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演繹論證」? 邏輯學

2021-03-02 邏輯學

當一個演繹論證正確地遵守演繹規則時,它就是有效的,此時若前提為真,結論就不可能為假。

標準的邏輯教科書強調兩種主要的邏輯論證形式:

演繹論證

當一個演繹論證正確地遵守演繹規則時,它就是有效的,此時若前提為真,結論就不可能為假。在這個意義上,前提保證了結論的真。以下就是最熟悉規則的一些例子:

1. 要麼是菲莉斯,要麼是佛瑞德。(菲莉斯或佛瑞德。)
不是菲莉斯。
因此,是佛瑞德。

2. 湯姆和傑瑞昨晚都去了馬戲團。(湯姆昨晚去了馬戲團,以及傑瑞昨晚去了馬戲團。)
因此,湯姆昨晚去了馬戲團。

3. 如果卡羅爾獨自做完這一切,那麼她就是勇敢的。
卡羅爾獨自做完了這一切。
因此,卡羅爾是勇敢的。

重要的是要強調,一個論證是否有效,僅僅取決於論證的形式。一個有效的論證——形式正確的論證——依然可以有一個假的結論。考慮這一論證:

注意,例4在形式上與例3完全一樣。結論顯然是假的,但是,這個論證依然有效。

可是,如果一個演繹論證的結論可以為假,那麼它好在哪呢?答案是,如果初始陳述為真,那麼就可以保證結論的真。這種初始陳述被稱為前提,如果前提為真,而且論證形式有效,那麼結論就必定為真。重要的是要記住,一個演繹論證無法證明它自己的前提。要使論證有用,你就必須在開始演繹論證之前確證前提。因此,下面的論證雖然有效,但是是一個非常壞的論證。

這一論證具有有效的形式:

但是,儘管這一論證是有效的,可它的前提不真,因此它們無法保證結論為真。若且唯若前提為真,一個有效的論證才能保證結論為真。因此,在運用或評價任何演繹論證之時,你必須始終問自己兩個問題:

如果對於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這一論證就可以說是合理的

一篇論文中的論證可能並不嚴格按照演繹規則提供的形式出現。這並不意味著其中的論證無效。在例5中,第二個前提「某某主義者想殺人」,必須以「如果……那麼……」的形式重述。事實上,在一篇論文中直截了當地照搬演繹規則,會讓人讀起來很枯燥,因此,為了嚴格符合這些形式,論證通常需要重述。你在撰寫一個論證時,必須要注意論證的有效性,同時也要注意對它的陳述的有趣程度。有時,省去前提也是允許的,因為在所有讀者看來,實際陳述這些前提顯得荒謬。比如,

顯然,這裡省去的前提是

但是,這一前提在絕大多數情形下無需說出。要有效地使用演繹論證,修辭的考慮同樣重要。

最著名的演繹推理形式是三段論。它是指一種特定的演繹推理:有兩個前提和一個結論的演繹論證,通常是把個別包括在類之中,運用的術語有「所有」、「一些」和「沒有」。最著名的例子如下

第一個陳述,「所有人都會死」,是大前提;第二個陳述,「蘇格拉底是人」,是小前提。從這兩個前提得出的最後陳述,是結論,通常前面會有「因此」一詞。在這個例子中,「人(men)」和「人(man)」這兩個詞是中項,「會死」這個詞是謂詞,名稱「蘇格拉底」是主詞。中項用來連接主詞和謂詞,兩者結合在一起形成結論。三段論的形式如下

在這個演繹形式中,可以用任何名詞來替換A、B和C。比如,

論證8是有效的,儘管結論為假。當然,原因在於前提為假。因此,除非前提為真,否則有效論證也無法保證結論為真。如此一來,在開始演繹之前,你始終要確保你已充分維護了前提。

有時,有效論證是從否定性前提出發,就像從肯定性命題出發一樣。比如,

形式如下

另一個常見的論證如下

稍作改述,形式如下

並非所有的演繹論證都是傳統意義上的三段論。比如,下面就是一個有效的演繹論證,但不是一個三段論:

這一論證的形式如下

因此,在接下來的論述中,我們會談論一般意義上的演繹論證,而用不著擔心它們是否可以適當地被稱為「三段論」。
在這個簡介中列出所有正確的演繹形式,是不可能的。不過,我們會描述一些最危險的謬誤,即演繹形式的錯誤。下面就是一個例子,它看起來很像例10′:

形式如下

這一形式是無效的,因而是一個謬誤。這種謬誤常常出現在政治論證中。比如,

若陳述如此簡單,其謬誤就顯而易見。但是,若這一論證是通過一次冗長的演說傳播開來,那麼,這樣的謬誤常常會被當做有效論證而被接受。用邏輯符合形式去分析一篇複雜的演說或論文,常常會澄清一個論證的有效性或無效性。
另一個常見的謬誤非常像例3的演繹形式:

乍一看,這一論證似乎有效,但它實際上是無效的。這個病人可能自己康復了,沒有對這一解毒劑作出任何證明。這一論證的形式如下

例3的正確演繹形式是

要特別注意這兩種形式之間的差異。

「如果……那麼……」陳述常常應用於另一對論證中,其中一個是有效的,一個是無效的。有效的論證如下

形式如下

這一論證是有效的,儘管有人可能堅持要為第一個前提增加一個明確的限定條件。這個限定條件就是,「在沒有任何別的藥物可以挽救這個病人的情況下」,因為,人們可以主張,挽救這個病人的,可能是別的某個東西,或許是奇蹟,而不是這一解毒劑。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一限定條件無法拯救例14的無效論證,也無法拯救下面例子中的無效論證:

此外,這個病人很可能死於其他原因,儘管有這一解毒劑。形式如下

這一論證形式是無效的。

絕大多數有效的和無效的演繹論證形式,都是一些常識。謬誤如此常見,其原因常常並非是不懂邏輯,而是因為粗心的思考和寫作,說話過快而無法以有效的形式組織思想。因此,最重要的是小心謹慎地思考和寫作。然而,即使最偉大的哲學家,也會犯形式謬誤的錯誤,你將會看到其中的一些。

本文經出版方後浪圖書授權,選自《哲學導論:綜合原典閱讀教程》,羅伯特·C·所羅門著,陳高華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為購書頁面。

長按上圖,掃二維碼

即可關注「邏輯學」


如對底部廣告感興趣,推薦點擊↓

相關焦點

  • 論證的兩大種類:演繹和歸納——邏輯學筆記(7)
    每一個論證都是一種斷言——其前提為結論的真提供理由。
  • 演繹邏輯 有效的論證形式
    選自《大問題》附錄二(美)羅伯特·所羅門,凱思林·希金斯張卜天 譯 在「邏輯準備」一章中,我們介紹了陳述的真(或假)與演繹論證的有效(或無效)之間的差別。即使一則論證的前提和結論均為假,它也可能是有效的。例如: 所有的狗都是綠的,蘇格拉底是狗,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蘇格拉底是綠的。 這是一則有效論證,即使它的前提和結論都為假。要使演繹論證能夠保證結論為真,它的前提必須為真,而且該論證必須是有效的。
  • 論證:導讀
    在論證的三要素中,我們已經在第四章了解過主張,尤其是事實主張、價值主張、政策主張這三類不同的主張以及它們的聯繫。
  • 演繹推理的有效性
    這篇文章的初心是對「何帆讀書俱樂部」裡關於演繹推理的自我理解。也繼續練習下從一句話,感悟出一個卡片,再擴展成一篇文章的過程。
  • 不懂論證是做人的損失
    論證也是類似的。論證也產出了一個客觀存在的產品。只是這個產品也叫做論證。產出這個產品的過程,可以叫做「做論證」或「搞論證」,也時常簡稱為論證。那麼,論證這個產品,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我們怎麼評價這個產品好不好呢?這個產品,其實就是若干句話。可以是說出來的話,也可以是寫出來的話。
  • 論證的共向性視角:導讀
    預習和提問第二章「論證的共向性視角」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 演講中的類比論證技巧
    【新朋友
  • 歸納和演繹,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一、歸納和演繹歸納就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過程,而演繹則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過程。二、歸納和演繹的區別歸納和演繹是兩種不同的思維過程,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1.思考的順序不同。演繹的本質是規則—情況—結果。推理是從規則或結論開始的,由一般規則出發,分析可能出現的情況,再由這些情況,得出可能的結果。2.推理過程不同。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過程,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過程,兩者過程正好相反,起點和結果也正好相反。3.前提和結論之間的關係不同。
  • 邏輯論證 | 案例分析 - LNAT文段
    邏輯論證 | 案例分析 - LNAT閱讀抽段LNAT 官方網站的稱呼有兩個:它的官方網站對這個考試的定義是https
  • 演繹推理你知道幾種形式?——選言推理
    說起演繹推理,你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著名的三段論。但是演繹推理,除了三段論之外,其實還有另外三種形式:假言推理,選言推理,關係推理。昨天跟大家介紹了什麼是假言推理,今天給大家簡單說一下,什麼是選言推理。所謂的選言推理,就是以選言命題作為邏輯性質進行的推理。其中選言命題,是反映事物的若干種情況或性質至少有一種存在的命題。根據選言支之間是否具有並存關係,選言命題可分為相容選言命題和不相容選言命題。
  • 【教學心得】關於論點論證的自圓其說
    觀點論證是要做到自圓其說的,具體來說就是你陳述的理由和佐證,要使人信服。
  • 鞠玉濤:用最好的青春年華演繹精彩人生
    在山東超級卡車工廠油漆部有位一線基層管理人員,他頭上沒有耀眼的光環,也沒有轟轟烈烈、可歌可泣的故事,卻在工作崗位上十八年如一日,勤勤懇懇,辛苦耕耘,用最好的青春年華,演繹了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他就是山東超級卡車工廠油漆部計劃調度員鞠玉濤。
  • 四戰出分,她到底做對了什麼才能逆風翻盤
    然後結合三種論證方式:條件論證(因果論證);原因論證(果因論證);手段目的,與十大論證 對題目內容做出GAP的預判和選項的排除。由於篇幅的原因,我不再展開,總而言之邏輯就是內化十大論證,最後用十大論證來預判GAP和判斷選項。🌐3.2.2. RCRC最重要的是文章結構閱讀!要明白文章的句間關係,主次關係。讀懂和讀順文章。
  • 世界紛紛擾擾喧喧鬧鬧什麼是真實?
    也就是說你必須開始懷疑,這張紙上寫的到底是什麼?第一個是,求真、求知的欲望對事實保持客觀態度,並主動地去詢問為什麼這張紙上寫的是我討厭你,若所得的答案與原有的觀念不符,也不要計較。盡你所能的找到理由佐證,為什麼這張紙我會寫我討厭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