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培訓會如約而至,28期的培訓內容讓廠工們收穫頗豐,也有人提出了改進的空間。
每次的培訓會大約5個小時左右,有區域總裁給CEO莫提建議,希望將培訓會的時間控制在3個小時以內。一是更能集中注意力聽課;二是方便安排其它重點工作;三是按時吃飯休息,也有利於身體健康。
對此,CEO莫欣然採納了相關建議,並對如何開會提出要求:
1、培訓會原則上在中午12點鐘之前結束,除非有特殊情況;
2、培訓會的內容要精挑細選,所有參加的區域總項目總或者分享人員,必須進行預演,過程中內容精彩可分享、時間可控制,讓大家真正有收穫;
3、培訓會的內容要求更精準精煉,區域總裁內訓轉化,不要開長會,儘量開短會;
4、區域總不要開無效會議,長話短說,最重要是有收穫;
5、開會形式要多樣化。
作為日常在會議中泡著的一員,今天也想聊聊開會怪相。
今年現場會議有所減少,大部分都是線上,這對身在各地卻要共赴一會的廠工來說,本是一個節約成本又方便快捷的方式。
但卻出現了一種情況,有些會議基本上就是一個人說,剩下的人在聽。說者有心聽者無意,點頭附和、指尖飛舞這些動作都在線,但並沒有實際參與其中。
這樣的會議不如直接園寶溝通,哪怕是發語音也有個一來一回。
問題貢獻者大於提供答案者
還有一些會議本是帶著問題來的,結果又帶著問題走了。
會開了,但是開了個寂寞。一個「怎麼辦」,能讓大家天南海北、從古到今論述一萬種可能,最後還是沒有答案。一個真正有效的會議,應該是大家帶著問題與這個會議主題相關的思考和問題而來,帶著備選abc而來,這樣才能夠更精確的、更快速的、有的放矢的能夠解決問題。
當然,有些會議本來就不希望有答案,就當茶話會吧。
會議冗長又拖沓
會議最大的成本是時間成本,如何按時高效地開會,也成為領導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比如提前明確會議內容,開會長話短說,會後拿出行動;還要合理安排會議時間,開小會、短會,針對實際情況解決問題,務實管用。
當然,有的領導白天工作時間被其他重要事情安排很滿,很少有時間和員工交流,部分會議不得不安排到臨近下班,難免會佔用員工一些時間。這種情況筆者相信廠工是可以理解的。
正如CEO莫所說,要有同理心,去體恤員工的感受。無論是開會還是推進其他工作,做到這一點,團隊能發揮出更大的戰鬥力。
編輯:圈圈
審校:南哥,鳳廠斯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