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焦慮症有哪些表現?

2021-02-13 精神心理資訊平臺

假設我們上班一天花 8 小時,一周工作 5 天,工作 30 年,這一輩子在職場就要花掉約 60000 多小時。

職場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然而,職場裡的煩心事卻不少。

每天要面對不同的工作任務,還要和性格各異的同事、領導打交道,將應對這些情況比喻成考試做題一點都不為過,但往往難以找到答案。

由此,很多的人都會產生職場焦慮情緒,甚至是職場焦慮症。

工作焦慮症這個發病的原因很多,跟性格、突發的事件、疾病、還有周圍環境、精神緊張、壓力等都有關係。具體體現在以下:

比如說,有的人就有多疑和多慮,對別人的目光,或者是別人的語言反應過於激烈,就會出現不正常的情緒;

比如說工作上的不如意,工作環境競爭過於激烈等,都可以導致這種焦慮的產生;所以有的人對於上班就會產生很強烈的焦慮,比如說明天上班,今天晚上就有人睡眠不好,入睡困難,經常做夢,對上班有恐懼感,就出現了上班焦慮症,久而久之就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


調整對工作的期待

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調整好對工作的期待和要求,避免有太多「不恰當的期望」以及「自己給自己施加的壓力」。

用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面對難題時,我們可能會產生兩類消極態度:一是逃避,二是焦慮。

比起逃避,積極地直面問題會讓我們產生可控感,從而提高我們的工作信心,緩解壓力。

比起焦慮,把繁瑣急迫的工作任務看成是鍛鍊自己能力的契機,更有助於我們適應。

尋求支持

當你感覺個人能力有限時,可以跟同事一起討論解決方案,向家人、朋友抒發一下情緒,在理解和鼓勵中汲取能量。

這些高質量的支持可以很好地緩衝壓力事件對我們身心的影響,也有利於減輕我們的心理應激反應,讓精神放鬆。

主動調節情緒

一旦開啟負面情緒,就容易陷入「負面情緒-思考不出解決方案-壓力感增強-更強的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中。

這個時候,可以用意念控制畫面,持續訓練腦電波,逐步將情緒調整正常。此外,也可以通過運動、冥想、做平時喜歡做的事等行為來放鬆心情,調節情緒,跳出惡性循環。


開放心態,保持真誠

如果是進入一個新的工作環境時遇到了這種情況,不必強求自己儘快融入,只要你保持真誠待人的心,在一段時間的相處後總會獲得同伴的認可。

適當的「自我暴露」

與他人交往時,自願地在他人面前真實地展示自己的行為、傾訴自己的思想稱為「自我暴露」。

適當的自我暴露可以讓關係進一步發展,快速拉近雙方的距離,讓關係更加親近。

與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建立聯結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性格、脾氣各異,相處模式也有所不同。

我們無法做到與所有人都關係密切,但也總會找到與自己特徵相近、志趣相投的人。與他們成為朋友,建立聯結,可以讓我們獲得情感依靠。

相關焦點

  • 你有社交焦慮症麼?
    說起社交焦慮症,有這樣一個很好的例子:電影《充氣娃娃之戀》中的男主角就有較嚴重的社交焦慮症,他整天躲在自己的房間,不願和人接觸,直到他得到一個特別的
  • 你有社交焦慮症嗎?
    社交場中的閒逸是令人厭惡的,因為它是被迫的;而獨自生活中的閒逸是愉快的,因為它是自由的、出於自願的。——讓·雅克·盧梭,法國哲學家正如法國哲學家盧梭那句話,在社交場合受到冷落,會讓人感到失望和尷尬,很多人在社交場中找不到存在感,顯得無所事事,他們本打算出來收穫快樂,卻敗興而歸。其實,無所事事,並非他們最擔心的,被別人發現他們無所事事才是。
  • 七個妙招緩解工作焦慮症
    很多白領一族有工作焦躁症,上班的時候總是很煩躁。工作不積極,甚至有些消極,給工作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 如何治癒員工的「工作焦慮症」?
    自然治癒焦慮不管做什麼都特別難,工作落後
  • 別掙扎了,知識焦慮症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知識焦慮症,也叫信息焦慮綜合症,是一種精神病學疾病。額什麼?!是一種精神病?!有沒有這麼嚴重啊?我是不是無藥可救了?還有沒有和我同病相憐的人啊?這樣的人多不多啊?我是不是很異類啊?這個病可以治療嗎?怎麼治呢?.
  • 抑鬱症患者適合哪些工作?怎麼做職業規劃?
    抑鬱症患者適合哪些工作
  • 小心變成焦慮症!
    假設我們上班一天花 8 小時,一周工作 5 天,工作 30 年,這一輩子在職場就要花掉約 60000 多小時。
  • 情商低的人,生活中有哪些表現?
    01易怒情商低的人,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易怒。聽風就是雨,不知哪一刻,別人隨口說了一句話,就能惹到ta。繼而大發脾氣,傷人傷己。你不幫ta講話,ta說你不仗義,你幫ta講話吧,ta又不佔理。「哎呦,你不知道,他這個人有多小氣,一個大男人吃頓飯還要和我平攤。」「我告訴你一件事,你千萬不要告訴別人啊,我們新來的那個同事,她以前是做那個的……」沒有不透風的牆,說多了,壞話遲早會傳到B的耳朵裡,到時候,既得罪了B,和A的關係也會變僵。
  • 社交焦慮量表(LSAS),你的社交焦慮程度有多深?8種專業方法改善焦慮症狀!丨抑鬱自評量表SDS
    ,有這樣一個很好的例子:電影《充氣娃娃之戀》中的男主角就有較嚴重的社交焦慮症,他整天躲在自己的房間,不願和人接觸,直到他得到一個特別的「女伴」,他開始和她說話,幫她打理生活,發展友誼和愛情。美國社交焦慮症協會曾公布數據:全球約有7.9%的人患有社交焦慮症,平均每100人中有13人患上此症。他們會對社交懷有極強的焦慮和迴避動機,所以他們在上學、工作、人際交往等社會活動中常感到焦慮難當,而出現社會功能受損的情況,甚至無法上學和工作。
  • 健康管理師工作內容有哪些?
    很多小夥伴,對健康管理師的具體工作內容還不太清楚。本篇主要介紹健康管理師的具體工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當兵兩年退伍,找哪些工作有優勢?
    當兵兩年退伍,別人能做的工作你一樣能做,但是因為有當兵兩年的經歷,一些別人不能做的工作你也可以做!今天我們一起交流一下當兵兩年以後,哪些工作比一般人有優勢!當兵兩年是不符合轉業安置工作的,除非立有二等功以上的獎勵,要不然一般都需要工作滿12年才能轉業安置。                                                        所以當兵兩年想要獲得安置工作的資格,就要在部隊表現特別突出,能夠立二等功以上,才能安置工作,不然我建議如果確實想安置工作那麼就要幹到三期以上。
  • 有哪些適合空閒手機工作的兼職
    有哪些適合空閒手機工作的兼職畢露的看著他,目光中,流露出你能夠不抱歉試一試的不良鼓舞。
  • 30、當面試官問,你有哪些問題要問我?
    當面試官問,你有哪些問題要問我?面試問題的回答,向來是見仁見智。問,是有目的的。回答,也是有目的的。當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一般來說面試已經到了尾聲。這個問題不是可有可無的,也不要設想前面沒有發揮好,通過這個問題扭轉局面。它只是面試中的一環,不具備一錘定音的功能,也不是平時的閒聊。
  • 一個人靠不靠譜,有六種表現
    ,我們對一個人的期許通常會有這樣的標準,那就是要靠譜。交朋友,我們希望交到一個靠譜的,能推心置腹,坦誠相待;談戀愛,我們希望遇到一個靠譜的人,值得託付終生;工作上,我們希望遇到靠譜的老闆和同事,少走彎路,多幹實事,取得實實在在的收益。那麼,靠譜的人都有哪些特質呢?很多人之所以給人不靠譜的印象,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總是說話不算數,明明答應好的事,一次又一次地變卦。
  • 工作後,哪些特質會影響你的收入?
    小編大學畢業快8年了,觀察了周圍的同學,現在各行各業表現優秀、收入頗豐的,還真不一定是那些當年的學霸,有很大一部分,反而是那些當初成績平平、或者調皮搗蛋的學渣。工作後,哪些特質會影響你的收入呢?最近,小編剛好看到了我喜歡的博主的一段分享,有總結這些特質,總結得也比較到位,今天就分享給大家啦:      第一、野心強烈的欲望是一切成大事的基礎。有了野心就對自己有要求,有目標。相應的,會有動力去做相應的執行動作,促使自己完成既定的目標,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 高情商的十大表現,您有幾個
    高情商者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不抱怨、不指責高情商的人不指責別人,不抱怨別人。其實,抱怨和指責都是不良情緒,它們會傳染。高情商的人只做有意義的事情,不做沒意義的事情。第二:熱情和激情高情商的人對生活、工作和感情保持熱情,有激情。調動自己的積極情緒,讓好的情緒伴隨每天。不讓不良情緒影響生活和工作。
  • 最新員工工作表現評價最新十句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員工工作表現評價十句,希望大家喜歡!員工工作表現評價1生活中待人誠懇,尊重領導,團結同事。能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還能夠協助其他同志開展各項工作。員工工作表現評價3工作認真負責,進取主動,服從整體安排,愛崗敬業,業務知識紮實,業務水平優秀,與北區各位經理相處融洽,樹立榜樣,勝任北區大區經理工作;人品端正做事塌實行為規範對待所負責區域進行有效指導,並提出建設性意見;高度敬業,表現出色。
  • 有哪些工作是可以在家兼職或全職做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人們可以選擇工作的形式也愈發的多樣化,有很多人不想出去外面工作,而是想找在家兼職工作,這樣也不是不可以
  • 「爛泥扶不上牆」的人都有哪些表現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總有一種人,他們做什麼都不長久,永遠都不爭氣沒出息,所有的行為都有一種loser的既視感。
  • 心理學:沒有主見的人,往往有這三大表現,看看你有嗎?
    對一件事情大家各有看法,這時你是明確提出自己的觀點,還是附和別人的說法?當你做出一個決定,身邊的人都不支持你,甚至還反對你時,你有勇氣執行自己的決定嗎?一、容易受外界言論的幹擾小到中午吃什麼飯,大到擇業、結婚,我們無時不再做選擇,也無時不在受著別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