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到一公號讀者朋友Y的故事,有自己的熱愛,也一直都在努力工作,然而財務狀況卻很糟糕,工作了好些年,沒有結餘,反倒負債十幾萬,而且因為要努力還錢,即使現在的工作不是自己那麼喜歡的, 即使知道自己的熱愛的方向,卻不敢瀟灑的辭職。
我知道後非常詫異,因為據我所知,她工作很努力也很忙碌,完全沒有想到竟是如此的財務狀況。細聊之下才知道,原來她的所有負債都不是她本人的需要借的,這些負債更多是她為朋友借的。
📚
第一筆負債:說起來Y也是遇人不淑,或者沒有識人能力。第1筆負債是借給了初戀男友,那時候那個人炒黃金炒外匯, 還希望能多借點錢增加本金好多賺一點。
當時Y對投資投機理財等等根本不懂,當然也不知道其中的風險, Y當時剛畢業不久,沒有多少存款可以借給男友,就把自己名下的幾張信用卡給他用。在信用卡負債5萬後,那個初戀男友欠了很多債,還不起了,信用也破產了。Y 只能自己去還名下的債務。
第二筆負債:第二次負債和第一次類似, 也是因為後來的男朋友不想上班了, 想創業,於是Y 又套現和男友一起開了便利店,最後便利店開不下去了, 草草收場和轉手, 這一筆虧了近七八萬。
第三筆負債:第三次,仍然是重蹈覆轍, 只不過這次不是男朋友, 是自己的閨蜜。也不知閨蜜是投資了什麼項目,大虧,開口找她借錢。沒錢的她因為顧及閨蜜情,又動用了「借唄」借了5萬給她。可預料的, 這次的5萬又無法收回來, 她得自己還。
儘管Y 平時兢兢業業的工作,自己也沒有去做不靠譜的理財投資, 但因為上面三段經歷就欠了不少債,再加上又是各種高利息的分期還款, 這麼些年下來, 居然一直都在負債的泥潭裡。
聽了Y 的故事, 真的又生氣又心疼她!按道理說, Y 所從事的行業工資水平一般,她自己對錢的欲望不是那麼強,對金錢沒有感覺。但,如果沒有這三次跳坑, 其實生活也會過得比較安穩, 可以享受平凡的小幸福。
可Y 偏偏是「情感型」的人, 一旦相信他人, 就全然付出。而且「相信」得完全憑感覺,沒有任何理性的分析和判斷。在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界限」, Y 的心裡可能都是他人,沒有了解自己或者分不清楚自己和他人的「界限」應該在哪裡, 是她這目前要修行的「功課」。把這個功課做好了, 以後就不至於再踩前面的坑了。
Y 的經歷, 讓我想起另外一朋友的故事,那個朋友也完全是「情感型」的人, 是位銷售高手,情感豐富,願意相信他人,願意為他人付出, 這讓她能快速有不少好人緣和口碑,銷售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她一直是她們公司的全國TOP,收入也頗豐。
但, 一個硬幣有兩面, 也正因為自己比較容易相信他人, 經濟上也栽了不少跟頭,早幾年錯信人投了某項目, 最後「朋友」跑路, 她損失千萬,還要還因她而投進項目的親戚朋友的錢。
Y 比較早就經歷了財務的坑, 從短期來看, 這些債務近些年都挺拖累她的。但如果拉長到人的一生來看, 反倒覺得早經歷早好,早經歷了後面有時間可以爬出坑。但如果是比較晚經歷, 不僅坑更大, 金額更多, 出坑也越來越難。
希望Y , 在做好了「界限」的功課,還清了債務後,能發揮出「情感型」人的長處, 避免短處,以後的人生越來越精彩!!
📚
文章啟示,關於理財投資方面的總結:
1、不要借錢創業,不要借錢投資。
2、不要借錢去借給他人,這本質上是借錢投資你們之間的關係,也屬於錯誤投資的一種。
3、借錢出去要做好收不回的心理準備, 借之前仔細想想, 如果收不回來了, 後果你能承擔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