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與成功

2021-03-01 福建稅務

與古老的中華民族和漫長的人類社會相比,人的一生畢竟是短暫的。一個人在短暫的一生中要想真正成就一番事業,那就一定要勤奮。實踐已反覆證明:古往今來,大凡事業有成者,無一不是事業的勤奮執著的追求者。

勤奮是成功的支點,也是一種遠見。古人云,「業精於勤而荒於嬉」「人生貴勤,不勤何獲?」的確,大千世界,五彩繽紛,人們很容易左顧右盼、見異思遷。但天才和靈感的女神,所鍾愛的總是不畏辛勞、甘灑汗水的勤奮者。我們應該看到,「勤」和「苦」緊密相連、如影隨形。一切天才的機遇和靈感,從來都是以勤奮為前提的。勤奮不僅意味著吃苦和實幹,而且必須持之以恆、百折不饒,才有可能叩開成功的大門。國畫大師齊白石,從年青時就堅持每日作畫,除了身體不適和心情不好的幾日外,無一天不動筆。正是這種鍥而不捨的勤奮,最終使他譽滿世界。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在6平方米的住處裡終日辛勞、苦苦探索,奮戰了十餘年,才在數學王國裡為摘取哥德巴赫猜想明珠做出了傑出貢獻。傳說李白也是從一位老婦人那裡懂得「鐵杵磨成針」的道理後,立下遠大志向,發奮讀書寫作,終成青史留名的大詩人。

勤奮是閃光的品質,也是一種力量。哲人說過,「天才就是勤奮,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哪兒有勤奮,哪兒就有成功」。這其中的道理對任何人都適用!縱觀歷史上的名人巨匠,並非人人都是天才。李時珍曾經三次考舉人落榜,後來憑藉勤奮,終成醫學大師;愛因斯坦小的時候,人們都說他很遲鈍,可正是他依靠不懈的努力、創立了相對論……事實證明,勤奮與性別、年齡、專業、職務等並無太大關係,因為無論男人女人、老中青少,還是工農兵學商,人人都應堅持勤奮、搏擊人生!古今中外有不少智力平凡者甚至殘疾之人之所以創造出不凡成績,探究其中的奧秘,關鍵在於他們比一般人更勤奮。

勤奮是拼搏的本色,也是一種智慧。勤奮固然有可能取得成功,但又不等於肯定能成功。在科學發達的現代社會,假如不使自己的努力擺脫盲目性、增加科學性,儘管你再怎麼勤奮,仍無法獲得大成就。比如到了信息化時代,如果你漠視變革或無力創新,不能與時俱進,依然停留在類似於鑽木取火、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階段,只會運用原始的工具、粗放的手段去苦幹,又哪會有什麼成就和奇蹟可言呢?可見人間的勤奮不只身體上的勤奮,還需要精神上正能量、高品質的勤奮。這是因為勤奮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最需要毅力的支撐。而頑強的毅力更源自遠大目標的驅動力和強烈的進取心。只有樹立崇高理想,具備堅強毅力,敢打敢拼,銳意創新,勤奮不已,才能最終贏來成功的喜悅……

活著,就要怒放生命。為了這樣的志向和使命,你就必須勤奮!

相關焦點

  • 勤奮是成功的唯一捷徑20210201
    天道酬勤,沒有一個人的才華是天生的,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勤奮,沒有任何捷徑,每個成功者都是非常勤奮的。魯迅說「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    笨鳥先飛,猶可成功,何況並非人人都是「笨鳥」。勤奮,使人有如神助。    世間萬物,唯有不停前進才有生命力。
  • 勤奮、努力、拼搏、堅持,是人生成功不可或缺的每一步
    是啊,有很多人已經很成功了,但是他們仍然在非常努力的在付出著,甚至比那些沒有成功的付出的更多。而作為沒有成功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學習,不去提高呢?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的每天的作息時間表,看上去真的很恐怖,看完之後就在想都那麼成功了,還需要那麼拼命嗎?其實,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一直以來就是這樣,才取得了這樣的成功。難道他們不想好好休息嗎?當然不是,他們身上扛著的是社會的責任,是公司的命運,所以他們比常人付出的更多。
  • 有關勤奮的名言警句
    1、國家之前進在於人人勤奮奮發向上,正如國家之衰落由於人人懶惰自私墮落。——斯馬爾茲  2、古往今來,凡成就事業,對人類有所作為的,無不是腳踏實地,艱苦登攀的結果。——錢三強  3、有事業的峰巒上,有汗水的溪流飛淌;在智慧的珍珠裡,有勤奮的心血閃光。——佚名  4、在每一條路上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在勤奮,所以知名之士為數不少。
  • 那些有關勤奮的英文名言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Genius is an infinite diligent ability.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For hard-working smart, genius lies in the accumulation.  天才絕不應鄙視勤奮:Genius should never look down hard.
  • 如何擺脫假性勤奮?
    我說:很重要的一點,是勤奮。但是,要擺脫假性勤奮。什麼是假性勤奮?如何擺脫假性勤奮?我先給你講個故事。咱們一起做個遊戲。遊戲很簡單,叫「摸牆遊戲」。想像這樣一個場景:我們在一間空曠的大房間裡,所有人都被蒙上了眼睛,置身於一片黑暗之中。
  • 抵效勤奮 VS 深度思考
    前兩天讀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觸,是說雖然你很勤奮,但實際上你卻刻意迴避了真正困難中更有價值的部分,那就是思維與決策。而這種「思維懶惰」的行為,最終會導致你的決策失誤,陷入了低成長的陷阱。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將一輩子的聰明,都耗費在肢體的勤奮上。要想成為真正的「高成長人群」,防止你與預期「背道而馳」,就要學會並保持深度思考的能力。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 為什麼越優秀的人越勤奮?
    說沒用的人,總能舉出很多例子,證明不上大學也能成功。從比爾·蓋茨到賈伯斯,從愛因斯坦到愛迪生,社會這所大學好像更能培養出所謂成功的人。可諷刺的是,那些沒有讀過書卻成功了的人卻比任何人都重視教育。John 在《成功是一條持續的旅程》中曾說過:成功是一個由熱情、工作、專注、推進、靈感、提高、服務和堅持組成的循環,我們一圈一圈地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而不是一條從A到B的直線。可是,生活裡,大部分人都是40歲在吃30歲的老本,30歲吃20歲的老本。我不是說,人必要勇往直前,一次次地勇攀高峰。
  • 成功與失敗的名言名句
    ——塞繆爾·詹森  3、勤奮讓世界如臨大敵,只有非常努力,才能毫不費力。  4、失敗是在所難免的,人這一生不可能只是成功!——李金澤  5、有了理想,有了目標,有了奮鬥,才會在未來的旅途中走得更遠。  6、奮鬥是萬物之父。——陶行知  7、有一線希望,要作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啊,學習要全力以赴而不是盡力而為。
  • 古天樂陪跑10年,拿下金像獎影帝:勤奮是最被低估的職場競爭力
    王安石爺爺早就說過,方仲永五歲作詩,天賦驚豔,沒有勤奮與努力澆灌,最後不也「泯然眾人」了麼? 成功之前,人們能比拼的只有勤奮。 我記得,當初有段時間寫作比較低迷,一位成名已久的老師跟我說:「寫作的捷徑和練習武功一樣,只能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秘訣只有三個字:一直寫。」
  • 偷懶比勤奮,更有價值
    如果我是個勤奮的人,定了學日語的flag,那必然會要求自己在壓力山大的工作之餘,每天早起晚睡,犧牲休息時間,憑藉鋼鐵的意志努力學習日語。這樣做的話,我提升的只有自己的自律。但我恰恰是個不想太努力的人。所以,勤奮只能幫助自己,而想辦法偷懶,可以幫助大多數人。從這個角度來看,偷懶比勤奮更有價值。再舉個例子。
  • 從數學計算看世間勤奮的價值巨大差距
    有兩個數學計算,反映出世間勤奮與否的巨大差距。
  • 世界上最勤奮的一代人已經老了
    美國《華爾街日報》文章說,世界上有群最勤奮的人,他們是中國的下鄉知青、高考學子、出國留學生、下海闖蕩的和進城務工的,短短二十多年創造了世界奇蹟,把一個幾乎最落後的中國變成經濟總量世界第二;文章最後還問:「中國還有這麼勤奮的人嗎?」
  • 框架重於勤奮
    框架就是方法,針對不同事情的框架就是針對不同事情的方法,我們只有不斷優化框架,才能給勤奮以進步的豐碩果實。市場經濟學認為:一件產品的成本,80%在它設計時就已經註定下來了,以後所有的改進無非是修修補補。人生方法論認為:一個人的命運,80%在他生下來的那一天就註定了,此後的一生都是為那20%的可能性去掙扎。
  • 強調世俗意義的成功有什麼不對?
    黃章晉從時代的角度談對成功的理解變遷,讓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通過努力奮鬥獲得的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在過去是一種主流的價值觀,但是時代的演變,變為成功的一種。如果你是一個新教徒式的工作狂,希望通過奮鬥改變人生,獲得更好的生活,在過去你可能獲得全部的認同,但是在現代,讓人困惑的,你會聽到很多反對的意見。賺錢了又如何,成功了又如何?
  • 明星學員 | 劉宇鴻——進益求精,幽默且勤奮
    304C班的劉宇鴻,這位幽默且勤奮的同學,來自清遠匯博店尚品旗艦店。培訓的14天裡,他的幽默讓大家在緊張的學習之餘,每天都有著輕鬆時刻。
  • 大人學▕ 寧可有目標的懶惰,也不要無目的的勤奮
    這種勤奮付出、責任至上的人,怎麼會在公司混不好呢?原因當然不在能力與勤奮不足,問題就在能力太強、太過勤奮、卻少了「抓重點」的能力。有次老闆「急需」一個60分的東西,他堅持要把它做成100分,每天睡公司,動用高深的技術,但最後老闆等不及了,找個不懂電腦的人解決燃眉之急。一次、兩次之後老闆失去耐心,這位可憐的同事只好背著他的睡袋離開。
  • 勵志短文精選:學習才是永續成功的動力
    學習才是永續成功的動力學習是永恆的主題,
  • 他叫張振,踏實勤奮
    7.18司儀直播展示會上高手如雲,為什麼壓軸的是張振呢?總之:他叫張振,踏實勤奮。 老李說了:「只要你有最初的心,就一定能走最遠的路。」哦,對了,小編忘了一句話,必需告訴大家:7月份考評張振是第一,那現在可都八月份了,誰又是《李誠朋友圈》裡的新科狀元呢?
  • 我們真正缺乏的正是勤奮和發現財富的慧眼.
    年輕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因為他具備了現代人的管理素質。1、他很有思想:他明白要想得到就一定要付出。他先送水給花匠喝,花匠得到了好處,便給了他回報。這也是雙贏的智慧。2、他很有眼光:他知道那些斷枝落葉可以賣個好價錢,但如何得到大有學問。所以,他提出以勞動換取。這也符合勤勞制富的社會準則。3、他很有組織能力:他知道,單靠他一個人難以完成這項工作。
  • 成功,要為成就感工作
    韓國總統李明博在他職業生涯的前期,也表現出了這樣的素養。在韓國現代公司,他20歲當上理事,30歲做了社長,40歲成為了會長!對於如此「順利」的職業提升,很多人都會羨慕,但是卻少有人知道他成功的秘訣。李明博本人總結了兩點:第一是勤奮,第二是創造增值價值。對於勤奮,他是這樣說的:「我從來沒有過公休日,並且每天工作18個小時以上,相當於別人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