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退期間解除勞動合同如何計算經濟補償金

2021-02-15 駐馬店市企業養老保險中心


駐馬店養老保險

  駐馬店養老保險微信公眾號,發布企業(含靈活就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最新政策法規、通知公告、工作動態,查詢單位個人參保信息、業務辦理指南、常見問題解答等。

  關注我們,了解最新政策,維護個人權益!

我於1980年12月在本單位參加工作,系全民所有制企業固定職工。1998年因單位效益不好,實行內部退養,至2015年擬解除勞動合同前每月獲得生活費1100元。2015年6月30日企業因關停與我們協商解除勞動合同。但補償標準上,在崗期間每年按4000(當地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非在崗按一半計算,這樣是否合法?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根據這一規定,從法定的強制性標準來看,用人單位如果按照你基本生活費的標準,如果最低工資標準高於1100元的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為基數,計算你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就是合法的。從你所述情況看,不管是按照社平工資還是社平工資的一半計算經濟補償金基數,都遠遠高於法定標準,對職工有較大的照顧。

    用人單位的義務除了來源於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外,還可以來源於用人單位的集體協議、其與勞動者個人的協議。作為國有企業改制,對於職工的安置方案一般是經過民主協商、政府主管部門同意等程序確定的,對用人單位同樣具有約束力。如果安置方案明確規定了具體的補償方案,其標準雖然高於法定標準仍然是有效的。但是,勞動者在該標準之上再向用人單位提出要求,應當認為是沒有法律依據的,也是不恰當的。




相關焦點

  • 經濟補償金中的月工資是如何計算的?
    我們知道,用人單位如果無理由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是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那麼,經濟補償金中的月工資是如何計算的?
  • 以案說法:勞動者離職系個人原因,企業不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
    勞動者離職系個人原因,可以要求企業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嗎?小吳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小吳2016年就職於某企業,雙方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2020年5月吳某向某企業提出解除勞動關係的申請,在他填寫離職申請表中選擇的離職原因是回家帶孫子,離職後小吳認為企業應當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故起訴到法院,然而法院卻判決不支持該項請求。 這是為什麼呢?
  • HR全套模板 | 終止、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第一條 為了規範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標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給。  第五條 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給經濟補償金。
  • 2019社保改革未來權待大調整,勞動合同解除經濟補償新標準!
    很多朋友認為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最多支付12個月,其實這是不正確的產生這個誤區的根源有二個!按照相關規定也只有兩種情況有12個月經濟補償限制:1、協商解除勞動合同;2、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被解除勞動合同。
  • 勞動爭議裁判規則—個人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如用人單位確實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情形的,對勞動者的主張予以認定。勞動者以「個人事業發展」、「照顧家人」、「上班不方便」等明確事由申請解除勞動合同後,在案件審理中又主張其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主張不予認定。本期就來解析實踐中到底是如何認定的呢。
  • 用人單位在試用期內解除勞動合同,員工能否主張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員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 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據此,試用期內用人單位有權以勞動者不符合錄用條件為由解除勞動合同,並不支付經濟補償金,然而用人單位並不能隨意解除勞動合同,如要確保合法解除,必須提前做好以下三點要求:1、設置明確的錄用條件沒有這個前提,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就是「
  • 解除勞動合同,什麼情況下有補償金?需要繳納個稅嗎?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後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第五條第一款規定: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數額的部分,不併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
  • 病假狀態下的經濟補償計算基數如何確定 勝倫說法
    實踐中,經常會碰到一種情況,即員工在離職前一段時間因為疾病導致未處於正常工作狀態,根據法律的相關規定,員工在病休期間的工資可以低於其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標準。因此,若員工在長休病假後與用人單位終止或解除勞動關係,其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將大幅降低。
  • 未付年假工資,員工辭職,公司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10年3月31日,趙某入職瀋陽某公司,工作崗位物業部,最後一期勞動合同期限至2016年7月1日。
  • 欠付帶薪年假工資不屬於欠付勞動報酬,員工辭職不支持經濟補償金.
    2019年3月19日,葛某向公司郵寄送達了辭職通知書,理由為公司不按國家規定安排勞動時間,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向公司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加班費、節假日未休部分國家法定年假的薪酬。葛某繼續提供勞動至2019年4月21日,其後公司以葛某曠工嚴重違反規章制度為由向其送達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
  • 【道源檔案館】法律文書‖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
    勞動者符合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條件,用人單位應該發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並且辦理有關離職手續。這是作為保存證據證明確實解除勞動合同的。道源檔案館將在文末附上通知書範本,更多範本內容敬請期待。如果是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話,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並保存證據證明確實存在可以單方解除的情形。否則,一旦被認定為違法解除,需按經濟補償金的兩倍賠償。
  • 公司以申請破產程序為由解除勞動關係合法嗎?
    在此期間,公司以申請進入破產程序為由,向李某送達了《解除勞動關係通知書》。李某遂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重慶某食品生產集團有限公司支付欠付的工資、違法解除勞動關係經濟賠償金。仲裁委支持了李某的請求,該食品公司不服,訴至人民法院,庭審中,李某明確表示同意解除與食品公司的勞動合同。
  • 原創|自願放棄社保後又以此辭職,能否主張經濟補償金?
    但是,有的勞動者在籤署放棄社保協議後又以《勞動合同法》三十八條規定為由,提出辭職並要求單位支付補償金。此時需要判定是否為勞動者自願放棄繳納社保,如因勞動者自願放棄則無權要求經濟補償金。張某於2007年12月25日進入公司,次日張某與公司籤訂一份《放棄購買社保切結書》,其中記載「因本人自願放棄公司為本人購買社會保險,無論以後在公司期間發生任何與保險有關的事情,一概與本公司無關。」
  • 未建立工會,公司解除勞動合同前如何履行工會通知程序?
    ,從避免用人單位隨意解除勞動合同和保護勞動者利益角度出發,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時履行告知義務是不可少的法定程序。與此同時,若不建立工會,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便不需要通知工會,將鼓勵企業不建立工會,顯然與建立工會保護職工合法權益的立法初衷相悖。除此之外,部分地區有明確規定,比如江蘇,根據《江蘇省勞動合同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應當符合法定的條件和程序。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用人單位尚未建立工會的,通知用人單位所在地工會。
  • 員工自願放棄繳社保後又告公司要經濟補償金,法院是否支持?
    在家電工作幾年後申某某向某家電公司郵寄一份《被迫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以家電公司未依法辦理社會養老保險為由被迫解除勞動合同並要求家電公司支付經濟補償。【裁判結果】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判認為,雖然某家電公司具有為申某某辦理養老保險的法定義務,但是,申某某出具了《切結書》,已經放棄了就養老保險問題向某家電公司提起請求的權利。
  • 不要忘記索要經濟補償金
    合同期滿很好說,用人單位不願意續籤勞動合同的,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職工也可以領取失業金。後續的幾種方式都是用人單位要不存在了,那肯定也可以領取失業金了。(二)由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39條,40條,41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實際上是用人單位裁減和解除職工的一些情形。
  • 律科法律課堂│勞動者解除勞動關係通知書範本
    注釋:1、依據法律法規等相關規定,公司存在侵權行為的,員工有權通知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關係,並獲得相應補償。如請求支付解除勞動關係經濟補償金、未籤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加班費、補繳社會保險等。主要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 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 公司裁員,你該拿多少補償金或賠償金?
    今天《南方都市報》CBD TIMES第7版報導《不幸被裁該拿多少補償金》,講了公司辭退員工的案例,以及解釋經濟補償金與賠償金的區別。div=-1目前公司與員工解除勞動關係有三種方式,一種逼迫員工自己提出辭職、第二種是與員工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第三種是公司單方面辭退員工。對於第一種方法,員工如果自己提出了辭職,就拿不到任何的經濟補償和賠償,雖然公司「要求你」辭職,但是否辭職仍屬你自己自願。
  • 什麼情形屬於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條件?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38條的第一款「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的理由來解除勞動合同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對於「勞動條件」應做廣義理解,實踐中,如工作地點、工作崗位、工作時間等都可屬於「勞動條件」的範疇,如用人單位無故變更工作地點、工作崗位、工作時間等,在未與員工協商一致的情形下,員工可以選擇拒絕變更;如雙方處於僵持狀態,互不讓步,員工可以依據本條款的規定,選擇主動提出解除勞動關係,並要求單位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金。下面我們看一個獲得法院支持的案例。
  • 【政策法規】單獨籤訂試用期勞動合同有風險嗎?
    1-2個月,但是,員工用到3個月或5個月的時候,又發現這個人不好用,正式期解除勞動合同又要支付經濟補償金,覺得吃虧。她就想了個辦法,說為了控制用工成本,與勞動者先籤訂試用期勞動合同,等正式錄用了再籤訂勞動合同,也就是與勞動者單獨訂立一份試用期勞動合同,問這麼做是否合理?是否有風險?【解析】不建議她這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