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資本擁有者」都有一個心照不宣的共識,那就是:盡一切手段避免勞動者通過「勞動」積累「資本」。
說的直接一點:你工作了一年,一分錢都沒存下來,只能靠工資「養活」自己,這正是資本擁有者最願意看到的,而讓你養活自己的目的、依舊是讓你「勞動」。
記住:資本的反義詞是--勞動。
追求「資本」就是追求「不勞動」。
評判一個人是不是資本家的唯一標準就是:看他有沒有「脫離工作」,所有資本家都處於「不勞而獲」的狀態。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一項科學技術一旦進入商業世界,它就屬於「資本」所擁有的「生產資料」,進而與「勞動者」無關。
所以現實中,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的生產力進步最終受益的並不是「勞動者」,而是「資本和生產資料的擁有者」。
隨著科學技術的市場化,工科類院校越來越有錢,工科類的「導師」被他們的學生稱作「老闆」,因為他們擁有最強的「科技變現」能力。
任何科學技術的突破都會讓社會資源高度集中,這種以「實現不勞而獲」為目標的集中社會資源的行為被統稱為「金融」。
「金融」是手段,「擁有讓自己持續不勞而獲的資本」才是目的,它還有另外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叫作--財富自由。
「財富自由」的本質是什麼?
就是不勞而獲,就是持續不斷的不勞而獲,就是從某一刻開始不用付出任何勞動卻可以隨意消耗這個世界上的資源的生活方式。
渴望「財富自由」,就是渴望「資本」、追求「資本」,就是牴觸「勞動」、排斥「勞動」。
一個人的最高追求是:自我價值實現。「自我價值」就是:因為我的存在、世界產生的價值。而為什麼「資本」會令人迷失?因為它能激發人的貪婪和懶惰,進而讓人不知不覺放棄了對「自我價值」的追求,淪為「感官性」和「工具性」的「社會化動物」。
狗希望能有「吃不完的骨頭」,貓希望能有「吃不完的罐頭」,這和那些渴望擁有「資本」並且持續不斷的帶來「花不完的錢」的人沒有本質區別。
為什麼要參與勞動,為什麼要追求「自我價值實現」,因為我想當一個「人」。
真正的人。
感謝訂閱【通識哲學】
【表達者事業課】全新上線!
表達是一生的事業!更適合思想者的賺錢課!
掃描下方二維碼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