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展自己,莫讓別人竊笑

2021-03-04 清談

        講一個故事,這是一個年輕朋友講給我的,關於她自己的經歷。

 

  高中畢業後,她去國外上大學,那時還不到十八歲。初次與班裡同學見面,要站在講臺上做一個幾分鐘的演講,介紹自己。對一個非英語母語的孩子,而且缺乏這種演講能力鍛練的人來說,面對那麼多雙五顏六色的陌生的眼睛,怯場是必然的。所以這孩子講得磕磕巴巴,不知所云。由於太緊張,甚至有一瞬間,她的大腦一片空白。就在她的眼睛茫然地望向臺下的時候,一個正捂著嘴竅笑的黑人同學映入了眼帘。就像一個昏昏欲睡的人,突然被強烈地刺激了一下,她的意識突然清醒,並且有一股力量從心底升起,她突然覺得不緊張了。再開口時,語言流暢了許多,終於完成了演講。

  這以後,在與外國的同學相處的過程中,她發現,無論知識水平如何,他們大都非常自信。國外大學經常有個人的課題演講,每個同學都不能例外。那些外國同學都非常重視,西裝領帶,自信得體,不管所講內容質量高低,演講人都非常放鬆自然,由內而外地散發出一種叫做風度與氣質的東西,很吸引人。與他們比起來,中國同學在演講中,知識水平並不輸,但輸在了外在的風採上,比較缺乏自信。這部分是因為中國孩子英語非母語,語言運用不熟練,但更多的與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方式有關,不注重培養個體的自信,不注重給個人以綻放的機會。

  但是先天的不足可以靠後天來彌補。

  那個小朋友告訴我,在其後的四年大學生活中,她總是忘不了那個黑人同學的竊笑,甚至成為了她前進的動力。自己的學習能力一點不比他們差,站在講臺上時,為什麼要心慌氣短。在其後一次又一次的演講中,她總是做好充分的準備,不斷地為自己鼓勁加油,也在一點一點地進步著。從最初的不知所云,到終於贏得喝彩。


  大學畢業論文答辯後,那個黑人同學由衷地樹起了大拇指,對她說:你這四年進步真是太大了!

  我的這個小朋友,如今不管做什麼,再不會縮手縮腳,眼神躲閃了。她盡情地舒展著自己,不再輕易給任何人竊笑自己的機會。

  她的經歷,是否對大家有所借鑑呢?

  想要絢爛,就要綻放!舒展自己,莫讓別人竊笑。

 

 

相關焦點

  • 俗語:「見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後」,什麼意思?蘊含深刻的哲理
    我們常把為人處事的能力歸納為情商,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一則俗語:「見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後。」何意?教人學會為人處事!先說,「見官莫向前」。見官莫向前,顧名思義是告訴大家:在當官的面前,一定不要搶在前面,不要總想著出風頭,否則效果適得其反。一個人有才華、有能力,適當的時候在上司面前展示,是會給上司留下好印象的。但是,大家切記一句話:展示才華也需要適當的時機。
  • 聽韙韙院長詮釋: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
    「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奉勸大家要多行義舉,做好當下,而不要過分牽掛往後的發展。做好現在的事情,別擔心以後會發生什麼。過於擔心未來的事情,其實是杞人憂天,禁錮了思想,又束縛了發展。往往,我們常常擔心自己能力不足,我們害怕嘗試過後的失敗,以至於還未踏步就已止步。莫問前程,並不是說真的不關心前程,也不是說前程無憂。
  • 「莫忘初衷」麼?
    20歲的時候,我的目標是30歲的時候要買房買車,然後在30歲之前找個白馬王子把自己嫁出去,就代表自己30歲的時候人生就成功了。然而現在我馬上就要28了,對於房子車子和婚姻沒有任何興趣。5年前,剛到上海的時候,我的目標只是做一名成功的廣告媒體銷售,賺不錯的薪資,後來我發現我並不喜歡為了賺錢而賺錢。於是陰錯陽差的在一開始很難的時候開始了自己派對生意,堅持了下來。
  • 慎言篤行,莫忘初衷
    一年後的現在,慢慢擁有了這麼多親切可愛的朋友,這是我心中最好的福利。其實初來乍到給同事製造過不少麻煩,因為內疚特別沮喪,壓力最大的時候回到家就哭,哭著吃飯,一邊吃一邊想怎麼解決眼下的問題。那時最擔心麻煩同事,被大家嫌棄,我總想自己獨自解決所有問題。領導沒少說過我,試著多溝通,集思廣益遠勝過一個人摸索。在大家寬容的陪伴下,我逐漸發現最美好的品德是慎言篤行。
  • 【隨筆】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
    這段時間依然在學習,也在為自己跳出目前局限適合獨立發展安身立命的事業做準備,這個準備期可能在一年左右,也有可能一年半左右。不管怎樣,有自己的價值觀做為支撐,有明確的道路和目標,我每天內心是充滿動力且是歡欣鼓舞的。前面才跟大家道過別,這麼快又出現在大家面前,是因為前兩天,有人跟我談話中提到,「你要用自身去影響別人。」我當時搖頭說,我只能做好我自己。
  • 別讓自己太累了
    嘿,你還要透支自己到什麼時候呢。身體和心都需要休息,別讓自己太累了哦。所以今天,動辦為各位定製了一份心靈按摩術,提煉自一本很厲害的書:《你其實不用這麼累》。書的作者,是美國非常有影響力,被稱為「哈佛人生職場教練」的:彼得·布雷格曼。
  • 【管理語錄】杜拉克經典五問:聽聽別人,看看自己
  • 【臨報悅讀】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有官位,就怕自己沒有學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為有真才實學值得為人們知道的人。」      春天播種,秋天收穫,在這半年裡,陽光、雨水、肥料、護理,每一個因素都必不可少,而且必須經過一定的時間,你無法省略其中的任何一個步驟。
  • 不去評價別人價值觀,但要討論別人自我意識
    在你看來最佳路線,在他人而言未必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每個人都是自我中心主義。這樣說的目的,還是說明事情處理沒有唯一標準答案。看似事實清晰,不過換成我們大腦想法,就不是如此簡單了!比如,孩子放學回家不先寫作業,而是玩耍;安排別人做的事情,沒有如我心意;希望一起做個活動,結果被推遲拖延;等等。
  • 如何了解自己的性格?
    事實上,一個人現有的一切,都取決於對自己的已知;而之所以過得憋屈、感到受苦,是因為我們對自己還不夠了解:不了解自己,哪裡都是迷宮;人格不成長,哪裡都是監獄。心理學上,關於分析性格的理論有很多,其中九型人格是最科學準確、且易懂通用的性格密碼。
  • 自己催眠自己
    早期的經歷,因為一遍遍的重複,會對我們形成深深的催眠——很容易陷入到某個模式這中,並堅信不移。
  • 在鳳廠如何開會,CEO莫這樣說
    正如CEO莫所說,要有同理心,去體恤員工的感受。無論是開會還是推進其他工作,做到這一點,團隊能發揮出更大的戰鬥力。
  • 人要有臉,樹要有皮,不要丟了自己的良心.
    做人要低調一些,不要太張狂,不要有了一點小本事就瞧不起別人;做人要厚道一些,不要太奸詐,不要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出賣朋友。
  •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見最好的別人
    其實,抱怨的同時,應該思考一下,是不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脾氣相投的人自然相處融洽,志同道合的人自然會聚在一起。「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朋友會打洞」,也是這個意思。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招賢納士,於是讓淳于髡舉薦人才。
  • 底線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
    你一直覺得自己稱得上和善、有耐性, 沒想到一碰上他們,心中的怒火就這樣輕易被點燃,而情緒爆發的次數簡直比地震帶的地震還頻繁。你要做的,就是把自己該表達的表達出來就好,別奢望對方都能懂,就像你也不懂他一樣。沒關係的,翻翻白眼也是一種眼球運動,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我們應該體諒;每個人都有言論的自由,我們應該尊重。但嘲笑並不算是幽默,攻擊也稱不上高雅。待人處事要懂得察言觀色,說話要留點餘地,期許自己可以體諒並尊重別人。
  • 懂得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讓別人感到被尊重的同時,也能巧妙地替人化解僵局,給人如沐春風的溫暖。《別高估人際關係、別低估人性規則》中寫道:用體諒之心對待他人,用智慧頭腦處理問題,是一個人心態成熟的外在表現。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懂得善待他人。因為他們知道,給他人留面子,也是給自己留面子。
  • 無問西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曾經我一度困惑於這個問題,有時候會覺得,所謂真實,無非就是遵從自己的內心活著。不在乎任何人的看法,喜歡誰就去追,討厭誰呢,就老死不相往來。後來慢慢成長,覺得這種程度的真實,未免太淺薄了。因為在這樣「真實」的過程裡,會感到困擾,會後悔。因為隱隱覺得,自己是有些事情做錯了的。昨天我去看《無問西東》,陳楚生飾演的角色出現在上個世紀的二十年代。
  • 活著是為了說服自己,不是為了說服別人
    急迫地渴望世界按照自己的想法運轉。 後來,我的想法改變了。我仍然在寫文章,仍然在發表觀點,甚至寫得比原來還多。但我認為所謂的啟蒙,不過是自大而已,知識分子階層,普遍沒有比別的階層活得更好,常識也沒有更多,剝去層層術語包裝的觀念,很多還是有害的、無力的、違背常識的,獨立生存能力都沒有,啟蒙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