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鳳廠如何開會,CEO莫這樣說

2021-02-23 瘋狂智酷


周五的培訓會如約而至,28期的培訓內容讓廠工們收穫頗豐,也有人提出了改進的空間。

每次的培訓會大約5個小時左右,有區域總裁給CEO莫提建議,希望將培訓會的時間控制在3個小時以內。一是更能集中注意力聽課;二是方便安排其它重點工作;三是按時吃飯休息,也有利於身體健康。

對此,CEO莫欣然採納了相關建議,並對如何開會提出要求:

1、培訓會原則上在中午12點鐘之前結束,除非有特殊情況;

2、培訓會的內容要精挑細選,所有參加的區域總項目總或者分享人員,必須進行預演,過程中內容精彩可分享、時間可控制,讓大家真正有收穫;

3、培訓會的內容要求更精準精煉,區域總裁內訓轉化,不要開長會,儘量開短會;

4、區域總不要開無效會議,長話短說,最重要是有收穫;

5、開會形式要多樣化。

作為日常在會議中泡著的一員,今天也想聊聊開會怪相。

今年現場會議有所減少,大部分都是線上,這對身在各地卻要共赴一會的廠工來說,本是一個節約成本又方便快捷的方式。

但卻出現了一種情況,有些會議基本上就是一個人說,剩下的人在聽。說者有心聽者無意,點頭附和、指尖飛舞這些動作都在線,但並沒有實際參與其中。

這樣的會議不如直接園寶溝通,哪怕是發語音也有個一來一回。 

問題貢獻者大於提供答案者


還有一些會議本是帶著問題來的,結果又帶著問題走了。

會開了,但是開了個寂寞。一個「怎麼辦」,能讓大家天南海北、從古到今論述一萬種可能,最後還是沒有答案。一個真正有效的會議,應該是大家帶著問題與這個會議主題相關的思考和問題而來,帶著備選abc而來,這樣才能夠更精確的、更快速的、有的放矢的能夠解決問題。

當然,有些會議本來就不希望有答案,就當茶話會吧。

會議冗長又拖沓

會議最大的成本是時間成本,如何按時高效地開會,也成為領導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比如提前明確會議內容,開會長話短說,會後拿出行動;還要合理安排會議時間,開小會、短會,針對實際情況解決問題,務實管用。

當然,有的領導白天工作時間被其他重要事情安排很滿,很少有時間和員工交流,部分會議不得不安排到臨近下班,難免會佔用員工一些時間。這種情況筆者相信廠工是可以理解的。

正如CEO莫所說,要有同理心,去體恤員工的感受。無論是開會還是推進其他工作,做到這一點,團隊能發揮出更大的戰鬥力。



編輯:圈圈

審校:南哥,鳳廠斯嘉麗 

相關焦點

  • ceo是什麼職位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
  • 俗語:「見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後」,什麼意思?蘊含深刻的哲理
    我們常把為人處事的能力歸納為情商,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一則俗語:「見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後。」何意?教人學會為人處事!先說,「見官莫向前」。見官莫向前,顧名思義是告訴大家:在當官的面前,一定不要搶在前面,不要總想著出風頭,否則效果適得其反。一個人有才華、有能力,適當的時候在上司面前展示,是會給上司留下好印象的。但是,大家切記一句話:展示才華也需要適當的時機。
  • 聽韙韙院長詮釋: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
    「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奉勸大家要多行義舉,做好當下,而不要過分牽掛往後的發展。做好現在的事情,別擔心以後會發生什麼。過於擔心未來的事情,其實是杞人憂天,禁錮了思想,又束縛了發展。往往,我們常常擔心自己能力不足,我們害怕嘗試過後的失敗,以至於還未踏步就已止步。莫問前程,並不是說真的不關心前程,也不是說前程無憂。
  • Facebook、Google、Amazon 是如何高效開會的
    一起來看看科技巨頭,如 Facebook、Google、Amazon 等這些公司,是如何高效開會的。明確會議類型:在 Facebook,CEO Zuckerberg 要求所有人在開會前,都先想好一個最基礎的問題:本次會議的目標是什麼?在他看來,會議可以分為兩大類:決策型會議、討論型會議。
  • 再這麼開會,學校都快被你開沒了了…
    另外,例會中,情況匯報多,原因分析少;問題說明多,解決建議少;聽得多,說得少;會議記錄多,落實到位少。【典型案例】喜歡開會的領導未必是好領導,但好領導一定喜歡開會。有個分公司總經理,特別會開會。總公司的所有決策,他都能第一時間接受並吸收,然後開會,分解到下面各業務板塊。
  • 慎言篤行,莫忘初衷
    藉此,還要感謝那些自我入職之初到現在悉心指教的兄弟們。正因他們滿懷寬容從未對一年前懵懂的我嚴厲指責,才有了如今積極樂觀敢於承擔的我。這也是我愛上山東中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身邊的兄弟們富有激情和樂觀的心態讓我備受激勵,我認定了在這樣的團隊裡一起拼搏,是生命給與的最好安排。
  • 「莫忘初衷」麼?
    我以為我會很喜歡那裡,我以為紐約真的是電視電影裡說的是一個特別特別棒的地方。於是我去生活,第一周時我已經被大街上成堆的垃圾弄得想要打退堂鼓。(雖然冬天去過紐約,知道這個事實,但是在夏天尤其惡劣)。後來,「堅持」了一個月繼續探索這個城市,我發現我並不像我以為的那樣愛這裡,我也並不想在那裡生活。(後續會寫一篇文章說明why)。
  • 明日活動【MIT CEO VC對話夜】和懂中國創業者的美國投資人談項目
    想更多了解我們,請訂閱公眾號mitceo,瀏覽網站https://www.mitceo.org, 並可在網站上訂閱我們的Newsletter想加MIT CEO社區參與更多創投交流/行業交流/創業者交流,請加微信小助手『mitceoassistant』拉群(介紹自己,註明訴求)。
  • 高強度英文開會7小時,不覺得崩潰的秘訣是…… / 碎念
    如果讓三年前國內的自己聽到這個日程,估計想死的心都會有(都開會了,不做事了麼)。如果一年前的我,也會同樣想屎(英文會聽又聽不懂,說又說不出,急死人了)但現在的我特別高興,也特別有成就感:我掌握了高效開會的幾個關鍵:自由表達、目的明確、100%在場,接受無知。
  • 舒展自己,莫讓別人竊笑
    就像一個昏昏欲睡的人,突然被強烈地刺激了一下,她的意識突然清醒,並且有一股力量從心底升起,她突然覺得不緊張了。再開口時,語言流暢了許多,終於完成了演講。  這以後,在與外國的同學相處的過程中,她發現,無論知識水平如何,他們大都非常自信。國外大學經常有個人的課題演講,每個同學都不能例外。
  • 越無能的人越愛開會 心理學博士戳破真相
    相信無論在任何規模大小的公司工作,都會有開會的經驗吧!在被通知有會要開的當下,你的心情是開心還是頭疼呢?
  • 說好話 行好事
    說好話  行好事       《增廣賢文》有言:「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 為什麼總有沒完沒了的開會 | 金融時報
    在每一個工作周的開始,全世界有數百萬人會為一件沒完沒了、枯燥乏味而且他 們很不擅長的事情做準備:開會。 在一個星期五,我和一個筋疲力盡的朋友聊天,他說那個星期每天都在連續開會, 早上 7 時一過就開始,直到接近下午 5 時才結束。他在倫敦金融城做一些複雜的事情,管理一個龐大的團隊,所以我認為這是可以 理解的。
  • 無問西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因為在這樣「真實」的過程裡,會感到困擾,會後悔。因為隱隱覺得,自己是有些事情做錯了的。昨天我去看《無問西東》,陳楚生飾演的角色出現在上個世紀的二十年代。他就讀於清華大學,在一次考試之後,文科全部滿分,而理科的成績則是「不列」。大致就是不及格的意思。這讓他感到懊喪,也開始面臨不知道如何選擇自己將來的人生方向的迷茫。他去找自己的導師。
  • 災難式危機公關下,百事集團如何自救?
    這樣的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下,剛上任的陳文淵,如何帶領團隊挽回信任,搶救生意?夏季是飲料生意最重要的階段。當大量媒體投放已經就位的時候,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負面新聞,是硬著頭皮繼續曝光,還是配合集團整體公關節奏,臨時hold住降低關注度?薯片涉事工廠關閉,對生意的影響是一部分,留下的更多問題是,對文化素質普遍比較低的工人,究竟該如何監管?
  • 阿里巴巴員工開會、群裡溝通、郵件必須使用英語?
    也就是很多高薪企業/外企 像阿里巴巴那樣,入職的基本要求都是:可用英語寫郵件和進行開會。Now I'm not sure if this is true or not, but if it was, how would you fare?(你會怎麼辦?)
  • 【隨筆】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
    我當時搖頭說,我只能做好我自己。倒不是我不願意影響別人,而是以目前的能力不敢狂妄誇海口要影響別人。曾經我也充滿萬丈豪情的想著,要用自身去改變世人,改變身邊人。最後發現,效果並不如我所料。甚至是得到反效果。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人在俗世中就會受到俗世標準和有色眼光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