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補償金中的月工資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28 遇事找法網

我們知道,用人單位如果無理由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是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那麼,經濟補償金中的月工資是如何計算的?經濟補償金和賠償金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找法網小編為您詳細介紹。

簡單來說,經濟補償金是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時,按照勞動法的相關規定,給予勞動者的經濟補償。作為勞動者或者企業,我們都應該對經濟補償金的相關內容要有所了解,接下來跟著找法網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經濟補償金的相關內容吧。

一、經濟補償金中的月工資是如何計算的?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二、經濟補償金和賠償金有什麼區別?

1、經濟賠償金則是指用人單位或者員工因違反法律規定或者違反合同約定,造成對方經濟損失而向對方支付的賠償。與經濟補償金不同,經濟賠償金具有懲罰性,是一種懲罰性賠償。

2、用人單位「違法」是勞動者請求賠償金的前提,勞動者如果發現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有權請求其支付經濟賠償金。

3、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實際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按1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備註:月工資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

4、賠償金的計算: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勞動合同已經不能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經濟補償金中的月工資是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實際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按1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

責編:Coral

來源:遇事找法(找法網官方訂閱號)

(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來源!)

遇事找法,從找法網開始!


↓↓↓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或進行諮詢】

相關焦點

  • 病假狀態下的經濟補償計算基數如何確定 勝倫說法
    此時,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基數是否能夠以其離職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作為基數,還是應當以其正常工作期間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作為基數?該問題存在一定的爭議。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
  • 內退期間解除勞動合同如何計算經濟補償金
    但補償標準上,在崗期間每年按4000(當地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非在崗按一半計算,這樣是否合法?《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 2019社保改革未來權待大調整,勞動合同解除經濟補償新標準!
    很多朋友認為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最多支付12個月,其實這是不正確的產生這個誤區的根源有二個!其它解除勞動合同情形經濟補償金是可以超過12個月的,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和裁員的都沒有12個月限制。
  • 經濟補償還是賠償?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經濟補償。經濟補償是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單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給勞動者的經濟上的補助。只有法律規定的情形出現,單位才需要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否則無需支付。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
  • 2018,離職補償金計算公式一覽表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正當權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及其他的法律法規對員工的離職補償金進行了相關的規定,匯總如下表:《員工離職補償匯總表》模式提出方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期滿 企業 需要支付用人單位不同意續訂的;用人單位降低勞動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自2008年1月1日起計算。 員工    0合同到期員工不願意續訂的。
  • 未付年假工資,員工辭職,公司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13年12月31日,趙某提起勞動仲裁,要求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以及加班費等。仲裁裁決支持了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但駁回其他請求。趙某不服,訴至法院。一審瀋陽市和平區人民法院(2014)沈和民四初字第592號民事判決,駁回趙某訴訟請求。二審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沈中民五終字第1063號民事判決,撤銷一審判決,改判公司向趙某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
  • 你知道代通知金如何計算嗎?(一看就明白了) 人力資源法律
    文 | 李迎春,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作者授權發布,供實務中參考!
  • 公司裁員,你該拿多少補償金或賠償金?
    經濟不景氣,企業紛紛裁員,作為員工,該拿多少補償金和賠償金?
  • 以案說法:勞動者離職系個人原因,企業不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
    勞動者離職系個人原因,可以要求企業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嗎?小吳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小吳2016年就職於某企業,雙方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2020年5月吳某向某企業提出解除勞動關係的申請,在他填寫離職申請表中選擇的離職原因是回家帶孫子,離職後小吳認為企業應當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故起訴到法院,然而法院卻判決不支持該項請求。 這是為什麼呢?
  • 不要忘記索要經濟補償金
    合同期滿很好說,用人單位不願意續籤勞動合同的,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職工也可以領取失業金。後續的幾種方式都是用人單位要不存在了,那肯定也可以領取失業金了。(二)由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39條,40條,41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實際上是用人單位裁減和解除職工的一些情形。
  • 欠付帶薪年假工資不屬於欠付勞動報酬,員工辭職不支持經濟補償金.
    2019年3月19日,葛某向公司郵寄送達了辭職通知書,理由為公司不按國家規定安排勞動時間,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向公司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加班費、節假日未休部分國家法定年假的薪酬。葛某繼續提供勞動至2019年4月21日,其後公司以葛某曠工嚴重違反規章制度為由向其送達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
  • 原創|自願放棄社保後又以此辭職,能否主張經濟補償金?
    但是,有的勞動者在籤署放棄社保協議後又以《勞動合同法》三十八條規定為由,提出辭職並要求單位支付補償金。此時需要判定是否為勞動者自願放棄繳納社保,如因勞動者自願放棄則無權要求經濟補償金。張某於2007年12月25日進入公司,次日張某與公司籤訂一份《放棄購買社保切結書》,其中記載「因本人自願放棄公司為本人購買社會保險,無論以後在公司期間發生任何與保險有關的事情,一概與本公司無關。」
  • 員工自願放棄繳社保後又告公司要經濟補償金,法院是否支持?
    在家電工作幾年後申某某向某家電公司郵寄一份《被迫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以家電公司未依法辦理社會養老保險為由被迫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家電公司支付經濟補償。【裁判結果】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判認為,雖然某家電公司具有為申某某辦理養老保險的法定義務,但是,申某某出具了《切結書》,已經放棄了就養老保險問題向某家電公司提起請求的權利。
  • 主動離職也有經濟補償?只要企業有三種情形,您就有權要求補償!
    經濟補償金是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時,給予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是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用人單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給勞動者的經濟上的補助。
  • 【案例】離職協議籤完後發現經濟補償金少於法定標準,還能「追回」嗎?
    裁審實踐中,有不少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會在辦理離職交接時,就相關手續的辦理、勞動報酬的結算以及經濟補償金的給付等內容達成協議。而在用人單位按協議約定履行完畢後,又有勞動者以協議無效為由申請仲裁,要求用人單位依照法律規定另行支付加班工資、未休年休假折算工資等未盡義務或依據法定計算標準補足差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籤訂具有權利處分性質的離職協議時,應當本著平等、自願、公平的原則進行協商。
  • 離職補償金這麼多萬,趕緊領,別虧了!
    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職場,員工應該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如果你的工齡很長,而賠償金是數萬或數十萬,那麼你就必須與公司抗爭。   首先,分析一下你和你老闆的優勢劣勢。   你的優勢是拖延時間越長,老闆必須賠償的金額就越大,你就有心理上的優勢,劣勢是,被老闆擠兌刁難不好受。
  • 病假工資如何計算?
    有網友問,病假工資計算中的基數如何確定?如何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