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頸期的裸辭
一直以來想找個合適的時機寫寫,開公眾號的故事。這樣無趣的題目估計大家會做鳥獸狀散。
16年11月到了職業的瓶頸與最混沌的狀態,辭職的念頭每天不斷腦海中翻騰,朋友們各種理性和感性的分析,財務的和職業發展的角度的利弊忠告,最終拗不過追隨內心的衝動。
裸辭,心中五味雜陳:失望、疲憊、迷茫....更多的是一絲如願決絕的解脫,儘管放棄的是曾經全力以赴、兢兢業業兩年的工作,以及積累了六年行業經驗。富有成就感和成績漂亮的工作,曾經是全部的努力目標,帶給我足夠的自信與信心。
站在地鐵站的站臺,人潮洶湧,望著站臺對面廣告欄的明星海報,心中的疑惑突然豁然開朗。
公眾號伴我行
上班族為什麼一旦跳槽,曾經所有的努力與成就都會被清空,成績與榮耀停留在上一家公司,甚至僅局限於你的領導和同事的口碑中。而公眾人物的成就卻能不間斷累積為所社會認知。
這個時代,個人的品牌,不應再局限於公司的職位;我們的努力與成績,不應再局限於行業或圈子內,而應該成為個人品牌一部分。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公眾號的這句廣告詞,正是我想法的表達。
回頭想想,不怕努力,只不過曾經盡過了最大的努力,你知道了天花板在哪裡,會知道什麼是奮鬥的絕望。不要再鄙夷公務員體制一眼能看到頭,外企、國企又何嘗又不是另一種體制?
打破絕望天花板
自媒體時代給了有想法的知識份子一線希望。無關於突破社會階層的固化,也無關於財富自由的夢想,普通人的人生更需要的一絲絲奮鬥的希望,一個去實現理想的舞臺。中產的焦慮不過是因為那看得到的天花板。
曾經不敢也不善於表達觀點的我,鼓勵自己多看書,勤寫作,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想法。公眾號伴隨我度過了低落、迷茫的時期,它帶給我努力的方向和希望。
而在寫公眾號之初,為了素材絞盡腦汁,想採訪周圍多才多藝的達人寫個手記系列。為此半年前,我預約過擅長日本茶的Michi,擅長篆刻的北南,擅長文玩的將臣,擅長古琴的拾壹,他們雖然後來沒有出現在我的達人手記裡,但是驀然回首,緣分似乎像一個圈。Michi在上海茶友們每個月一次的茶聚上(每月一喝),分享了日本茶的內容,而北南在周末15分鐘藝術&手工藝&傳統文化微信課程上(一味藝課)分享了篆刻的內容。最終我會幫他們寫成達人手記。
面對那些功利之心的揣測,很多時候那些不為人理解的無用,正因為無用可以走得更遠,卻變成了「有用」。
我不怕努力,就怕努力了沒有希望,更怕努力後一眼看見天花板的絕望。
人生不過是需要一個能努力奮鬥的空間,哪怕小到一個公眾號,去寄託普通人人生可以努力和奮鬥的希望與夢想。
【作者】水塘休謨,雙魚座,辣妹子,哲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