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論證是做人的損失

2021-03-01 辯論

最近在向人們推薦輝格(周飆)的書時,有人提到,輝格不是專業的學術研究者,他說的話,不足為信。

我的脾氣一直很好,通常不會對於人類的愚蠢行為感到驚訝,畢竟已經見多識廣了。但是,反覆聽到類似的蠢話,還是很難平靜地接受。

讓我們先來想想,論證,究竟是一件什麼樣的事情

論證這個事情,有人覺得很嚴肅,很正式,很罕見。但我覺得,論證跟炒菜、攝影、打桌球、開車、唱歌、玩電腦遊戲這些事情,非常相似。

論證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司空見慣。

一個人炒出一盆菜,或者拍了一張照片,這相當於產出了一個客觀存在的產品。我們可以評價那個產品好不好。比如,菜的色香味,照片的構圖啊、光影啊。

論證也是類似的。論證也產出了一個客觀存在的產品。只是這個產品也叫做論證。

產出這個產品的過程,可以叫做「做論證」或「搞論證」,也時常簡稱為論證。

那麼,論證這個產品,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我們怎麼評價這個產品好不好呢?

這個產品,其實就是若干句話。可以是說出來的話,也可以是寫出來的話。

若干句話,具體是多少句呢?

可以是20句,200句,但至少要有2句。

其中一句話叫做結論,另外的話叫做理由。

比如,「某某人說的話不足為信」,這就是個結論。產出這個論證的人,他肯定是希望周圍人相信他這個結論。

如果某人說,1+1=2,這個人不是在做論證。因為這句話沒有爭議,他直接說出來,人們就信了。所以,這個人不需要為這個結論提供證據來支持。

但如果有人說,張三是小偷。那就要拿出證據,否則,大家憑什麼相信張三是小偷?同理,說「某人說的話不足為信」,也要拿出證據來。

一旦拿出了證據。那我們把證據和結論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論證。這個論證,就已經是個客觀存在的產品了。可以寫在紙上,也可以用錄音機錄下來。

我們可以憑藉某種客觀的標準,來評價某些客觀的產品。比如,根據色香味來評價一盤菜。

論證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產品。我們也要根據某種標準來評價它。

什麼標準呢?

有兩類最常見的標準。一類叫AV標準,另一類叫ARS標準。這裡先不談論這些標準的細節。先說說,為什麼要根據某種標準來評價論證?

假設,有人說,張三是小偷。並且此人拿出了一番證據。那這個人就是在進行論證。而我們根據ARS標準,對這個論證展開一番評價,發現這個論證很好,色香味都很棒,那就意味著什麼呢?

那就意味著我們應該相信結論,相信張三是小偷,並對其展開搜捕。

那麼,假設我們根據ARS標準,發現這個論證不夠好,那又意味著什麼呢?

這並不意味著,張三不是小偷。而是意味著,目前的證據不足以讓我們相信張三是小偷。張三可能是小偷,也可能不是。除非有人拿出更多的證據,否則先不要去搜捕張三。不然可能冤枉好人,浪費警力資源,讓真正的小偷逍遙法外。

不難發現。論證其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搞論證搞出來的那個客觀產品,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產品。

我們根據某種標準,來評價論證這一產品。

好的論證,讓人信服,讓人獲益匪淺。

壞的論證,並不能讓人信服。不過,最麻煩的在於,如果有人誤把壞的論證當作好的論證,那就很糟糕了。

「某人不是專業的學術研究者。所以,此人說的話不足為信。」這就是個壞的論證。

我不是數學專業的研究者,難道我說,曲面三角形的內角和不一定是180度。這個結論就不足為信了?

同樣的壞論證,其實還有很多。我常用的一個例子是:「我是你爸。所以,你要聽我的。」

這在我看來,也是個很差的論證。憑什麼甲是乙的爸爸,乙就要聽甲的呢?

有人說,甲經驗豐富,知識淵博,乙只是個三歲小孩,無知懵懂。乙當然要聽甲的了。難不成還要讓甲聽乙的?

我們先不去考慮「甲聽乙的」和「乙聽甲的」這個虛假二分。我們就假定這個論證是合理的。但是,此時我們也不足以說明,「我是你爸。

所以,你要聽我的。」這個論證是好的。我們只不過說明了,「我的知識和經驗比你豐富,所以你要聽我的」,這個論證是合理的。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論證,兩個不同的產品。

現在,我們知道了。論證究竟是一件什麼樣的事情。

論證,和做菜一樣,都是產出了一個客觀的產品。我們可以根據客觀的標準,來評價這個產品。

論證,不是一個人要強迫另一個人改變自己的想法或行為。

論證,是一個人搞出了一個客觀的產品,邀請另一個人來依據客觀的標準,鑑賞一下這個產品是好還是不好。

如果不懂這個客觀的標準,就不知道該怎麼鑑賞論證,不知道該相信什麼結論,不該相信什麼結論。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懂這個客觀的標準,那自己也很難產出足夠好的產品,讓別人來信服自己說的話。

所以,不懂論證,這是做人的一大損失。

素材|陶仕巖

排版|艾麗菲熱·艾力海木 

審核|李玥 陳思思 陳紀任

相關焦點

  • 論證:導讀
  • 什麼是「演繹論證」? 邏輯學
    重要的是要強調,一個論證是否有效,僅僅取決於論證的形式。一個有效的論證——形式正確的論證——依然可以有一個假的結論。考慮這一論證:注意,例4在形式上與例3完全一樣。結論顯然是假的,但是,這個論證依然有效。可是,如果一個演繹論證的結論可以為假,那麼它好在哪呢?答案是,如果初始陳述為真,那麼就可以保證結論的真。
  • 論證的共向性視角:導讀
    與許多批判性思維書籍不同,本書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換言之,很多思路都是將批判性思維看作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本書則是將批判性思維看作至少兩個人的對臺戲。3.從論者這一方的角度出發,從形式邏輯去理解論證,有什麼優勢?4.圖爾敏模型與傳統的形式邏輯模型,有什麼不同?它有什麼優勢?有什麼劣勢?6.為什麼本書的作者推崇共向性模型?這一模型有什麼特色?如何使用這一模型來分析和評價論證?
  • 演繹邏輯 有效的論證形式
    即使一則論證的前提和結論均為假,它也可能是有效的。例如: 所有的狗都是綠的,蘇格拉底是狗,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蘇格拉底是綠的。 這是一則有效論證,即使它的前提和結論都為假。要使演繹論證能夠保證結論為真,它的前提必須為真,而且該論證必須是有效的。
  • 演講中的類比論證技巧
    【新朋友
  • 論證的兩大種類:演繹和歸納——邏輯學筆記(7)
    每一個論證都是一種斷言——其前提為結論的真提供理由。
  • 邏輯論證 | 案例分析 - LNAT文段
    邏輯論證 | 案例分析 - LNAT閱讀抽段LNAT 官方網站的稱呼有兩個:它的官方網站對這個考試的定義是https
  • 做人要外圓內方
    做人該翻臉時翻臉,不要怕得罪人。包容,我給足了5年。善良,我仍保持。工作,我仍認真完成。容忍是美德,但不能一味愚昧的容忍,只會被別人當軟柿子,一直欺負。有些人,就是沒把你的善良當回事,甚至會反咬一口。剛進單位,作為一個新人,卑躬屈膝什麼都幹,她不愛幹的丟給我,一開始還會謝謝,之後一旦不做了就翻臉不認人。
  • 認知系列3-損失規避
    先上概念:損失規避——意指人們蒙受損失時產生的痛苦遠大於獲得收益時所帶來的快樂!
  • 【成功勵志】會做人勝過會做事:領導者都該學的三個「做人方式」!
    本文將分享三種領導「做人方式」,它們能在組織裡產生最大影響,同時給員工帶來更高的敬業度和積極性。作為一個有頭腦清醒的領導者,你會做人總是會比單純專注於「搞定事情」要更有效。本文將和讀者分享三種「做人方式」,它們能在組織裡產生最大影響,同時給員工帶來更高的敬業度和積極性。在此,我們強調的是「做人」( being)而不是「做事」( doing)。      一旦2個以上的人一起工作時,人們總會評估相互之間的信任程度。以下為四個評估要素:
  • 常見的損失函數(loss function)總結
    損失函數用來評價模型的預測值和真實值不一樣的程度,損失函數越好,通常模型的性能越好。不同的模型用的損失函數一般也不一樣。損失函數分為經驗風險損失函數和結構風險損失函數。經驗風險損失函數指預測結果和實際結果的差別,結構風險損失函數是指經驗風險損失函數加上正則項。
  • 【廣源化工】實心做人,誠心做事,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在工作中,踏實做人、實心用事,打造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隨公司不斷前行。今年,我調任到辦公室前臺工作,辦公室是廣源的形象窗口,外來人員來到廣源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們前臺。日常招待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看似簡單,但不用心也做不好,彬彬有禮、細緻周到才能給來訪的客戶最佳的第一印象。
  • 【教學心得】關於論點論證的自圓其說
    觀點論證是要做到自圓其說的,具體來說就是你陳述的理由和佐證,要使人信服。
  • 做人要謹言
    6.不要胡亂花錢,因為明天你就可能失業。    8.不要太過張揚,要明白沒有一個人會比你更弱小。總之,做人要低調一點。
  • CDF心語 | 謙厚做人 專業做事
    創東方的核心文化就是:謙厚做人,專業做事。創東方造就了「謙厚做人,專業做事」的核心文化,在於創東方的使命:投資創造價值、創富服務社會。要想創造價值服務社會,那麼就必需「專業做事」,但是專業做事還只是「方法論」,而要保持進步與創新,擁有大初慧,就需要擁有靈性的心靈,從客觀實際出發,保持謙虛的心態,為人厚道誠信,即「謙厚做人」。
  • 做人,不得不懂的七種「心計」!(行走社會必備)
    ,而做人則要有「心計」,這種「心計」是大智慧而不是小聰明;是大格局而不是小計較;是洞悉未來而不是鼠目寸光。唯有悟透做人的「心計」,才能踏上一條成功的人生之旅。以下分享做人,不得不懂的七種「心計」!人群中,真正厲害的人,做人往往都有這七種心計,周圍人高看一眼。
  • 做人有尺,講話有度
    做人如海,與人為善;事事都有缺憾,人人都有不足。先做好自己!做人,什麼都可以捨棄,但不可捨棄做人的底線,什麼都可以輸掉,但不可以輸掉自己的良心。可以仁慈,但要有是非分明,否則就是軟弱;可以強勢,但要有有所敬畏,否則就是暴戾。人有兩隻耳朵,而嘴巴卻只有一個,有些事情要多聽,有些話要少說。
  • 做人,請嘴下留情!
    做人,最重要的是,心懷善意,嘴下留情。  嘴下留情,就是不在亂論他人是非  不傳他人謠言,不在背後議論別人是非,是一種教養。所謂禍從口出,管住嘴,守住心,不要搬弄是非,多做事少說話。  別人的議論聽著就是了,能不插嘴就插嘴,更別把這當成談資與人八卦。
  • 柔自取束 做人不能太軟弱
    所以做人不能太軟弱,更無須做忍者神龜。有時候你對別人表現的太軟弱,在別人的認知裡你就是個沒有脾氣、什麼事都可以忍受的慫包,別人不會因為你的軟弱就對你心慈手軟用同樣的方式對你,因為欺軟怕硬是很多人身上的劣根。《荀子·勸學》中說,「剛自取柱、柔自取束」。意思就是說,做人太直太剛就缺乏親和力,也容易遭人怨恨,但是太柔弱太懦弱也是對自己的束縛,被別人欺負。
  • 做人的「三不」底線與境界
    從一名老安全那裡看到的做人底線和境界 做人是有底線的,它也體現一個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