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人才不是組織的核心競爭力,人才梯隊的力量才是!
▪ 關注卓越社區,做行業領袖
當我們新業務實現0—1突破後,就會快速發展,進入到二次創業階段,那麼企業在第一次取得成功之後,開始要考慮如何實現持續成功了。
什麼是企業核心競爭力
1.了解企業發展的一般規律
請大家看下面這個圖。
先發現了一個增長的機會,然後有比較恰當的產品或服務,以及比較正確的競爭策略,然後抓住了機會,實現了收入和盈利。但企業剛開始有可能沒想那麼多,只想著要賺錢、要養家餬口等等,後面隨著創業的成功和業務的進一步擴大,突然發覺這件事可以成為大事業,就開始有了更大的事業理想,這就有了新的事業追求。
2.核心競爭力體現盈利能力和市場地位
核心競爭力表現出來的結果是盈利能力和市場地位。那麼核心競爭力會是哪些東西呢?是組織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說組織能力是一個企業走向卓越、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所以我們要打造核心競爭力,形成產業競爭力,實現事業理想和持續發展,背後是組織能力!
構成組織最核心的力量是「人才梯隊」
組織能力到底是什麼?我總結了一個模型(見下圖):
組織能力的構成包含四部分:
一是人才梯隊;
二是管理機制;
三是組織體系;
四是企業文化。
不管組織能力是什麼,首先一定要有人,人是最關鍵的;人來了之後,怎麼讓他有動力,這就是管理機制;有了動力之後,是在一個高效的平臺幹活,還是在一個低效的平臺幹活,這就是組織體系;人也好,管理機制也好,組織體系也好,背後所體現出來的導向、理念和原則是什麼,這就是企業文化。我講的組織能力四個部分就是這樣一個邏輯,是一個閉環。
下面,我把這幾個部分再釐清一下。
1. 最核心的能力是「人才梯隊」
洛克非勒說過一句名言,「你把我的一切都奪去,只要你把團隊留下來,半年之後我再還給你一個這樣的企業」。
比如,我們經常依賴能人,能人出了問題會對組織產生很大的破壞作用,這也是「人才」,但我們恰恰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也就是沒有實現組織化,因人而產生的影響太大。
但我們形成人才梯隊後,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有人出問題,下面有七八條槍可以替補。這就是我經常說的,沒有人才梯隊機制就會失靈,你想換一個人都不好換,有了人才梯隊,組織就可以實現自我新陳代謝。所以,組織能力的第一構件為什麼是「人才梯隊」而不是「人才」,就是這個原因。
2.「打勝仗、打大仗」靠管理機制
管理機制的核心是決策機制、目標管理機制、分權機制、分配機制這四個方面,有了人之後,如何激發動力,持續奮鬥,打勝仗,這主要是管理機制來驅動的。
3.通過組織體系打造「能力營盤」
組織體系不是我們通常所講的組織結構,而是在組織結構當中各個部分要形成套路,形成系統,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所謂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就形成了一個組織的能力營盤。它包括結構、流程、操作規範、方法論、知識沉澱等等。
4.最後一個就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基礎是企業的經營管理,我們是怎麼經營客戶的,怎樣競爭的;我們在人才梯隊怎麼做的,組織體系怎麼做的,管理機制怎麼做的;這些就是我們的企業文化的基礎。
大家會覺得,奇怪了,這些怎麼是文化呢?因為文化和行動是「一體兩面」,企業文化就是我們做業務、做管理的方式,就是做業務、做管理所體現出來的導向、觀念或原則,企業文化和我們一切經營管理活動是一張皮,而不是另外一個東西。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正確認識企業文化,才能正確建設文化。
可以這麼講,這四個方面,人才梯隊是組織的生命力;管理機制是組織的驅動力;組織體系是組織的「能力營盤」,是營盤力;企業文化是組織的「導向」,是向心力。
組織能力建設關鍵要解決三大核心命題
企業業務實現「0—1」突破後,進入一個快速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很多企業就是一聲嘆息——缺人、缺管理,組織能力不行,支撐不了快速發展,再發展快了,好像這個車就開始哆嗦了。
這個階段企業的核心命題就是組織能力與戰略發展的缺口,管理的核心任務就是組織能力建設。
當然,那些困頓於如何增長的企業,首先面臨的是戰略問題,儘管也存在組織能力問題,但組織能力建設最好在業務發展期,事業前途很明確的時候。這個時候打造組織能力更好地支撐戰略發展。
二次創業期的核心命題是戰略發展與組織能力的缺口,但這個階段進行組織能力建設(管理建設),是一個非常糾結和混沌的過程,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絕大多數企業的成功都不是設計好的,管理往往是發展帶動的,存在一個滯後期。
舉個例子,很多企業來找我們卓越商學學習華為的經營管理。
我們看一個現象,為什麼華為做大之後,仍然能夠做到「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持續艱苦奮鬥」,儘管華為也會存在問題。但是我們很多企業做大之後,把創業時很好的「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持續艱苦奮鬥」給丟了,或者說弱化了,儘管每個企業都有每個企業的優點。
這是為什麼?由這兩點,我引申來講二次創業期企業進行組織能力建設時,通常出現的三個關鍵問題。
1.導向問題
組織能力建設的第一個普遍性問題是「專業的正確,導向的錯誤」的現象。
組織能力建設的導向是什麼?「服務增長,激發奮鬥,將軍輩出,護衛底線」,這就是我們組織能力建設(管理建設)的四大導向。但我們經常看到,很多管理措施、管理行動,看起來變革很漂亮,詞語很漂亮,但是似乎忘了我們做管理是要實現這些目的,換言之,看起來很專業,實際上沒有實現效果。
2.本質問題
組織能力建設時經常出現的第二個問題,是沒有真正把管理手段背後的本質理解透。本質沒有理解透的話,就會產生「專業性的正確,本質性的錯誤」。
比如,績效管理經常會出現兩個錯位。第一個錯位是員工績效與公司績效的錯位,員工考核都是90多分,但是公司的績效在下滑,甚至收入在下滑,或者儘管在高速發展,但是想解決的很多關鍵問題都沒有解決。
為什麼會出現員工績效與公司績效錯位呢?是我們選擇的方法不對嗎?KPI改成平衡計分卡,平衡計分卡改成OKR,其實我認為這些工具本質上是一樣的,平衡計分卡的戰略地圖,就是一個公司級的OKR。那麼,這個問題背後的本質原因是什麼呢?就是「考核的不是你想要的」。
怎麼做到考核的就是你想要的呢?其根本是做好目標管理——我要打什麼仗?要打勝仗,有哪些關鍵領域,這些關鍵領域存在哪些問題?這些關鍵問題怎麼解決?我們應該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誰來做等等?只有搞明白了這些,我們要考核什麼就有了正確的基礎。
很多企業把績效管理丟給人力資源部,主要讓人力資源部去做,但真正重要的是,從上至下,從總司令開始,各層級的指戰員要層層做好目標管理——想清楚要打什麼仗,怎麼樣才能打贏?要打贏商業戰爭,需要做哪些事,要做到什麼程度,誰來做,然後過程督導、支持、解決問題等等,這本身就是績效管理過程,人力資源部是輔助你完成的,不是你直接把鍋扔給他。
我們要把目標管理做好,核心是要有打勝仗業務能力的將軍——連到底打什麼仗,怎麼打勝仗都想不清楚,目標管理怎麼能做好?
如果你的企業缺乏打勝仗的將軍,老闆可能是為數不多能打勝仗的將軍,在這種情況下,他按照別人所講的,要放權,要去打高爾夫,自己就知道定目標,結果大家連打什麼仗,怎麼打勝仗都想不明白,怎麼去分解任務,怎麼去承擔責任,最後只會是一團糟。所以我們一定要理解「有打勝仗業務能力的將軍」,目標管理才能做對。
在缺乏這種將軍時,一把手就要深入一線,幫助大家搞清楚打什麼仗,怎麼打贏仗。這不是不放權,問題也不是在放權上,而是一把手在組織大家打勝仗時,要有耐心,要不斷「質詢」——讓大家發生思考,讓大家參與責任,只有這樣,目標管理才能做對,才能打勝仗,同時也是在培養隊伍。
3.導向的系統一致性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導向,符合導向就某一件事、某一個點來講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整個管理系統都要能夠符合我們所倡導的導向,那難度就很大了。我們在建設組織能力時,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導向的系統一致性。
向華為學習,打造銷售鐵軍,複製銷售冠軍的經驗到各個銷售,成為行業領袖,就向華為學習銷售體系建設和分錢機制,把業績提上去,把人才留下來,解密企業市場份額提升的方法,學習華為先進的銷售體系建設和分錢機制,留住人才,點擊「了解更多」。
適合對象:董事長、總經理、營銷總、業務負責人(建議核心層一起參與,同頻共進)
時間:2021年03月26-28日(3天2夜)
費用:6980元(含餐)
諮詢熱線:0755-84878861
識別二維碼 立即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