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我們上班一天花 8 小時,一周工作 5 天,工作 30 年,這一輩子在職場就要花掉約 60000 多小時。
職場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然而,職場裡的煩心事卻不少。
每天要面對不同的工作任務,還要和性格各異的同事、領導打交道,將應對這些情況比喻成考試做題一點都不為過,但往往難以找到答案。
由此,很多的人都會產生職場焦慮情緒,甚至是職場焦慮症。
工作焦慮症這個發病的原因很多,跟性格、突發的事件、疾病、還有周圍環境、精神緊張、壓力等都有關係。具體體現在以下:
比如說,有的人就有多疑和多慮,對別人的目光,或者是別人的語言反應過於激烈,就會出現不正常的情緒;
比如說工作上的不如意,工作環境競爭過於激烈等,都可以導致這種焦慮的產生;所以有的人對於上班就會產生很強烈的焦慮,比如說明天上班,今天晚上就有人睡眠不好,入睡困難,經常做夢,對上班有恐懼感,就出現了上班焦慮症,久而久之就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
調整對工作的期待
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調整好對工作的期待和要求,避免有太多「不恰當的期望」以及「自己給自己施加的壓力」。
用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面對難題時,我們可能會產生兩類消極態度:一是逃避,二是焦慮。
比起逃避,積極地直面問題會讓我們產生可控感,從而提高我們的工作信心,緩解壓力。
比起焦慮,把繁瑣急迫的工作任務看成是鍛鍊自己能力的契機,更有助於我們適應。
尋求支持
當你感覺個人能力有限時,可以跟同事一起討論解決方案,向家人、朋友抒發一下情緒,在理解和鼓勵中汲取能量。
這些高質量的支持可以很好地緩衝壓力事件對我們身心的影響,也有利於減輕我們的心理應激反應,讓精神放鬆。
主動調節情緒
一旦開啟負面情緒,就容易陷入「負面情緒-思考不出解決方案-壓力感增強-更強的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中。
這個時候,可以用意念控制畫面,持續訓練腦電波,逐步將情緒調整正常。此外,也可以通過運動、冥想、做平時喜歡做的事等行為來放鬆心情,調節情緒,跳出惡性循環。
開放心態,保持真誠
如果是進入一個新的工作環境時遇到了這種情況,不必強求自己儘快融入,只要你保持真誠待人的心,在一段時間的相處後總會獲得同伴的認可。
適當的「自我暴露」
與他人交往時,自願地在他人面前真實地展示自己的行為、傾訴自己的思想稱為「自我暴露」。
適當的自我暴露可以讓關係進一步發展,快速拉近雙方的距離,讓關係更加親近。
與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建立聯結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性格、脾氣各異,相處模式也有所不同。
我們無法做到與所有人都關係密切,但也總會找到與自己特徵相近、志趣相投的人。與他們成為朋友,建立聯結,可以讓我們獲得情感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