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很多人常常因此抱怨,抱怨不僅沒有起到緩和作用,反而激化矛盾,結下惡果,給我們更多的麻煩。
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喜歡抱怨。偶爾抱怨一下不足為奇,若不分時機、場合,經常抱怨,就屬於病態心理了。抱怨會使人著急上火,有時甚至會讓人喪失理智,失去與困難做鬥爭的勇氣。抱怨所帶來的不良後果不容忽視。
但是,要不抱怨真是一件難事。首先一定要自省,認識到抱怨的危害,真心地想要改變,遠離這種負損耗的情緒;其次,就要付諸行動,當生起了抱怨念頭的時候,千萬要警覺,不要再次捲入其中,被情緒所控制。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正確的方法,讓自己能夠在煩惱面前釋放情緒,安頓心靈。
擺脫「抱怨心理」的8個方法
1、不要過分地苛求自己,凡事不必追求十全十美。
有些人做事相當嚴肅認真,要求十全十美。其實,世界上的事情不可能達到十全十美。而那些對自己要求近乎吹毛求疵的人,往往也是最愛抱怨的人。同時,他們也是抱怨的受害者。
若是因為一個小小的瑕疵而深深地自責,結果受傷害的人還是自己。無論是什麼樣的人或事,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沒有必要為此而斤斤計較。倘能做到這點,自然也就心情舒暢,不再會產生抱怨心理了。
2、端正自己的處世態度,正確看待日常中的成敗。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心想事成」不過是人們心中的一種良好願望而已。按常理,凡事基本上都是成敗各佔一半,世上也沒有常勝將軍。如果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或者把奮鬥的標杆定得太高,那麼,失敗的可能性還更大。
所以,古人告誡我們:勝不驕,敗不餒。我們只有把「勝敗」看得淡一點,也就不會有太多的抱怨。
3、發現自己有了抱怨情緒,首先要學會冷靜。
因為凡是不成功的事情,它都具有自身的理由,如果我們急於馬上去解決,可能會導致「忙中出錯」。
所以,首先要在情緒上保持冷靜,防止「衝動是魔鬼」,以免犯下「茫然冒進」的錯誤。冷靜之後,仔細思考、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各個擊破。
4、凡事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要依賴別人。
縱觀我們身邊發生的抱怨,十有八九是抱怨別人的。常言道:自己種的果實最鮮,自己蒸的饅頭最甜。偶爾在能力不及時請人相助,那無可厚非。若想依靠別人為你打造一個全新世界,然後自己慢慢地坐享其成,這種想法未免太天真。
每個人的人生和事業,都要靠自己去努力、去經營,在不斷奮鬥的過程中,養成自強、自立、堅韌不拔的精神,這才能使自己的事業根深葉茂、萬古長青。
5、遇到失敗不要灰心,應積極查找原因。
萬一我們把事情搞砸了,不必灰心、更不要退縮,應當查找自身的原因。自己的某些失誤才是失敗的關鍵所在。比如:選項欠周全,投資失誤,用人不當,辦事過程沒有做好一環扣一環等等,這都有可能遭遇滑鐵盧。
然而,失敗了不要緊,我們可以吃一塹長一智,從頭再來。倘若一遇到困難險阻,就怨天憂人,推卸責任,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更加會火上澆油,失去努力的方向,離原來的目標漸行漸遠。
6、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設定目標。
生活中,常常聽到有人抱怨活得太辛苦,壓力太大,其實,這往往是因為我們在還沒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興趣、經驗之前,便給自己在人生各個路段設下了過高的目標。
盲目設定的目標並沒有以個人實際情況為基礎,而是和他人比較的目的。這樣的目標會讓你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生活,從而背上抱怨的包袱,忍受辛苦和疲憊的折磨。
7、和衷共濟,與人為善。
我們每個人都好比棋盤上的一粒棋子,不論是將帥還是兵卒,都有一定的權力,這種權力是與我們的社會角色相符合的,可以自行支配的力量。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走棋子那樣,通盤考慮,既能恪盡職守,又能為其他人的存在創造便利,那麼,我們的權力就可以形成一種強大的合力,這種合力有利於自身的發展,反之,那將是抱怨的根源。
8、學會排遣,善於調整自己。
來一點換位思考,矛盾就不那麼激烈了。心胸寬廣一點,問題就不那麼嚴重了。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未到來,一切抱怨都是無益的,多問問自己現在能夠做些什麼、能夠做好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部分內容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小編更正,我們對中文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