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部、質量部和技術部,是一根藤上的三個螞蚱!

2021-02-21 標杆精益

來源|網絡

全文總計1201字,需閱讀3分鐘,以下為正文:

生產部、質量部、技術部是公司最為重要的三個部門,每個部門都有不同的職責,在公司裡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當然,有時,他們也會吵架.

但在質量管理中,這三位難兄難弟,可是一個都不能少。

很多道行較淺的夥伴認識更是讓人哭笑不得:生產認為質量什麼事也沒幹,就是動動嘴;反過來,質量人員經常強調生產管理混亂,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

生產管理認為:生產部門可以說是企業的動脈,承擔企業產品生產盈利的部門,是所有其它的部門的中心,沒有產品生產一切都是零!可想而知。

質量管理認為:先是有質量要求在先,要做什麼樣要求的產品,品質要達到何種要求,由市場與品質部門針對市場及消費者要求提出。

然後由技術部制訂達到這種要求所要求的技術規範,和選用材料、設備及工藝方法,最後由生產部門組織人員去生產,而控制整個過程就是全面質量管理的過程,所以質量管理為先。

技術管理認為:顧客要求高品質產品,而高品質的產品源於技術部門制訂的技術規範和選用材料、生產設備及工藝方法,因此而言,技術部門是優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的主導者。

到目前為止,夥伴的理解是,技術部門針對產品設計、製造工藝進行開發規劃;生產管理根據製造工藝,進行生產規劃,進行過程管理。

質量部門在產品和工藝開發過程中,在製造過程管理中,進行監控,就是過程控制。

三者就是一根繩上的三個螞蚱,齊頭並進才是最佳之道,這三者的工作是相互連續,相互依存的關係。

再看看,生產管理的是需要保證100%按標準實施,事實上,世界上有哪家公司有完全對的標準呢,國內公司能做到80%對的估計都不多。

就算是赫赫有名的企業,在工序和工藝的製作方面也不能隨便下結論,也經常發現太多要改善的地方,所以生產管理基本上也是左右為難。

企業的發展與管理永遠不可能分開,所以生產管理始終追求的是持續改善的過程,而非一成不變的100%標準。

質量管理吧,好像是個警察就對了,可是實際工作中要是真的做了警察,我看估計離離職也不遠了,因為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合作的工作還很多。

三者工作始終穿插在一起,需要有部門之間的合作,不然任何一個部門都是沒有辦法獨立解決發生在自己部門的事情。

簡單地說,三個部門相互服務,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只要擺正各自的姿態,深度認識合作意識:

我們這個部門的任務就是支持另外兩個部門的,他們就是我的客戶,同時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針對事件進行任務分析,確定各自的任務,支持其它部門;

一心為公司生產出讓客戶滿意的產品就對了,要記住:「客戶還有內部客戶之說呀!」

技術設計出來的產品要讓生產能順利生產,品質要及時發現變異使生產或技術回歸正軌,生產要按要求生產使品質受控並及時提報技術品質問題以利全面改善。

技術、品質服務於生產的同時,生產也得按要求生產、使過程受控,也得及時向技術、品質提供信息反饋配合改善。

其實各部門基本的工作關係,重在於合作、溝通、協調,才能實現企業的「一畝三分地」戰略目標。

製造業增長三部曲——一個四川老闆的驚人之舉,快來看看

點擊連結可查看文章詳情:電鍍小巨人精益變革啟航!

三個月後我們再來看看這位四川老闆的工廠,一定是驚人的轉變。如果你的老闆、合伙人很固執,不能想明白為什麼要搞精益,可以把這個視頻轉給他們看哦!

最後別忘了關註標杆精益視頻號哦~

文章編輯:Blean

投稿方式:wangyj@benchmarklean.cn

將標杆精益設為星標,關注精益最新動態

由於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如果不想要錯過標杆精益的精益乾貨文章和限時活動,記得讀完點一下「在看」,這樣每次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最新文章。

相關焦點

  • 如何讓 「 質量問題 」 不再是質量部一個部門的事?
    ,老闆就是指著品質部來罵,尤其是中小內資企業更是如此。作為質量人,真是窩火又受氣。如何解決此問題,各位質量人都曾經看過克勞士比大師的關於「品質問題」的經典論調,一位老質量人在公司也大膽的嘗試,他也是這樣做的:◆ ◆ ◆ ◆在一次品質檢討會上,我曾對我的老闆說:「首先,在我們公司,不管是什麼問題,客戶投訴、罰款,還是生產線返工,我們都喜歡給它戴個帽子,將之稱為品質問題,而一旦定為品質問題,所有的矛頭就指向了品質部。
  • 技術部的日常
    作為俱樂部裡的一名多才多藝又帥氣的小編在此給各位介紹一下我的兒子們 13516529047(黃同學)  14778583916(萬同學)  13725654344(陳同學)·當然···不止這三個犬兒較為好色請那些美女們砍價時高抬貴手留我老人家一口飯吃(ps:是gaoji部,老司機不要亂開車,小編營養跟不上
  • 如何區分質量定義中的「固有特性」與「要求」?
    「質量」這兩個字非常有意思,細心的人會發現,質字是「廠」字頭一個 「+」 號,下面是一個「貝」字,廠可以指公司、企業,貝是古代的貨幣,在這裡我們可以把「貝」字引申為成本。量字有兩個發音,可以指數量,也可以指測量,因此,質量可以這樣解釋為:在製造業,企業的發展需要靠有市場的產品並且對產品實現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努力控制成本,才能實現質量與利潤。
  • 乾貨 | 這些質量英文詞彙,不在外企你也需要
    control生管MC:mater control物管GAD: General Affairs Dept總務部A/D: Accountant /Finance Dept會計LAB: Laboratory實驗室DOE:實驗設計HR:人資PMC:企劃RD:研發W/H:倉庫SI:客驗PD: Product Department生產部
  • 什麼是質量問題?質量總監「冒死」向老闆發飆
    研發部將電路設計錯了,那叫研發問題;工程部將作業指導書寫錯了,那叫工程問題;生產線將一個產品做錯了,那叫生產問題……而現在,所有這些問題公司都叫品質問題,老闆一聽是品質問題,就來罵品質部,就來罵我。」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品質總監在品質問題檢討會上,向老闆、總經理和相關部門經理「開炮」。看一看道出了多少質量人的心酸.僅僅半個月的時間,就有五六家客戶發來重大質量投訴。
  • 質量管理常用術語,太全了!
    1企業質量管理常用到的一些專業術語英文簡寫,不多說,直接上乾貨!看完和搞質量的小夥伴們一起分享。
  • 質量管理三不政策解析
    三不政策有一個好處就是朗朗上口,振奮人心。所以,我們有必要對三不政策進行一定的解析,使得其實用性與落地性更強。三不政策有一定的理想主義色彩,主要在於,不製造不良品,並不由員工說了算,有的不良品是由工藝限定的。不製造不良品,改為或解釋為「不人為製造不良品」就通了。
  • 新義烏人風採——生產部經理餘祖華
    作為生產部經理,在工作中注重對產品的結構、工藝操作的摸索,並把得出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車間的同事,使車間的生產效率得到提高,同時大大地降低了原材料的損耗。在管理方面,一方面,餘祖華對產品質量,工作紀律抓得很緊,只有這樣,生產才能有序高效,產品質量才能得到保證。另一方面,餘祖華關愛普通員工,員工們遇到什麼困難難題,他都會主動關心詢問,幫忙解決。餘祖華的工作表現獲得了企業老闆和員工的一致認可。
  • 兩班倒、八道工序、無數個晝夜... 生產部感言暖人心
    每到8:00和20:00,這邊拍一拍工衣的石墨灰,放好風槍、摘下口罩,那邊拿起螺絲批、戴上護目鏡----無數個晝夜,生產部兩班倒的同事就是這樣進行工作交接的。這就是生產人每天的工作日常。 「團隊」、「互助」和「責任」是他們口中提到最多的字眼,歲末年初,這群朝氣蓬勃的少年有哪些話想跟國鴻家人們分享的呢?「作為一名新員工,儘管在過去的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剛進入公司,難免還是有點壓力。
  • 公司最好撈油水的3個職位,據說可以賺的比老闆多.質量人看看有您的崗位嗎?
    關注質量工程師之家微信公眾號,把別人玩樂的時間用在學習上,每天進步一點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您將與眾不同!請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常有人說,打工就賺那點死工資,這輩子甭想發財。咱們在職場公司打拼,有的人辛辛苦苦上班,加班,卻只能混個溫飽。有的上班打打電話、聊聊天,再出去應酬應酬,但是收入卻讓人眼饞。
  • 班組長必須掌握的四個質量概念
    如下的概念,必須清晰地傳遞基層管理者,從而形成質量管理的合力。很多人一談到質量,張口就來:「員工質量意識差」,潛臺詞是「員工不把質量當回事」,那麼,質量意識到底是什麼呢?不少人往往「恩恩呀呀」講不出來了。質量意識主要指三點:①遵守作業(檢驗)指導書;②掌握必要檢驗方法,有問題及時反饋;③參與到改善中來。
  • 外高橋造船品質保證部開展LINE-QC註冊培訓認證
    2020年首批次結構LINE—QC註冊培訓認證,製造一部、製造二部、搭載部、總裝二部共計26人參加本次培訓。本次LINE-QC註冊培訓,自2020年初開始策劃,相較以往,創新性地從理論培訓考試和實操培訓考試兩方面開展培訓。理論培訓與實操結果均合格的人員方可獲得LINE-QC的認證。培訓現場,講師講課十分細緻到位,理論培訓緊緊圍繞專業知識和質量文化兩個方面展開。
  • 開掛的質量管理者,都有這項底層競爭力!
    在產品質量管理的過程中,主要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