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漁夫把第一次打到的螃蟹拿回來賣掉,最起碼可以保證漁夫吃飽穿暖;如果他能夠把第二次打到的墨魚拿回來賣掉,那以後的一段時間中,可以不用為肚子餓而犯難;如果把第三次出海打到的馬茭魚拿回來,也可以填飽肚子,如果他當時能夠隨機應變的話也就不會到最後而餓死。但是他卻把機會一次又一次地給放走了,所以說對事情就需要有隨機應變的一個能力。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一個人如果要想生活過得很順心,就必須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在生活中是這樣,在商戰爭中亦是這樣。市場競爭,風雲多變,以變應變,變不勝變,都應努力做到掌握主動權,這是一種經營之道。在商業競爭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經營決策、營銷謀略、人際交往、企業競爭商業談判、法庭辯爭等等。面對挑戰、面對競爭,誰能謀高一籌,誰就能贏得勝利。
在一家大公司的CEO招聘會上,有200多個人落選,只有一個人當上了這家大公司的CEO。
為了考察應聘者的隨機應變的能力,主考官便出了這樣的一道題:如果在一個下大雨的晚上,你下班開車路過一個車站,看見車站裡有3個人,一個人是曾經救過你命的醫生,一個是生命垂危的病人,一個是你做夢都心愛著的人,請問,在你的車只能坐2個人的情況下,你會選擇誰來做你的車?
在那些應聘者當中有的人說選老頭,把老頭送進醫院再說;有的人選擇醫生,因為這位醫生曾經救過他的命,把醫生送到醫院再叫救護車救那個老頭;有的人選心愛的人,結果考官們都一個個地搖了搖頭。
直到有個人進門後,仔細地看了看題,那個人抬起頭自信地說:「我會把車交給醫生,讓他送老者去醫院搶救,至於我,會陪著心愛的人一起等車。」考官們聽後,露出了高興的笑容,這個年輕人被錄取了。
正是因為這個年青人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得到了考官的讚賞,所以才被錄用了,隨機應變反應出了一個人的智商有多大,是否能夠把某些事情應付得來。
在一個聰明人的眼裡,認為每一天都會是他們新生命的開始。因為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留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地超越。超越,是升華,是突變,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階段。正是這種超越,才使人類從愚昧無知的遠古走到文明昌盛的今天。
像那些視藝術為生命、把科學看作是靈魂的人,他們是從來都不會停步的,偉大導師的非凡創造便是超越生命的典範。哥白尼的日心說,拿破崙的壯舉,莎士比亞、巴爾扎克的傳世之作,馬克思的革命理論……他們超越了時空架起的天然豐碑,徵服和影響著這世界上世世代代的人們。
有一位很孤獨的年輕畫家,他除了有自己的理想以外,別的一無所有。為了理想,他毅然遠行。起初他到堪薩斯城的一家報社應聘,那裡的良好氛圍正是他所需要的,但主編看了他的作品後認為缺乏新意而不予錄用,他品嘗到了失敗的滋味。
後來,他就在教堂裡面作畫。由於報酬低,他無力租用畫室,只好借用一家廢棄的車庫。一天,疲倦的畫家在昏暗的燈光下看見一對亮晶晶的小眼睛,是一隻小老鼠。他微笑著注視著它,而它卻像影子一樣溜了。後來小老鼠又一次次出現。他從來沒有傷害過它,甚至連嚇唬都沒有。它在地板上做多種運動,表演雜技,而他就獎它一點麵包屑。漸漸地,他們互相信任,彼此建立了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