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改變自己主創
百度智能汽車產品負責人 | 輝哥奇譚主創 | 布道師
關於有效溝通,我個人體會最深的一點即:不在於你說了什麼,而在於對方聽到什麼。能站在對方角度思考,能從「對方聽到什麼」為出發點去溝通交流的人,都能取得不錯的效果,無論這是一對一的溝通,還是面對上千人的講演。當然,每次會員語音(包括本周日要講的「如何培養設計策劃能力」),都是我實踐這個原則的一次練習,從題目的策劃,論點的選擇,到最後講述的順序,莫不是如此。
相信一句話:溝通能力好的人,最後過得都不錯。
有效溝通的技巧 |《TED TALK演講的力量》即學即用
(原標題 - 有效溝通是為了在你和外界之間搭建一座橋梁 |《TED TALK演講的力量》之學以致用)
by Eimia
「已經忘記是怎樣與《TED TALKS 演講的力量》結緣的了,本書作者是TED TALK的創始人Chris Anderson,此人在做這件事時候的核心思想就是「思想的力量是極大的,要能夠讓思想的火花綻放」,我想本書的意義大概如此,也正如這本書的第一頁上那句醒目的話語:「生命轉瞬即逝,唯有思想、靈感與愛永存。」 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很清晰、很明確地能夠感受到這本書的魅力。
老規矩,先說下我閱讀這本書的目的,那就是我想學習有效溝通的技巧。坦白說,私人談話也罷,公開演講也罷,寫作也罷,都事關表達和交流。這本書我還沒有讀完,讀到哪裡我就嘗試學以致用到哪裡,本篇文章我會涵蓋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Chris Anderson關於演講的8分鐘視頻拆解
2、將自己的經歷與書中和該視頻的內容結合在一起,整理出關於發表一個優秀演講的指導準則
在你打開這個短短8分鐘視頻之前,首先問下你自己:「什麼樣的溝通叫作有效溝通?」這也是Chris在視頻中強調的一關鍵點。
那麼,什麼叫做有效溝通?有效溝通最難的地方就是A有能力把B原來不明白的東西用B的語言模式讓B明白,而不是用A的語言模式。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人碰上基本交流順暢就已經能夠很開心了。
什麼是基本交流?基本交流是A和B懂的差不多,互相把懂的東西拿出來交流,彼此一聽就覺得:「哇我知道這個,原來你也那麼知道!」這種「知音難覓」的感覺。
然而,兩個人在各不相同的領域達到順暢交流才是有難度的,演講的目的之一就是讓聽眾能夠了解和理解原本他們並不了解和理解的東西。
下面就是這個8分鐘的視頻,這個視頻我看了三遍,我在TED官網上把這個視頻的英文腳本下載下來,自己在寫這篇文章之前也嘗試翻譯,也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Chris, 中文對應的腳本我附在之後(你也可以直接跳過閱讀腳本,直接看之後的部分)。Enjoy!
有些人認為TED TALK是有既定的公式的:
「無非就是在一塊紅色的圓毯上說說話。」
「分享一個童年的故事。」
「洩露一個個人隱私。」
「最後以一個鼓舞人心的呼籲行動而結尾。」
不。這不是一個正確看待TED演講的方式。事實上,如果你過分使用這些手段,那麼你僅僅是在發表一些陳詞濫調或者是從情感上操控你的聽眾。
但是所有優秀的TED 演講是有共同點的,我打算把它分享給你們,
因為過去12年以來,我都坐在前排的座位上聽過數千名的TED演講者發表出色的TED演講,像是這樣的。我幫助他們準備最佳時間的演講,我也直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如何做出一場出色演講的秘訣。
我發現即便這些演講者以及他們演講的主題都各不相同,但它們確實有一點核心的共性。那就是:你作為演講者的首要任務是在你將一份別致的禮物——那個我們稱之為想法的奇特而又美麗的東西——植入到聽眾的大腦中。
讓我來告訴你們我什麼意思。這是海麗。她馬上要進行TED演講了,不過坦白說,她膽怯極了。
主持人:海麗·凡·戴克!
在這18分鐘的演講中,1200多人,許多人都從未見過彼此,但是可以發現他們的大腦開始與海麗的大腦,甚至是彼此的大腦之間進行同步。他們的大腦呈現出了相同的腦電波頻率。這裡我不僅僅是說他們在情緒上產生了共鳴。比這更驚人的事情正在發生。
讓我們來看一看海麗的大腦在這一刻發生了什麼。數十億神經元以一種奇特的方式相互關聯。但是看這兒,就是這兒——上百萬的神經元又以某種方式相互關聯,從而形成了一個想法。難以置信的是,這個確切的模型開始在所有聽眾的大腦裡開始同步重新構建。就是這樣,在短短幾分鐘內,1200多人通過聽著同一個聲音,看著同一張臉龐,同時接受到一個由數百萬神經元組成的模型。
那麼,到底什麼是想法?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幫助你理解和探索世界的信息模型。想法可以是各種形狀和大小的,從繁到簡,從線性到美感。
下面我分享幾個TED舞臺上的例子。肯·羅賓森先生——創造性是成就孩子未來的關鍵。
肯·羅賓森先生:我的觀點是創造性在當代教育中與文學素養同樣重要,我們應當將它們一視同仁。
Chris Anderson:易羅拉·哈迪——用竹子建造出來的建築物非常美麗。
易羅拉·哈迪:它在我們的環境中生長,它強大,它優雅,並且防震。
Chris Anderson:奇瑪蔓達·阿迪契——人可以有多重身份。
奇瑪蔓達·阿迪契:一個單一的故事會產生固有的成見,而成見的問題不在於它不真實,而是因為它不完整。
ChrisAnderson:你腦海中充斥的想法並不是雜亂無章的,他們相互緊密關聯從而形成一個令人驚訝的複雜結構,從而形成我們的世界觀。它是你大腦的運作系統,它代表了你將如何探索這個世界,而它是由數以萬計的獨立想法構成的。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世界觀中某一個微小的想法是小貓很可愛,那麼當你看到這個,你會產生這樣的反應。但如果你世界觀中另一個微小的想法是豹子很危險,那麼當你看到這個,你的反應就出現了微妙的變化。顯而易見地,這就是為什麼說那些構成你世界觀的想法至關重要,因為在TED演講時你需要那些構成你世界觀的想法來儘可能讓自己可靠——因為在這個令人彷徨而又美好的現實世界裡,你就好比是一名引路人。
不同人的世界觀會大不相同。比如說,當你看到這張圖時,你的世界觀會讓你作出怎樣的反應?
達利阿·莫格海德:當你看到我時你認為我是怎樣的人?「一個有宗教信仰的女人,」「一個專家,」甚至「一個姐妹」?還是「壓迫者」,「洗腦者」,「恐怖分子」?
ChrisAnderson: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不同的人會作出不同的反應。這也是為什麼想法如此重要。如果溝通得當,它們能夠持續地、永久地一直變化下去,它們能夠改變一個人如何看待世界,它們也可以引導人們在當下及他們的未來作出行為方式的改變。想法是塑造人類文化的最強大的力量。
所以如果你認同作為演講者的首要任務式在你的聽眾的大腦中建立一個想法,那麼完成這項任務有四條指導意見:
一,把你的演講局限在一個主要的想法上。
想法是很複雜的,你需要精簡你的內容,然後專注在那個你最熱愛的想法上,給你自己一個機會去得當地解釋你的想法。你必須要讓它富有內涵,你要分享事例讓它更生動活潑。因此,選一個想法,讓它成為貫穿你整場演講的主線,這樣你演講的所有的內容都會以某種方式圍繞著這條主線展開。
二,給你聽眾一個關注的理由。
在你開始在你聽眾大腦中建立想法之前,你必須讓他們的大腦同意你這麼做。那麼達到這個目的的關鍵的手段是什麼呢?好奇心。你要能夠激起你聽眾的好奇心,試著用一些有趣的、扣人心弦的提問去明確哪些事情不合理並且需要解釋。如果你能夠揭露某人的世界觀出現斷層,他就會覺得有必要採取措施去重新填補這個斷層。一旦你激起了聽眾的這個訴求,那麼建立想法就會變得容易許多。
三,建立你的想法,在你聽眾已經理解的概念之上一點一點地建立你的想法。
你要利用語言的力量去把那些已經存在在聽眾腦海裡的想法串聯起來——不過不是用你的語言,是用他們的語言,你要從他們的內心出發。演講者常常忘記他們自己生活中那些常用的術語和概念與聽眾是截然不同的。隱喻可以對兩者思維串聯過程中的契合度起到關鍵作用,因為它們是基於聽眾已經理解的想法而揭露了另一個思維模型的理想化形態。
比如說,當珍妮弗·卡恩想要闡述一個叫作CRISPR的一項難以置信的生物工程時,她說到,「它就好像,頭一次,你有一個文字處理器去編輯DNA。CRISPR能讓你簡單地複製粘貼基因信息。」就這樣,一個生動的解釋在把想法植入到我們大腦中的同時也傳遞一個令人恍然大悟的時刻。這十分重要,因此,你可以對著一位可信的朋友進行試講,從而去找到哪些部分是他們疑惑的。
四,最後一個技巧是:讓你的想法值得分享。
我的意思是,問問你自己:「誰能夠從這個想法中獲益?」我需要你足夠坦誠地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你的想法只是讓你或你的組織從中得益,那我很抱歉地告訴你,你的想法可能並不值得被分享,聽眾能夠立馬看穿你。但是如果你相信你的想法能夠令某一個人的一天都熠熠生輝,或者改變他人成為更好的自己、激勵他人去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那麼你就掌握了一場真正出色演講的核心秘訣,它應該是一分你給予聽眾,你給予所有人的禮物。
想法是什麼?想法是一個幫助你理解和探索世界的信息模型,我們腦海中數以萬計的獨立想法又構成我們的世界觀,它們代表了我們是如何探索這個世界。
想法的神奇在於它們是動態變化的,它們可以改變另一個人的世界觀,它們也可以改變另一個人的行為方式。
作為演講者,首要的任務是在你的聽眾的大腦中建立一個想法,Chris的四大指導準則具體如下:
1、 把你的演講局限在一個主要的想法上。
專注你最熱愛的想法,為你的演講找出一條主線。不為了演講而演講,演講不是為了讓你閃閃發光,只有你的點子才會讓你閃閃發光。那麼我們怎樣找到我們最熱愛的想法呢?書裡有一份清單,我在這裡也分享給大家:
2、 給你聽眾一個關注的理由。
引導人們的好奇心能夠讓你敲打人們的心房,引導他們求知的訴求。
3、 建立你的想法,用聽眾的語言而非你的語言去建立。
4、 讓你的想法值得分享。
好的想法應該讓你的聽眾甚至其他更多的人從中獲益,而不僅僅是你個人或者你的組織從中得益。
在演講過程中避免自我推銷,我們應該做慷慨的給予者,帶給別人美好的東西,而不是令人討厭的自我推銷者。關於這一點,結合我自己的實際經驗來說說把,或許由於我工作的性質決定我觀察的角度吧。我在生活中不論從自己還是周遭的事情中也發現,如果一個人總是強調自己的付出或成就,那麼這個人顯然就不是一個給予者,因為我/TA並沒有看到事情的本質。
做一個18分鐘的演講你可能需要準備兩周,做一個2小時的演講你可能只要準備一周,不限時間的演講你甚至可以不準備。精簡內容往往才是最不容易的,內容龐雜意味著沒有把握核心,就更不用說對核心做出足夠的詮釋。
你所說的每一個完整的故事都應該有一條主線,這條主線代表你的觀點,這就好比一棵大樹,主線是根,你腦海中無數個其他的曼妙思想才能夠開枝散葉,而它們始終與根建立著聯繫。
如果你在工作中是一名銷售、一名講師、如果你在生活中常常需要與外界溝通,如果你常常做公開演講,這都沒關係,要緊的是它們都事關有效溝通。我想分享一份自己的實踐清單:
最後,請尊重每一個人聆聽你說話的人,因為在你身上他們花費了時間和精力。不要執著於自我,要成為一個慷慨的給予者,去啟迪他人,理解建立在別人對你的真誠、慷慨及智慧的感受。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Eimiax萌叔叔 (ID:v1111em)
封面圖 by Yasmine Gat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