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體制內的工作是荒廢人生?

2021-02-25 力薦



我認識好幾個體制內的朋友,做的都不錯,十幾二十年下來,都有一官半職了,但他們快樂嗎?

可以說,不但不快樂,反而眉頭緊鎖,精神壓力很大。

問他們究竟有什麼壓力,卻也說不上來。

雖然他們福利待遇自然是非常不錯,卻普遍有心理問題,比如抑鬱、失眠、焦慮、煩躁、易怒、血壓不正常等等。

而且,他們的家人也深受這種焦慮情緒的影響,普遍不快樂。

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是涉及到人的心理需要,人是一個很複雜的動物,人的心理比整個宇宙還要複雜。如果一個人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滿足,他每天粗茶淡飯都會笑呵呵的,這就叫隨遇而安;如果一個人的心理需求被抑制了,那就是全天下的財富都給他,他也快樂不了,這就叫慾壑難填!

那人的心理需求到底是什麼呢?

人最大的需求就是獲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感!

就是我是憑真真正正的個人能力而獲得別人的尊重,並能創造出對社會的貢獻。這個「真真正正」的價值是有一個指標的,就是你這個人具有不可替代性。

比如,一個企業家坐牢了,他的企業十有八九就跨了,因為他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性;一個科技公司的研發總監走了,項目就停滯了,這就叫不可替代性。

這種「不可替代性」是千辛萬苦的磨難鍛鍊出來的,也是一個人他個人價值的的真正所在!

進入體制內工作,幾年後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能力幾乎沒有增長,所謂的「辛苦加班」,大多數是做一些「整理材料」的工作,非常非常低水平的重複,得不到任何提高!

你也許會問,為什麼這些工作都是低水平重複?為什麼就不能有挑戰性?

很簡單,體制內的工作都是非競爭性的。而所有的競爭性的工作,都必然變成事務性工作,即簡單的重複工作。

如果體制單位真的需要完成一個有技術含量的任務,那一定是外面的公司進行外包的。

所以,體制工作它的性質就決定了你的人生將固定一個「誰都可以做」的崗位上,你只是一個螺絲釘,創造性和自發性不可能發展的。

逐漸的,你就會發現自己不可能在與那些在市場中經歷過鍛鍊的人進行競爭了。

於是,你會成為一個低聲下氣的人,因為自己的工作技能非常非常低,可取代性非常非常強。

你必須費盡心思的去思考如何保住自己的工作,而這方面的「思考」,比在市場競爭鍛鍊能力「更費腦」,但是毫無價值感,反而加深自己的羞愧感和內疚感。

你佔據了一個體制內的崗位,你對這個社會不但沒有價值,而是一個負擔,因為另外一個沒有特別技能的人因為你而無法就業。你唯一掌握的「技術」,就是「保住自己位置」的技術。而這種技術只對你個人有用,對這個社會、對他人都是有害的。

很多進入體制的人,是重點大學畢業的,頭腦很聰明、思維能力很強,而且為人正直,有抱負!這樣一個優秀的人,最後在一個沒有挑戰性的崗位上去成長,而是低水平重複的幹一輩子,只是為了一點「好待遇」?這個內心是什麼感覺?這樣的人生是一種什麼感覺?我覺得很可能是一種絕望。

以他們的聰明才智,完全可以憑實力來獲得一個社會地位。但是進入了體制,他就只能靠「會做人」來度過一生,這豈不是一種精神的幻滅嗎?

人生只有一次,歲月一旦流逝就無法重來。在體制內混完一生之後,你就只獲得了一個「安穩的退休待遇」。這個時候你看起來「重獲自由」了,但其實你已經錯過了你人生幾乎所有的可能性,你的餘生反而是一種強烈的自責和內疚的折磨。

前前後後如此難受,這就是你的代價!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麼難受的一種情況呢?

就在於體制設計的問題,那些非競爭性的行業,比如電力公司、街道辦、自來水公司、公務員等等,其實都屬於很簡單的工作,智力中等的人就足以勝任了。

但是現在的體制設計是,這些簡單工作卻分配了最好的待遇,聰明人去幹那些有挑戰性的工作,待遇反而遠遠不如這些混日子的工作。

所以,中國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在那些簡單重複的工作崗位上,聚集了中國最優秀的人才,在那裡浪費自己的聰明才智,遭受無意義人生的煎熬;而在那些複雜的、創造性的工作機會面前,聚集的反而是一些中低層次的人,走投無路才來幹這個工作。

這是一種嚴重的資源錯配。

中國最大的浪費,就是人力資源的浪費。

太多優秀的人,為了一個「穩定的飯碗」,付出了自己整個人生作為代價!


北大教授何懷宏:有錢有權,就是好的生活嗎?

饒毅:有人的成功代價是喪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價是損害他人

我有兩個做了大官的同學進去了

王小波:低智、偏執、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

已有10000+人加入力薦,歡迎更多朋友

你若喜歡, 點個在看唄!

相關焦點

  • 體制內工作vs體制外工作,到底該選哪個?
    如果你對公務員的工作印象還停留在「一杯茶、一份報紙過一天」的印象裡,只能說明你對體制內的工作太不了解。完成工作是本分,完不成就加班,直到做完為止。根本不存在完成了還求獎勵的理由。這不是喊口號,這是在體制內工作首先要牢記的基本邏輯。
  • 在體制內的思考
    雖然你對現在的工作並不算很滿意,但是在很多人看來,你所擁有的是他們夢寐以求。雖然你也羨慕別人光鮮高收的工作,但是他們背後也有你所不知的艱辛和無奈。所以不要總是抱怨,而要珍惜所有,提醒幸福。02發掘工作中的興趣點,並不斷強化。拋開那些世俗的、功利的煩擾,對於這份工作我還是比較有認同感的。
  • 體制內or體制外,真的那麼重要嗎?
    叔覺得,不管你是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都要不斷地學習進步提升自己,當你有了足夠的能力和實力,體制內和體制外應該就沒啥區別了。保持能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文|李尚龍 出處|龍影部落(ID: lslmoviegoers)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子,上了一所一般的大學,學習的是播音主持專業。
  • 在體制內工作,謀取升遷和安穩生活,你適合走哪條路?
    顯而易見,這是我們更高的人生追求。相信這是當初每一個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小夥伴們懷揣著的夢想。進入體制僅僅剛剛開始的第一步,更好的去實現人生價值,更好的去完成好作為一名公務員的人生使命。正如北宋大儒張恆渠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但是凡事並非一帆風順,相信很多小夥伴在進入體制後,會遇到很多工作上的困境,導致遭遇更多的挫折。
  • 體制內,吃虧就是吃虧,不僅毫無福分可言,還會被人輕視!
    正常來說這種認識是沒錯的,但是老組織告訴你,在體制內,吃虧就是吃虧,毫無福分可言。小許是某單位新考進來的公務員,大學畢業後考了三年才終於考進了鄉鎮。終於進入體制內的他,有著滿腔熱血,一心想著只要夙夜在公、勤勤懇懇,就能平步青雲。這半年多來,小許每天都比正常上班時間早半個多小時到,下班也留在單位加班。
  • 體制內員工的「潛規則」,讀懂早受益,聽話幹活少多嘴
    社會是一個大染缸,職場是一個大熔爐,如果你是選擇了在體制內工作,那麼將會有更多潛規則,這些潛規則不可言明,都是用深刻慘痛的教訓換來的經驗總結,不得不讀懂,早學會早受益,明哲保身少受罪。
  • 一個屌絲離開體制內能做點什麼?
    在體制內混,你一定聽過這句話: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體制內不是做事的地方。在體制內混,最重要的是做人。想做事?那你就完了,很快會被人幹掉。那麼做人又能做點什麼呢?這麼說也顯得很可笑了。在體制內,能稱得上是「人」的,只屬於極少數權貴。大多數在體制內寄生的屌絲都不能稱作人,只能叫做狗。為什麼?因為一個沒有背景的屌絲,在體制內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屈服。
  • 在體制內,真正的不倒翁,都有這四個軟實力
    在體制內工作
  • 月薪5k的體制內 vs 月薪5w的大公司,你會怎麼選?
    不得不說這次的疫情讓大家都看明白:體制內的工作是真香!這可不是鹿妞自吹自擂,最近知乎「如何看待網友發帖「放棄騰訊75w年薪去老家做公務員,提離職leader說將來你孩子還得走一遍你的路」?」話題霸佔熱搜。能夠達到年薪75萬,想必這位網友必然很優秀,要知道騰訊可是非名牌不錄,非研究生不要的。
  • 讀書|《你為什麼而工作》: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巴裡·施瓦茨在《你為什麼而工作:價值型員工進階指南》一書中指出,我們完全被亞當·斯密等經濟學大師的觀點誤導了,無論是社會,還是個體的人,我們一直被灌輸著關於工作的一些錯誤觀點。所有這一切的開端,其實只是來源於亞當·斯密對人類天性和人類動機的一個假設。
  • 在體制內實權部門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朋友小A年僅25歲,考進了縣城政府辦工作,以下文字來自小A口述: 在實權部門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體制內的11條「生存定律」,這不就是我們的真實寫照嗎?
    4.經費定律:上級下來指導工作的次數多,證明單位的經費充足;若上級長時間沒來指導工作,則反映近期經費短缺。5.非線性定律:就是說,臨時性工作不會按照讓你不忙不閒的方式,每天來一件,都能不慌不忙的做完,而是有時候會一下子來很多,讓你手忙腳亂,有時候有好幾天沒什麼事情做。
  • 真正廢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穩定的工作
    1穩定工作成最慘背鍋俠在我們父輩們的思維裡,穩定的工作多好啊。絕大多數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在此基礎上,工資當然是越多越好。但這幾年,大家對於穩定的工作似乎存在著一種鄙視和嫌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
  • 體制內VS體制外,李查德考上公務員10年後……
    室友韋德如願到某個知名網際網路公司工作,剛剛結束加班,不過他好像心情不錯,約了幾個同事喝酒,在高空酒吧鳥瞰帝都。初戀毛利,既是同鄉,也是校友,畢業後當了模特,她正在某個小島上度假,照片將她凹凸有致的身材展現的淋漓盡致。李查德苦澀的想,是誰給她拍的照片呢?一定是他的新男友吧!
  • 為什麼做公務員的人,後來都後悔了?
    圍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對於體制外的人來說,可能對於「後悔當公務員」不可理解,但是對於體制內的人來說,也不足為奇。其實,一直以來,「後悔當公務員」的人很多,比如他們覺得自己辛苦工作卻得不到晉升,比如他們看到別人住大別墅開豪車自己卻兩袖清風,比如落馬的貪官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懺悔」……數不勝數!
  • 30歲明白這3點,迎來人生大逆轉
    突然的疫情,讓很多人丟了工作。「倒閉」「寒潮」「失業」這些詞彙充斥在各大網絡平臺,全球都陷入了對經濟危機的恐慌。「時代的灰塵落到每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山」。很多人著手清點手裡的資產,也開始思考自己有是否擁有無論何時都不被淘汰的價值。其實除了資金,時間也是你很重要的資產,它是這個世界最有價值也最公平的籌碼。
  • 當年離開法檢的那些人,為什麼會後悔......
    最近,公務員隊伍颳起了一股「辭職風」,多數人覺得,公務員待遇較差,晉升較難,禁忌較多,工作較累,對口較難。
  • 《大江大河2》中三兄弟的人生都很圓滿
    《大江大河2》中三兄弟的人生都很圓滿《大江大河2》小說原著中三兄弟的結局:1,宋運輝是體制內經濟的代表。
  • 重拾深度工作,就是重拾我們的人生
    在辭職前,我出了一本書,已經積累了一點點的人氣,每天工作非常忙,天天在辦公室痛苦撕x,嚮往著有朝一日能夠把工作辭掉,在家裡寫作。等到我後來真的這麼幹了,才發現在家工作真的比我想像的艱難太多了,和自己做鬥爭,給自己當老闆,要比應對客戶和老闆難太多。所以五年過去了,我只出了三本書,再版了第一本,除此之外,還零零碎碎地做了一些別的小事,不值一提了。
  • 來自體制內工作六年的小哥哥的忠告:決定考公務員之前需要想好的4句話
    只有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才能做到人格和精神獨立;只有獨立的人,才能在這個問題上做出無悔的選擇。李銀河在自傳裡寫道:「世人全都想不明白或者不願意想的一件事:你作為一個人所擁有的一切僅僅是這幾十年的時光,其他的一切都沒有用——也許對別人有用,但是對你自己沒有用。」這是對生命的終極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