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銀行的體檢通知陸陸續續也都下來了。意味著又有一大批應屆生放棄了北上廣的高工資與繁華,選擇了家鄉的低工資與穩定。
不得不說這次的疫情讓大家都看明白:體制內的工作是真香!
這可不是鹿妞自吹自擂,最近知乎「如何看待網友發帖「放棄騰訊75w年薪去老家做公務員,提離職leader說將來你孩子還得走一遍你的路」?」話題霸佔熱搜。
能夠達到年薪75萬,想必這位網友必然很優秀,要知道騰訊可是非名牌不錄,非研究生不要的。
在騰訊如此996的高壓下還能抽出空來考公,這樣的人不可謂不理智,所以願意回老家當個公務員,絕對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
那麼月薪5w的大廠工作和月薪5k的體制內工作到底哪個更香呢?我們請到了兩位代表學員來給大家講講。
相信很多小夥伴選擇北上廣的原因多半和我一樣,厭倦了家鄉的平凡,再加上電視劇的洗腦:華燈初上,手握一杯紅酒站在偌大的落地窗前俯視整個京都的燈紅酒綠。
然而現實卻是:我擁有的只有一個一平米的小工位,配上各式各樣的提神飲料和咖啡(各式咖啡都有,保證你不再是個犯困人)
每天忙忙碌碌為KPI發愁,根本沒有心情去觀看窗外的風景,只希望半年後的考核能夠好好完成。
加班到12點也早已成為了日常,即使是這樣努力你也要不斷提防自己會不會被自己帶的新人頂替。
在這樣的網際網路大廠裡,我看似過的體面,但是工位一坐就是12個小時,早上9:00上班晚上12:00下班,私人空間全被擠佔。
而且由於長期的焦慮和久坐,我的身體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這樣我不禁疑惑: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燈紅酒綠的北上廣的工作嗎?
我畢了業就聽從爸爸媽媽的話,考上了我們家市央行的支行。每天9:00上班,5:00下班,過的很是平淡。但是好在父母朋友都在身邊。
我有一個小愛好,比較喜歡釣魚,每天下班後叫上三五好友一起去釣魚是我目前最大的快樂。雖然一個月只有5000塊,但是在我們這個地方完全足夠了。
別看我賺的沒有很多,但是親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對我的工作都是讚不絕口,我們單位的好多女孩子對我也是非常中意。
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樣的生活太普通了,太乏味了一眼看得到頭,我也是曾經想要成為國貿精英的人啊!漸漸地我也動了想要出去的念頭,體制雖然好,但是我才25歲卻過得像60一樣,實在是過夠了。
但是六月份的時候,我一個在深圳上班的好哥們的媽媽生了大病。但是他請假實在是困難。
於是我去幫忙跑前跑後了一陣,手術都已經做完了哥們才到家。回到家中,我不禁仔細的看了看我的爸爸媽媽,才突然發覺一直「虎虎生威」的媽媽做個飯腰就開始疼痛,經常怒目圓睜的爸爸眼角也開始耷拉。
確實,我的父母老了。如果他們生病我不能即及時出現在他們身邊我想像不到我會有多崩潰。所以,我的辭職信到底要不要遞出去呢?
瑪卡巴卡和依古比古的故事不過是千千萬萬個普通的我們中的兩個縮影。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焦慮中,是因為身邊總有這樣那樣的聲音在向我們鼓吹上進,鼓吹努力。
「你在35歲前沒實現財務自由你就是不上進!」
「人家在北京早就年薪百萬你想回家就是不上進」
「你耽於老家的安穩年紀輕輕不出去闖闖你就是不上進!」
不得不說,現在媒體大眾對於上進的定義實在是有些太苛刻了,他們所謂的上進不是積極向上的生活,而是成為人上之人,最起碼年薪百萬,帝都三套房才叫上進。
然而如今的社會階級早已經慢慢固化,普通人能夠實現階層大幅度跨越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
我們可能打拼一輩子可能也買不起帝都的一套房。但我們卻總是被鼓吹著上進的資本主義裹挾著去追求虛妄。
但當現實與想像產生巨大的差異時,又有誰能為我們內心的渴望而不得的痛苦買單呢?
所以說什麼才是真正的上進?畢業回老家,兢兢業業在基層工作,不求暴富只一心提升自己的,你能說這樣的人不上進嗎?只要你認真的工作、積累,覺得自己每天都在更好你就是上進。
有人喜歡腳踏實地,有人註定適合冒險。
職位沒有所謂的高低貴賤,所以在一線城市打拼的人也無需覺得在家體制內的人不求上進只求安逸,不要用「上進」一詞汙名化所有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