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心理學家一直在研究導致攻擊性、社交不當甚至犯罪行為的人格特徵。而心理學家Delroy Paulhus和Kevin Williams在2002年提出的「黑暗三角理論」。它說的是:自戀、馬基雅維利主義、精神變態,這三種人格特質構成了人性中的「黑暗三角」。
· 自戀:指的是那些自戀的人,他們覺得自己很獨特,很有才華,比別人優越。
自戀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一些自戀者更專注於將自己視為強勢的、高成就的,而另一些人則在社會環境中表現出防禦性和高度敏感的態度。
· 馬基雅維利主義:指的是那些騙人、狡猾、逢場作戲的人。
· 精神變態:指的是那些缺乏同理心、危險地追求風險的人。
但是,越來越多的文章認為虐待狂應作為第四維度加入黑暗的三位一體。根據發表在《歐洲心理評估雜誌》上的一篇新研究論文,施虐滿足冷酷無情或移情受損的標準,同時增加了黑暗黑社會成員所沒有的獨特元素,即傷害他人的內在樂趣。
定義一種新的人格結構是一回事,但測量它完全是另一回事。 為此,加拿大和美國的一組人格心理學家開發了一套28項的量表來衡量自戀、馬基雅維利主義、精神變態和虐待狂。這是他們研究項目的最終結果。(所有的陳述都是5分制,範圍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1.自戀人們認為我是天生的領導者。
2.我有說服別人的獨特才能。
3.沒有我,集體活動會很無聊。
4.我知道我很特別,因為人們一直這麼對我說。
5.我有一些特別的品質。
6.我很有可能成為某個領域的未來之星。
7.我喜歡時不時地炫耀一下。
1.讓別人知道你的秘密是不明智的。
2.無論如何,你必須把重要人物爭取到你這邊來。
3.避免與他人發生直接衝突,因為他們可能在將來有用
4.如果你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就要保持低調。
5.控制局面需要計劃。
6.奉承是讓別人站在你這邊的好方法。
7.我喜歡狡猾的計劃成功。
1.人們常說我失控了。
2.我傾向於反對當局和他們的規則。
3.我傾向於反對當局和他們的規則。
4.我傾向於一頭扎進去,然後再問問題
5.我遇到了法律上的麻煩。
6.我有時會陷入危險的境地。
7.跟我搗亂的人總是後悔的。
1.看鬥毆讓我興奮。
2.我非常喜歡暴力電影和電子遊戲
3.當白痴們面無表情地摔倒在地是很有趣的。
4.當白痴們面無表情地摔倒在地是很有趣的。
5.有些人應該受苦。
6.為了好玩,我在社交媒體上說過刻薄的話。
7.我知道怎麼只用言語去傷害一個人。
這些問題讓我們對那些具有潛在危險和毒性的人的性格特徵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雖然這是一項簡短的性格測試,但研究小組發現,該量表能夠可靠地預測人們在興趣的四個人格維度上的真實立場。他們發現,這些量表可以在不同人群中使用,就像其他眾所周知的人格量表(如五大人格量表)一致。
作為諸多普通人格理論中的一種,暗黑人格可能無法直接告訴你生活中應如何做,但它至少能幫你多看清一點點生活的樣子。每個人都處在黑與白中間的灰色地帶,我們有共情,有自製,有道德,有理性,但也有自利,有貪婪,有手段,有物慾,正是這兩種力量的相互抗衡,相互融合,才能讓人類社會在不斷拉扯中前進。你可以不喜歡甚至咒罵黑暗,但——與其咒罵黑暗,不如在黑暗中燃起一支明燭。
文章來源: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social-instincts/202008/how-spot-dark-personality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
責任編輯:嶽凝 崔麗霞
作者簡介:
梁琪林,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20級應用心理碩士。熱愛生活,希望可以利用心理學的知識,治癒自己的同時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