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名老安全那裡看到的做人底線和境界
做人是有底線的,它也體現一個人的境界。
有那麼一位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多年的老安全始終堅持這樣一種「三不」底線,第一個底線就是「擺設——不看!」,即安全檢查時只要是擺設的東西他堅決不看!
有許多單位為了應付安全檢查,常常在檢查前突擊整理現場,搞些臨時性的東西,甚至是規劃檢查路線。他說,實際上這些擺設一看就知道,只不過是大家不願點破而已,有些領導還就願意「吃這一口」,他們認為不搞擺設就是對領導檢查的不重視,遇到與領導一同去檢查時怎麼辦?他就想辦法脫離事先安排的檢查路線,另闢新徑,看看那些擺設後面存在的問題,所以常常讓一些人下不了臺,但往往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有一次,他跑到臨時宣傳牌的後面觀察,發現了重大隱患,得到了同行和領導的充分肯定,也給被檢查單位敲響了安全警鐘。
他對「擺設——不看」的另一種解釋是:不要把我當呆子,糊弄我的人還沒出世呢!表現出少有的霸氣和底氣。但是我們有多少同事和一些領導,為了面子就喜歡看到那些花裡胡哨的擺設,並在這些擺設面前拍照、留影……他說這些人不傻也怪了,假如領導前腳走、後腳發生了重大事故,責任究竟誰來承擔?
他的第二個底線是「套話——不聽!」,他說安全檢查總有那麼一個環節——聽匯報,他最討厭那種套話、大話。
每當聽取有關檢查對象領導匯報時,如果是一些套話的匯報他會心不在焉,那邊在匯報他卻要看現場的管理資料,匯報完後他就針對現場資料提問,如剛剛匯報過的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他就對著資料逐個地問現場的管理人員其安全生產崗位是哪幾條?往往問的一些領導及管理人員下不了臺。
他的經驗是只會套話、大話的匯報,安全管理工作肯定是不實的,只有那些實事求是的管理,所匯報的內容就沒有那麼多套話。他說: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現象,走到哪裡安全生產管理資料總是那麼的相似或雷同,這樣的檢查會浪費我們很多的時間,也助長了安全生產管理的形式主義、照葫蘆畫瓢。
他認為套話就是僵化的套路,不可能有安全生產管理的創新。他很自信地說不按套路說話的那些單位,其安全管理工作肯定有創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他的第三個底線是「假話——不說!」,每次安全檢查他總喜歡把那些不願讓人們看到的問題以及套話、空話中所反映的問題說出來,引起不小的震動。
他認為「假話——不說!」這是做人的最低底線,特別是作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要說真話,否則既是對事業不負責,更是對自己不負責,但是往往得罪了不少人。他說,有一次全國性安全生產觀摩會,看完確實不錯的一工地後有關領導問他,這個工地怎麼樣?他說要說真話嗎?領導說是的!他就指著工地上懸掛在空中無人的吊籃說,幾臺吊籃上面沒有人,按照有關標準如何扣分?因為有關標準規定:「作業人員未從地面進出吊籃,扣5分」;他又指著工地道路旁那麼多危險源告知牌說,工地快要結束還有那麼多的隱患牌沒撤除,說明什麼?還有……等等,這些都是在他不該看的時候看得到的、在他不該聽的時候聽來的的問題,也就是說讓他評分,可能不會給出優良的分數,有可能還會評為不合格的工地呢!領導不高興了,但是工地上的安全主管卻深受教育,一個勁地說受益匪淺。
這就是這位安全員的「三不」底線,不看、不聽、不說。
然而認真研究一下,他並不都是不看、不聽和不說的,他是有原則、有選擇地不看、不聽和不說的,有的東西他非得去看、去聽和去說的,也就是說人的「三不」底線也是一種做人的境界,選擇什麼樣的「三不」對於每一個人是不同的。
你選擇什麼「三不」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