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來源:南師國學堂(ID: NHJGXZH)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人類總是太關注於自己而忽略了世界,而命運的圈套很可能就設在下一個轉角。」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圈套。
所謂成功與失敗,無非是別人有沒有掉進他設的圈套,以及你有沒有掉進別人設的圈套。
而我們如何不入圈套之中,破解圈套之局,才是貫穿一生的課題。
杭州北關外有一座房子經常鬧鬼,別人不敢買,蔡書生買下了,並且一個人住了進去。
一天晚上,他秉燭讀書,果然有一漂亮女子翩然而來,脖子上繫著紅綢子,朝蔡書生深深一拜。
拜完後,就不慌不忙在房梁間結繩子,結好後,便把脖子伸了進去。
女子還在旁邊也掛好了一條繩子,召喚蔡書生來。
蔡書生會意,就把自己的一隻腳伸了過去。
女子說:「錯了。」
蔡書生一笑,說:「是你錯了吧。你因為錯了,才有了今天。」
女鬼聽過此話,似有所悟,伏地痛哭,朝著他拜了兩拜,飄然而去。
生活就是如此,常常有意無意設個圈套,等著你鑽。
世人往往陷於其中而不自知,就被套路了去。
梁上有套,不過是生活;心上有套,那就真是命運了。
人活一世,要有不落俗套的覺悟,要有與圈套周旋的能力。
1907年, 傑出的心理學家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同時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卡爾森教授。
一天兩人打賭。
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很快就養上一隻鳥的。」
卡爾森不以為然:「我不信!因為我從來就沒想過要養一隻鳥。」
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禮物。
一隻精緻的鳥籠。
卡爾森笑了:「我只當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你就別費勁了。」
之後,來訪的客人看見書桌旁那隻空蕩蕩的鳥籠,幾乎都會問:
「教授,你養的鳥什麼時候死了?」
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
然而,這種回答換來的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
最後,卡爾森教授買了一隻鳥。
卡爾森教授的訪客被「鳥籠效應」禁錮,從而影響到他本人,落入了鳥籠圈套。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看破此鳥籠,打破枷鎖,立定自己人生的主見。
很多人總是先動手給自己畫一個圓圈,美其名曰人生規劃。然後自己跳了進去,一生在圈子裡瞎忙。
這個圈子的口號可以是:
「雙十一全年最划算,錯過就要等一年。」
「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網貸也在所不惜。」
也可以是:
「車是男人的第二張臉,一定要買貴的。」
「世界500強以外的公司,都配不上我。」
人就是這樣,往往自己給自己鑄了一個大鳥籠,一步步中了生活的圈套。
世間無數人,就這樣入了他人的局,也跳進了社會的坑。
畫餅終究充不了飢,套路終究圈不到幸福。
不要落入各種「陷阱」還沾沾自喜撿了便宜,天下永遠沒有免費的午餐。
更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圈住自己的生活。
你不是活給任何人看的。
別人可能只看了你2秒就走了,剩下的還得自己扛。
往後餘生,我們要掙脫圈套的纜索,不被他人、被社會、被常規牽著鼻子走。生活的本質,當你獨處時或許容易認清,就怕在隨波逐流之中難以保持清醒。
所以,你要學會跳出「群體思考」,活出自己本色,活出自在人生。
與朋友們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