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自主意味著堅持用合理的標準進行思考。這意味著自己要對事物進行思考而不是不加判斷地接受別人的觀點。
思維自主的思考者在決定接受或者拒絕某觀點的時候不依賴於他人。只有證據證明他人的觀點是合理的時候,他們才會接受他人的觀點。
在形成觀點的過程中,批判性思考者不是被動地接受他人的觀點,而是自己積極主動地對環境和事件進行思考。他們拒絕不公正權威的影響,能夠認識到合理權威的貢獻。他們仔細地建立自己思維和行動的準則,而不是盲目地接受他人提供的準則。
與思維自主性相反的是思維遵從和思維依賴。思維自主是很難培養的,是因為無論是在知識領域、政治領域還是經濟領域,在很大程度上,人們總是被動地接受社會現實,自主性思考幾乎肯定不會得到社會權威認可的結論,只有簡單地遵從社會期望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才能被社會接受。
因此,大多數人在思維和行為上都是因循守舊的,像鏡子一樣接受周圍人的價值和信念系統,缺少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動力,成為思維遵從的思考者。
只要人們不加批判地接受他人的文化價值觀,只要人們沒有經過自己分析就遵從別人的信念,人們的思維就不是自由的。
總結來講,真正杰出的思考者並不是孤立思維特質的產物。
沒有這些優秀思維特質的人,會不可避免地犯錯而自己卻時常覺察不到。這些人的思維特質是不嚴謹的,當他們無意識地去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觀點、相信那些可以令自己舒服的觀點、相信那些可以符合自身利益的觀點、相信那些滿足自己自私需求的觀點時,這些人就不是一個理性的批判性思考者了。
關於作者:理察·保羅,國際公認的批判性思維權威,美國「批判性思維國家高層理事會」主席,他建立了批判性思維中心、國家批判性思維論壇以及國家批判性思維學會,曾組織、主持過20次國際批判性思維大會。他建構了三因素批判性思維教學模式,即推理元素、智力標準和智力特質三要素,每一構成要素都有各自的內涵和外延。
琳達·埃爾德,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批判性思維中心理事、批判性思維基金會主席,在培養批判性思維方面有著獨樹一幟的理論,被推崇為批判性思維國際大會的主要發言人和批判性思維方面的權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