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數學計算,反映出世間勤奮與否的巨大差距。
我們很多人都是從學校畢業,如果說在學校中大家僅僅是百分制考試的分數差距,有時自己的同學比自己也高不了幾分。即便是十幾分,以我們天性傲慢的心理,對人家也是不以為然的。待到畢業五年到十年後相見,忽然感覺自己比人家相差很大,此時的心理落差是極大的,並且,從內心生出來當時他不過如何如何,只不過此時更多是變成了卑慢而已。
如果僅僅從勤奮來分析,我們很多時候是忽視他人的努力和勤奮,即便是自我勤奮的人,其實也不會有一個相對比較量化的概念,也僅僅是感覺上勤奮與否,以及對自己勤奮努力的將來結果也是有很多等待的迷茫。但是,假如我們無論勤奮者還是懶惰者看看下面的數學計算,相信對雙方都會有一個比較清醒和逐漸堅定的認識。
1.01的365次方等於多少,和0.99的365次方等於多少。
我們一般人每天按部就班去工作,就相當於1。而勤奮的人,相當於每天增加0.01,而懶惰者相當於減少0.01。每天0.01並不多,甚至我們都會忽略。但是,一年365天後的結果是什麼呢?
1.01的365次方=37.8
0.99的365次方=0.03
那麼,37.8是0.03的多少倍呢?1260倍。
這個數字算出來後,我自己都嚇了一跳。那麼,這是一年的倍數,那麼,假如是5年呢?
是5乘以1260=6300倍嗎?
不是!
5年是5乘以365=1825天。
那麼,是:1.01的1825次方= 77 002 913
那麼,0.99的1825次方等於多少?0.00000001,是10的-8
所以,我們就知道,別人每天下班後,是如何增加那個0.01的。而自己是如何在逛街、看電視、打遊戲中減0.01的。
如果,我們用數學計算,來理解行善和造惡的區別,那麼,就更能理解「勿以小善而不為,勿以小惡而為之」的巨大因果作用。
其實,善和惡的因果,就如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一樣。因果的作用是極大的。
因此,在世間來說,亦應隨緣力行善事。
那麼,有沒有一個不受勤奮影響的?
世間的事兒沒有,出世間的事有。這個出世間的大事,就是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當然,也知道我們的習性,所以,阿彌陀佛就發了大願,只要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一定會臨終接引我們。沒有其他任何條件!當然,也沒有什麼勤奮不勤奮的區別。為什麼呢?
因為,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壽(也即是無量的光明和無量的壽命意思)。既然是無量光,就相當於數學中無窮大∞。
那麼,∞365等於∞。∞1285也還是等於∞。∞的無窮大次方也還是∞。所以,阿彌陀佛的救度法門,那是解脫生死的平等法門。我們都應趕緊先念佛。
當然,世俗中事的勤奮,還是要每天努力0.01的。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