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僅是以本學術菜雞的現象導向型課題悟出的東西,有能力不焦慮寫完research proposal的大神希望與我分享分享心得。
一、是什麼?
1. 下定義——誰給出了什麼定義,不同人給出的定義有什麼不同。定義由大及小,多角度
2. 問題是什麼——收集到的數據表明了什麼,分析趨勢、特點
3. 已有研究(舉例誰做了啥,咋做的,結果咋樣),沒研究什麼
二、為什麼?
1. 某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什麼造成了現象?
2. 現象的影響是什麼?
三、怎麼辦
1. 能做什麼去解決問題?
四、一點心得
1. 千萬不要往沒有相關文獻的方向死磕(找文獻請看上一篇)
2. 題目拍板敲定之前一定要看起碼五篇文獻,著重看abstract, introduction ,literature review,有時候introduction包含了literature review
3. 找大塊時間看與自己題目相似度70%以上文獻的literature review,劃出結構性語句,悟整體邏輯。(積累結構性語句)
4. 找到結構性語句後,把那片相似文獻的reference替換掉(已經看了很多文獻的情況下),不然就paraphrase——pa,都可以pa,pa就完事了(記得把那些reference複製粘貼)
5. 重點——我就是不想沒腦子得堆文獻焦慮了老半天,最後悟了,把題目發散思考,想就是這篇東西能寫啥,比如焦慮,焦慮是啥,咋引起的,焦慮了會咋地,咋解決。然後就從文獻裡挑,把這些分成幾個模塊放上去,加點連接詞,幾個學者的相似點、不同點都可以寫出來,讓自己的大腦清晰一點,加一些明顯的要講下一個模塊的句子,就大功告成。
總的來說就是——summary,classfication,comparison,contrast(我真應該再好好看看老師的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