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意停頓
一個低段位的演講者,往往不敢停頓,總想把內容趕緊講完。其實這就是沒有自信的表現。
他們覺得停頓是一件很尷尬的事。其實不然,適度的停頓是演講的一部分,甚至會將你的演講提升一個臺階。
剛剛開場,臺下往往會有些躁動。此時我會拿著話筒一句話不說,看著臺下。很快,臺下的觀眾會以為出了什麼狀況,便安靜下來,注視著我。
這種停頓是有震懾作用的,是對演講者的一個賦能。演講過程中,如果你要表達一個鮮明的觀點,那麼在這之前一定要先停頓一下。
正如我們在文章中,會把一些觀點或金句加粗,就是為了讓它們醒目,便於大家接收。
2. 由淺入深
一個好的演講者,不會一上來就給你講一堆大道理,而是從一件我們身邊的小事開始講起。
這些小事都與每個人密切相關,不僅不會抽象空洞,反而更容易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可以看看歐巴馬的演講,一開始都是說他女兒或其它小事,最後升華到國家層面。
首先引起大家共鳴,然後再層層遞進輸出觀點和理念。這比一開始就講大道理、大概念,要強很多。
3. 節奏把控
同樣的稿子,不同的人,演講出來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區別在哪兒?就在於節奏的不同。
很多人演講時,全程總是同樣的節奏和語調。這讓演講失去了靈性。
其實一段好的演講,就像唱歌一樣,有時要飈高音,有時要低聲吟唱。
演講最簡單的四個節奏要素是:快、慢、輕、重。只有把這四個節奏調配好,演講才能充滿張力。
4. 觀點清晰
表達者和聽眾最大的區別在於,對信息的理解程度不同。你是一個表達者,你想表達的觀點一定是自己已經想明白的,以至於讓你覺得聽眾也應該明白。
你提出一個觀點,一定要有論據支撐它。論據可以是一段故事,或者是一些數據,甚至是一些研究結果。
這樣既可以加固觀點的正確性,也可以為聽眾預留消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