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導 讀
日常工作中,一般人事部門負責薪資表的製作,財務部門負責審核和發放,然後依據薪資表進行相關帳務處理。
薪資表涉及的知識特別的多,這裡列舉幾個,供大家參考。
2、理解薪資表幾個關鍵名詞
要理解薪資表,首先要清楚幾個關鍵名詞,就跟要理解固定資產,就必須知道什麼是固定資產原值、折舊、帳面淨值、減值、帳面價值一樣,
薪資表這幾個關鍵名詞分別是應發工資、計稅工資、實發工資。
應發工資 = 基本薪資+績效薪資+獎金+補貼津貼-考勤扣款-請假扣款.(具體的構成要素視公司情況而定)。
計稅工資 = 應發工資-個人承擔的社保公積金部分
實發工資 = 計稅工資-個稅 = 應發工資-個人承擔的社保公積金部分-個稅。
3、帳務處理
理解了這幾個關鍵名詞,那我們來看下帳務處理和它們的關係吧。
各個公司帳務處理可能不盡相同,大致如下:
計提本月薪資:
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生產成本、製造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
次月補提上月計提差異(也有的公司全額衝回上月計提金額,然後重新計提):
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生產成本、製造費用(計提與實際的差異)
貸:應付職工薪酬(應發工資)
薪資發放:
借:應付職工薪酬(應發工資)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實發工資)
應交稅費-個稅(個稅)
其他應付款-社保公積金(個人承擔的社保公積金部分)
理解完這幾個關鍵名詞,分錄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了?
4、薪資表實發與銀行流水合計數不一致
相信許多財務人員都遇到過這個問題,我們發放工資時實發工資小數位數最多2位,如果實發工資不僅只有2位小數,那麼就會存在偏差,所以一般我們需要給實發工資一欄加上Round取2位小數。
可能有同學問,是不是在實發工資一列加上Round函數就夠了呢?其實薪資表中多個小數位數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社保、公積金、個稅這些按比例計算而產生的,正確的做法是在計算社保、公積金、個稅的時候,加上round函數,而不是僅僅在實發一欄加上Round函數。
5、個稅計算問題
個稅計算其實是比較簡單的工作,照搬公式即可。
下表以Lookup為例子。表中用Lookup分別從數組中查找和引用對應稅率和速算扣除數,進而通過計稅依據*稅率-速算扣除數計算個人所得稅。
6、工資條製作
其實工資條的製作和傳遞時非常有必要的。與其坐等員工一個一個敲門詢問薪資問題,不如一次性推送薪資條,讓每個員工明白薪資計算過程。這裡介紹一種比較的簡單的排序方法來輕鬆製作工資條。
首先我們插入N行,然後向下填充標題
然後我們給標題添加序號,同時給具體薪資和空白複製該序號
最後我們將序號按升序排列即可生成工資條,我們列印出來裁剪即可。
封面圖片來源: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