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er:
PayPal - 商業分析師(Business Analyst)
Z:你能給我們分享一下你的求職時間線嗎?
C:我們項目的時間是一年,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在春季3月份到畢業一兩個月以後找到工作,而秋招的崗位往往不多。雖然我秋招也投遞了一些公司,但那時候我拿到的offer和我本科畢業拿到的offer水平區別不大,可能是因為我的碩士剛剛開始讀,所以公司還不太重視這段經歷。
在秋招過後的11-12月我就暫停了投簡歷的過程,直到1月才開始繼續,因為這時候我身邊已經有同學拿到比較好的offer了,所以我也開始逐漸重視。3月開始我陸續拿到一些面試,但因為各種原因都沒有拿到下一輪。
之後這個學期北卡的居家令就開始了,大家都在家上課,所以對自制力的考驗也比較大,我需要一邊上課一邊把找工作提上日程。我們5月份畢業,我在4月中旬投的工作逐漸有了結果和回復,然後我利用畢業課後的空閒成功拿到了PayPal的offer。
我整體的感覺就是儘管今年有疫情影響,大家都各自在家隔離,但其實我從找工作到確認入職的時間線和往年都是差不多的。
Z:那你覺得在你找工作期間,你做的哪些準備對你成功拿到offer有明顯的幫助呢?
C:我的專業是商業分析(Business Analytics),專業方向是市場營銷(marketing),我的求職方向是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相關工作。PayPal是一個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這份工作偏向定價(pricing)和marketing。
我曾經在諮詢公司(consulting firm)實習,做了一些案例研究(case study),所以也看過一些經典的casebook(case in point, look over my shoulder, 商學院casebook)。這段經歷讓我習慣帶著框架感(framework)研究問題,也就是說根據面試官問題中的目標建立起框架,一條一條抽絲剝繭,從而給出完整的答案。
為了提高商業意識(business sense)我還自己找了一些網際網路產品的課程充電,Udacity和Lisa Qian的A/B testing,和Giulio Palombo的Product DS課程我個人很推薦,授課人是大廠數據科學家,可以學到從商業環境(business setting)角度出發的方法。
比如對一個產品如何設計實驗測試新特徵(feature),定義不同的目標(eg.UX,margin),針對不同的目標如何定義新指標和評估結果。另外一畝三分地上也有很多面經和答題思路,也是非常好的資源。
我在面試的時候也遇到過case相關的一般性問題(general question),比如說某產品在Instagram上周點讚量下降10%是怎麼導致的。回答這種問題就需要帶著框架感來細化問題,思維框架是漏鬥(behavioral funnel)一樣向下逐層去找原因。
再比如說Facebook的點讚按鈕變成超大只是好還是壞,面試中需要從公司而不是用戶的角度出發設計實驗。先弄清目標,再定義變量。
Z:你剛剛提到了面試,能不能給我們詳細分享一下你的面試經歷呢?
C:我的面試中實驗設計(experiment design)比較多。第一輪是純行為面試(behavioral),第二輪除BQ有一個case問題,考察的是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要列出PayPal有一個新服務的利弊(pros and cons)以及為什麼,最後針對一條pro設計A/B test。
第三輪是項目深入探討(project deep dive)和case study。首先分享我的marketing/pricing analytics的相關project,會問到每一個小細節,包括為什麼需要做A/B test,如何確定目標,如何定義和評估關鍵指標,如何定義成功,如何在網頁部署實驗,如何收集數據如何整理分析,最後是如何展示深度見解(insights)。
Case是pricing相關,題幹非常general,主要考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條理性,以及解決問題(trouble shooting)的能力。需要有清晰的框架梳理問題。編程(coding)問題穿插在case中,重心還是在A/B testing,
我的這份工作從時間上看數據科學(data science)和深度見解(insights)各佔一半,但是職能來看insights部分更重要。所以除了技術能力(technical skills)更重要的是產品意識(product sense)。
Z:你還有什麼資源或者建議想送給學弟學妹嗎?
C:我認為工作中需要培養一種專業態度(professional manner),比如說我們在學校裡說話一般比較隨意,但是在工作和面試中就需要一種專業的語言和舉止。
我找工作算是海投的,在領英上聯繫了很多人,雖然並沒有收到內推(referral),但我在領英上很認真地寫字聯繫然後回復,當然如果有機會電話聯繫更好,我感覺這段經歷讓我學會了在工作中如何帶給人一種專業感,能得到對方的信任。
我面試的時候HR說我的人際交往能力(people skills/communication skills)很優秀,這也很符合他們的崗位需求,因為商業分析就是需要給更高級別的人展示insights,所以需要內容簡單易懂,還需要能讓人聽得進去你說話。所以HR需要我們在對產品了解的基礎上,有比較強的溝通能力,才能勝任這個崗位。
另外我認為我們不必抱著太強的找人要內推的目的,因為我感覺內推和畢業生拿到offer的機率差不多,自己去投然後多拓展人際關係(networking)也是很重要的。
還有就是找工作需要自信,哪怕自己的經歷和崗位需求並不特別相符,也可以去投簡歷嘗試。比如我這份工作想要找有四年以上工作經歷的人,很明顯我沒有,但是我面試也過了。所以大家不用有太多顧慮,就勇敢去投,有時候會有意外的驚喜。
- END -
文案:周 悅
編輯:周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