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您持續學習第297天
音 頻 更 爽 ▲
每一個稍大一點公司都有一個共性,員工基本來自五湖四海。
最近的,可能是本地土著,遠的可能是來自幾千公裡外的地方。
—0—
這麼多人不惜跨越山川去幾千公裡以外的地方上班,是為了什麼呢?
有人說是為了掙錢。
其實,不對的。
錢只是一個媒介,一個讓你生活變好的媒介。
所以,更正確的說法是為了讓生活過的更好。
工作了幾年,有的人一路晉升,收入越來越高,生活當然也是越來越好,在大城市買房買車,安居樂業。
而有的人還是原地踏步,甚至在大城市呆不下去,又回老家了。
為什麼區別這麼大?
這當然和機遇、選擇、能力等等有直接關係。
但有一點,可能是很多人都忽視了,那就是「職業化」。
那麼,到底什麼是「職業化」?
我整理了以下7點,供你參考,希望能讓你在職場道路上,如虎添翼。
1、不要被情緒左右
職業化的反面是本能化。
本能化,是你本人和你職業中的角色是同一個人;而職業化,是你能用職業的需求去重塑自我。
比如:在生活中,有人懟你,你的本能是懟回去,因為你有情緒,你覺得受到了傷害,他為什麼要這麼對你?
職場和生活是兩個非常不同的環境,在不同的環境中,你要用不同的角色來要求自我。
職業化的本質是通過尊重別人,從而贏得尊重,降低信任成本。
在職場中因為工作受委屈、鬧情緒,都屬於不職業化的行為。
2、在自己利益與別人得失之間,要拿捏好分寸
職場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計劃、任務、優先級,甚至自己的困惑。
如果別人正好有空幫到你,你可以選擇感激。
但如果別人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沒能幫你,也不要覺得這個世界傷害了你。
誰也不欠你,不幫你是本分,幫你是情分。
3、溝通方式要跟著溝通工具變化
交流是職業化的重要部分,不同特性的溝通工具,溝通方式也不同。
電話和釘釘在工作中的使用頻率很高,但使用它們的職業化表現會有所不同:
電話交流,應該不斷說「對」、「是」,這是為了讓對方了解,你一直在與他同步;
釘釘,則應該在說完「你好」後,直接以有事說事的心態,簡短地說清楚你想說的事情。
給對方足夠的自由時間,來選擇要不要回覆你,或者如何回覆你。
4、 在30秒內講清楚自己的觀點
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在30秒內,清晰準確地向對方講明觀點的能力。
不僅因為對方時間有限,也能測試你是否真的理解自己在做的事。
想辦法講清楚自己的價值,在對方心裡種下一個大大的 WHY(為什麼),讓對方主動願意給你更多時間進一步溝通。
認真對待職場中每次溝通,不管是向上級匯報還是組織更多人開會,提前做足準備工作,提高效率。
一個有效的高價值的溝通,要想辦法增加產出,得出更多的結論和共識,儘量減少大家的時間投入。
5、遇到不同觀點,學會說「有趣」
職場遇到不同觀點時,職業化的表述應該是:有趣。
不要面紅耳赤、割袍斷交。
因為職場中的很多分歧,其實不是事實問題。
事實是可以被證實或者證偽的東西;觀點則是無法被證明對錯的東西,它很可能只是不同的認知體系之爭,這種永遠難以說服對方。
6、把「意見」改成「建議」。
表達不同的觀點,不要說我有一個「意見」,而應該說我有一個「建議」。
意見,代表負面、反對。
沒有人喜歡別人對自己有意見。
一說意見,自然而然就把對方放在對立面。
而你真要解決問題,應該把問題放在你們的對立面,而不是把問題和對方放在你的對立面。
「建議」聽上去就溫和多了,它表示主動權仍然在對方。
你只是提供了一個選項。
7、不要過分承諾
完全不把自己的承諾當回事,或者超出自己能力過分承諾,是職業化的大忌。
有些人喜歡說「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放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可是,第二天酒醒之後,自己說過什麼可能全忘了。
這種行為成性,只會損失別人對你的尊重和信任。
而信任,是你最大的資產。
職業化,就是商業世界的教養,這來自於對外的分寸感,和對內的克制力。
願你擁有最好的商業教養,獲得最大的個人成功。
升職加薪,一路開掛。
每一個不曾學習的日子,
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 長按識別二維碼,持續提升學習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