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越富,窮人就越窮,賺錢的富人無論如何,都是賺錢的,沒賺錢的窮人,無論是什麼緣由,都是賺不到錢的。
賺不到錢的原因,數也數不清,很多窮人,都在努力突破階級壁壘,有時候,就只差一層窗戶紙的距離,可就是突破不了,為什麼?
就只在於思維方式而已!總的來說,人生開掛的人,往往有以下這3種思維:逆推思維,捨得思維,利他思維。這3種思維,偷偷具備就行,別告訴別人,一旦具備,人生如同開掛。
一、逆推思維
什麼是逆推思維?看一個故事就很好理解了:
一天晚上,一個男人到某銀行ATM機上存款,不巧,機器出現故障,8000元現金被吞,他馬上打電話給銀行客服,卻被告知得到第二天才能處理。
自己總不能一直等在在這吧,這個人冥思苦想,終於想到了好辦法,他用另一個手機號重新打電話給客服,說ATM機多吐出6000元,十分鐘不到,銀行的維修人員就趕來了。
一般情況下,客戶的損失,銀行不急;可是逆推一下,如果是銀行的損失,你說他急不急?這就是逆推思維的威力。
所謂逆推思維,通俗點講,就是反過來想,或者說是目標倒推,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掌握這一頂級思維方式。
在確定好目標以後,他們不是立馬就幹起來,也不是一般的按部就班地幹,而是從目標出發逆向推論,倒推實現目標需要的資源、時間、戰術和方法,等等。
逆推思維的精髓,不是將重點放在研究現有條件能到達怎樣目標,而是重點研究要達到目標,需要什麼樣條件和採取什麼樣的辦法。
二、捨得思維
關於捨得思維,也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佛家故事:
說是十年前,大家去拜訪燒香,其他人都祈禱學業順利、考個好大學、將來有個好工作,等等,總之,都是圍繞自己的。
其中,被眾多同學視為女神的校花卻是這樣祈禱的:希望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很多年後,女神成了市長的老婆。
當然,這只是一個段子,但其中卻體現出了捨得思維的精妙,不斷地捨棄,就會不斷地得到,捨棄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一個人的格局、胸懷和財富,都是不斷捨棄出來的,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舍與得看似矛盾對立,實則和諧統一。古今中外,那些真正厲害的人,在成就其事業的過程中,無不是「先舍後得」。
舍與得相生相剋,相輔相成,存於天地,存於心間,存於微妙的細節,萬事萬物皆在捨得之中達到和諧統一的最局境界,至於獲取財富,更是一個有舍才有得的過程。
三、利他思維
有一個小故事,說是在天堂裡的富人,在吃飯時,用的筷子都非常之長,飯菜都放不到嘴裡。因此,他們很懂得利他思維,你餵他,他餵你,大家互幫互助。
而在地獄裡的人,在吃飯時用的筷子也很長,但他們非常自私,不肯幫助別人,也不想看到別人吃到食物。
所以,一看到有人費力地夾到食物,就會用自己的筷子去攻擊,筷子成了他們自相殘殺的武器,最後的結果,是大家都吃不到飯,還因此成為勢不兩立的仇人。
利他思維,是一種超級正能量,也是一種頂級富人思維。擁有利他思維的人,能在自己身邊聚起一個團隊,大家齊心協力,互相成就,而不是單打獨鬥,還有諸多人為的阻礙。
人生開掛的人,往往有以上這3種思維:逆推思維、捨得思維、利他思維。那麼,對這三種思維,大家都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