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年輕人中流行起了
「小確喪」
感覺身體被掏空
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努力未必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會很輕鬆
又一天過去了,今天過得怎麼樣,
夢想是不是更遠了
類似的「喪」成了一股風氣,迅速蔓延
葛優癱、馬男波傑克、悲傷蛙Pepe、
長腿的閒魚等「喪」文化的代表
受到熱捧
「喪」突然間成了大多數年輕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但年紀輕輕就整日「生無可戀」
何嘗不是對生活的一種逃避
你還年輕,真的不要隨便「喪」
這世上,誰沒有喪的時候呢?
日復一日讓人疲憊的工作,繁重的生活壓力,
偶爾冒出放棄的念頭.
但「喪」完一陣兒,生活還是要繼續啊
今天小編就鄭重地告訴大家
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
並堅持做
「喪」是可以被打敗的!!!
當我們遇到一件難辦
或是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取得成效的事
我們總會下意識地選擇逃避
畢竟舒適圈總是讓人沉迷
而拖延,又會讓人變得焦慮自責
導致效率低下,又進一步造成拖延
最終變成惡性循環
所以
很多人的「喪」
都與自己的習慣性拖延有關
面對拖延、繼續拖延
這種無力感,日積月累
最後會把人壓垮
在解決拖延症的千千萬萬方法中
最有效的只有一件
那就是立即去做
人都說
擁有夢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也讓人羨慕的
這樣的人真的自帶一種神秘的光芒
我想很多人也都會這麼對自己說
只嘗試一次,行不通就永遠放棄
但實際上
半途而廢與原地踏步無異
半途放棄,對自己更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它會讓你陷入
懷疑自己、失落、迷茫
等等負面情緒之中
生活中有很多容易半途而廢的事情
比如閱讀、健身、學英語....
不能速成
必須長期投入時間精力
是這些事的共同特點
但循環往復的半途而廢
只會不斷摧毀你的信心
讓你一次比一次「喪」
這種時刻
關鍵是要學會關注長期目標
並用階段性目標來激勵自己
當人有一個清晰而光明的長期目標
會變得非常興奮
但前路漫漫
若如實說明長期目標只有25%的成功率
必然會有不少人放棄奮鬥
所以
我們要學會給自己設定一個階段性目標
當小目標實現了
它帶來的成就感對你來說就是一種激勵
讓你更努力地朝著終極目標奔去
不難發現很多習慣性「喪」的年輕人
都脫離不了「宅」
「宅在家裡,一個月沒約人吃飯」
「一到周末啥都不想幹,就只想宅在家裡不出門。」
「朋友叫出去玩,興趣缺缺,慢慢沒人叫,感覺自己沒朋友了」
.
越來越多的人不願去社交
迴避關係
其中很多人是因為感覺經營人際關係困難
就慢慢放棄了
殊不知自我封閉
也會讓人陷入消極狀態
然後越「宅」越「喪」
如果這是你的生活常態
不妨學會走出去
主動社交
畢竟
日子過得最好的
都是有著良好人際關係的人
當然這些社交應該是面對面的社交
而不是通過微信、電話、視頻等的社交
因為只有面對面的交流
人的大腦才會產生更多的多巴胺
減輕你的壓力
要想擺脫「喪」
要學會每周儘量安排一次社交活動
很多時候,「喪」都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
無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可能會出現突然情緒低落的時刻
出現這種情況,或許最好的辦法是「喪」幾天
但是,「喪」不應該成為你生活的常態
所以小編想說
你可以「喪」一陣子
但不能因此渾渾噩噩過一輩子
我們還年輕
為什麼不為了自己的前途
為了自己的夢想
去闖一闖,搏一搏
二十出頭的你
憑什麼要渾渾噩噩過日子!
▲
一切盡在嗨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