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和演繹,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2021-03-02 亦然花開


人類的各種認識活動,總是先從接觸並認識個別事物開始的,然後再推及到一般事物,隨後又從一般事物推及到個別事物,如此循環往復,不斷深化,才使我們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

歸納和演繹是邏輯思維中的兩種最基本的推理方法。它們之間既有著密切的聯繫,又有著本質的區別。


一、歸納和演繹

歸納就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過程,而演繹則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過程。

個別事物是指其中的個體,或者單個事物;一般事物是指某個類別中常見的事物、常見的情況。

我們經常會用到「一般來說」,這裡的「一般」就是一種共性的東西,它和一般事物、一般現象中的「一般」意思相同。

通過歸納和演繹,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事物,提升認知水平,突破思維界限,豐富思考方式,建立線性思維。

不管我們是否有意識,都在有意和無意中運用到這兩種思維方式。要想不斷提升我們的思維能力,就必須在這兩者上下苦功夫。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由於缺乏高度歸納和演繹的思維能力,導致不能獨立判斷事物,沒有弄清事實的真相,常常會跟著別人的步伐,人云亦云。或贊同,或怒斥某些人或者某些行為,而當事實真相出現時,又常常會暗自打臉,不斷推翻自己先前的結論。

所以,學會歸納和演繹,勇於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二、歸納和演繹的區別

歸納和演繹是兩種不同的思維過程,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思考的順序不同。

歸納的本質是情況—結果—規則。推理的起點是從認清現狀開始的,通過認清現狀,得到可能的結果,再從得到的結果中找出共有的屬性,再由這些共同屬性得出一般規則、一般規律。

演繹的本質是規則—情況—結果。推理是從規則或結論開始的,由一般規則出發,分析可能出現的情況,再由這些情況,得出可能的結果。

2.推理過程不同。

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過程,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過程,兩者過程正好相反,起點和結果也正好相反。

3.前提和結論之間的關係不同。

歸納是對現狀的總結,是對一些現象的高度凝鍊,並非把所有現狀都進行舉證,也並非包括所有的現狀和現象,特別是對於不完全歸納,儘管前提是真實的,推理過程也是正確的,但結論不一定完全真實,因為可能有黑天鵝現象的出現,可能會出現一些意外。

演繹是對一般規律的推演。它的前提與結論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關係,前提真實,推理過程正確,結論必然真實。

4.結論判定的知識範圍不同。

歸納是由個別事物到一般事物的推理,其結論所判定的知識範圍,已經完全超出了前提中包含的知識範圍,它是這些現象或事物的高度凝鍊、高度總結。

演繹是由一般事物到個別事物的推理,其結論所判定的知識範圍,沒有超出前提中的知識範圍,而是這些一般規律的具體體現。


三、歸納和演繹的聯繫

歸納與演繹雖然有所區別,但兩者又是相互聯繫、辯證統一、互為因果的。

歸納為演繹提供了指導,指明了方向,歸納的結論是否正確,需要經過演繹來證明才能確認。演繹為歸納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歸納提供了多種可能。

歸納的結論為演繹提供了前提和基礎。歸納是從生活中總結常見事物和現象得出的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可能是公理、規定、規律等。而演繹的前提就是我們通過歸納得出的這些公理、規定、規律。因此,演繹以歸納為基礎,歸納為演繹準備了條件。

相關焦點

  • 論證的兩大種類:演繹和歸納——邏輯學筆記(7)
    論證的過程有不同的組織方式,透過這種組織方式的不同,我們可以把論證分為兩大類:演繹論證和歸納論證。演繹論證:演繹論證的特點是:它斷言其前提決定性的支持結論。相反,歸納論證則沒有這種斷言。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知道,有效性這個問題,只能針對演繹論證,對於歸納論證則不適用。同時,一個演繹論證,它要麼就是有效的,要麼就是無效的,沒有中間地帶。區分有效論證和無效論證,是演繹邏輯的核心任務。而不同的區分方法,則導致了古典邏輯和現代符號邏輯(數理邏輯)的分化。
  • 淺述 OKR vs KPI 的思維方式不同
    我們以團隊的目標「提高研發團隊的產出效率」為例,來對比 OKR 和 KPI 在提交給上級的材料中,是如何呈現出不同的思考過程的。OKR 的思維方式當我以 OKR 的方式來思考問題的時候,我會這樣想:團隊的 O 是「提高研發團隊的產出效率」,那我要做什麼來幫助團隊達成這個 O 呢?
  • 比較推理、三段式推理和歸納推理
    推理是指從已知的知識得到未知的知識的思維過程。
  • 批判式思維還是嚴格邏輯思維?為「critical thinking」 正名 周末雜談
    所以我要立刻批判"批判式思維",並為「critical thinking(嚴格邏輯思維)正名。在批判之前,為了不再強化「批判式思維」對於critical thinking的曲解,我們先澄清「critical thinking」按照其真正實際應用中的含義翻譯成中文應該是「嚴格邏輯思維」,是基於已知事實,通過對事實信息的歸納,分析,通過嚴密的邏輯演繹而得出結論的理性的思維方式。
  • 什麼是「演繹論證」? 邏輯學
    標準的邏輯教科書強調兩種主要的邏輯論證形式:演繹論證當一個演繹論證正確地遵守演繹規則時,它就是有效的,此時若前提為真,結論就不可能為假。在這個意義上,前提保證了結論的真。以下就是最熟悉規則的一些例子:1. 要麼是菲莉斯,要麼是佛瑞德。(菲莉斯或佛瑞德。)
  • 【理想人生3】-- 賺錢的兩種方式,四大象限
    只要是賺錢,只有兩種方式,一共四大象限。
  • 演繹邏輯 有效的論證形式
    即使一則論證的前提和結論均為假,它也可能是有效的。例如: 所有的狗都是綠的,蘇格拉底是狗,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蘇格拉底是綠的。 這是一則有效論證,即使它的前提和結論都為假。要使演繹論證能夠保證結論為真,它的前提必須為真,而且該論證必須是有效的。
  • 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
    > 成圖構思:看到這篇文,想起我曾寫過《不想作溫水裡的青蛙,那就終生學習吧》一文,曾對人生處於的這三種區域作過論述,而羅胖的這篇文章,則用更為通俗的語言閘述了處於這三個區域的具體應對方式
  • 跳躍性思維和線性思維
    我深深發現,無論一個女人怎樣刻意去鍛鍊理性思維和邏輯能力,在大範圍裡泛論,女人總體要比男人差很多。每次見到十歲的兒子條理清楚、邏輯明確地說出一段話來,我就恨不得擰他的耳朵,恨自己邏輯理性能力比他還差了一大截,企圖用暴力和權威壓制差異。鍛鍊了幾十年的能力,在政府辦這麼嚴謹的單位練習,在某方面還比不上一個小孩。
  • 能改變一生的思維方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化和不確定性增加,是我們必須要去面對的。最有效率的方法之一:具備金融思維。
  • ACEP讓你擁有更好的思維方式
    因為它只是帶給我們收入和安全感,而我們並不喜歡它,我們對這份工作缺乏熱情,這就叫職業的倦怠。 看完《富爸爸·窮爸爸》之後,我的思想開始改變。我明白了,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賺錢方式,這兩種不同的工作方式和不同的收入方式所得來的生活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 演繹推理你知道幾種形式?——選言推理
    說起演繹推理,你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著名的三段論。但是演繹推理,除了三段論之外,其實還有另外三種形式:假言推理,選言推理,關係推理。根據選言支之間是否具有並存關係,選言命題可分為相容選言命題和不相容選言命題。 這話聽看起來的有些繞,其實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做選擇題,就是在命題中會給你若干選項的,而只能在這其中進行選擇。而其中一個選項,就是一個選言支。
  • 思維方式 跳躍性思維=創新思維
    曾經,我們還是校園裡的學生,也會站在學校的舞臺上給學生灌輸自己的人生閱歷,傳播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 思維 | 學會提問——正確提問的好處和方法(5)
    有一種常見的思維方式因為類似於海綿被放到水中的反應——充分吸收水分,而被稱為「海綿式思維」。這種流行的思維方式有以下兩個顯著優點。
  • Excel交流(5)-兩種方式合併多個Excel文件
    今天分享兩種常用的方式,Ctrl+ C和Ctrl+V會吧,當然,不是一直這樣的。正文如下:方式一1.創建一個文件夾,把接收的所有下級文件存入。對下級文件要求:格式相同、空白工作表刪去。非代碼運行必需條件,但是規範要求才能快捷,實際工作中要求各單位用本單位標準名稱命名有數據的工作表和整個文件。
  • 走出設計思維的"圍城"!
    設計思維就要從關注、探索人們日常生活入手,探究人們生活的方式,為設計提供描述性的目標和依據。設計思維直接影響設計結果,設計師應重視和分析人們的生活訴求。④團隊的頭腦風暴法。聯想是創意的關鍵,也是形成設計思維的基礎,也可以採用不同的聯想方式進行構思,例如:虛構聯想、文字聯想、反向聯想、通感聯想、相關聯想、特徵聯想、因果聯想。
  • 演繹推理的有效性
    這篇文章的初心是對「何帆讀書俱樂部」裡關於演繹推理的自我理解。也繼續練習下從一句話,感悟出一個卡片,再擴展成一篇文章的過程。
  • 年輕幹部要理性理解慣性思維
    人們總是習慣性地按照以前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這和物理學中的慣性很相像,所以把這種思維方式稱之為慣性思維。基層工作中,慣性思維隨處可見,黨建、紀委、扶貧、宣傳、綜治等工作,一旦幹得久了就會產生慣性思維。慣性思維在維持組織正常運轉,協調上下關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