選手風採】楊小龍:想過有盼頭的日子
    他到鑽井行業是2015年,此前,技術畢業的他在上海生產電腦的工廠的流水線上做過工,雖然颳風下雨淋不著,但流水線上刻板的作業,日復一日同樣動作的重複,讓他覺得無聊,沒有什麼意思。後來,他又從事過與太陽能發電板相關的工作,由於企業不景氣,收入低,又經常無活可幹,他覺得是在混日子,沒有個盼頭。
  • 簡歷石沉大海,以致想「剔除」籍貫一欄
    這是疫情期間我通過摸索求職擇業以後,生活給予的饋贈。持續兩個月的網上應聘,讓我相信疫情不會使所有人都找不到工作。同樣,疫情給各行各業蒙上的陰影終將褪去。理想雖會受限,但我依然要奮力突圍。作為來自湖北的2020屆畢業生,我經歷了一個多月居家隔離,中間又知曉考研失利。隨著疫情逐步被控制,各種物資馳援武漢,我暗自慶幸周邊親友無一感染,不免又為未來發愁。
  • 有一種人,過著三流的人生,卻擁有著一流的外貌與心靈!
    生活中有這麼一類人,他們處在公司食物鏈的最底層,每天被上司和有背景的同事呼來喝去,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卻連最基本的生活開支都不能保證,這樣的情景,相信很多普通人在剛出來工作的時候都經歷過,他們,過著三流的人生,卻擁有著一流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