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一件事。
之前朋友拜託我去他們公司做分享,我blabla說了一大堆。
離開時收到了朋友的微信:「我下屬說聽了你的話,受益良多,決定抽出時間好好學習,問我能不能先不給稿子,他想不工作,認真學習一陣子。」
我收到消息的時候懵了,因為這是我非常不建議並且覺得極其偷懶的學習方式,但沒想到有人居然從我的分享裡聽出了這個思路。
所以我想說的是,
人真的有非常強的「惰性」。
不是指人偷懶不想幹活,
而是指偷懶不想面對瓶頸。
於是通過「學習」,「逃跑」等方式,避開瓶頸。
這種惰性最大的特徵就是,
只考慮我會不會,我能不能。
而不考慮我想不想。
就好像其實任何人都沒辦法回答上面的問題。
沒人知道你到底想不想要保留這份工作,
這份工作對你重要程度到哪裡。
不擅長這份工作不是問題。
問題是,
你想要這份工作嗎?
這份工作是你目前的最優選嗎?
它能幫助你解決某個長期問題或短期問題嗎?
如果這份工作不是最優選,
你留著幹嘛呢?
而如果你想要這份工作,
你就不會問我這不行那不行,怎麼辦。
遇到瓶頸,
死命學,死命找方法就是了。
最後,瓶頸期必然是痛苦的。
即使是牛逼的人,也會因此唉聲嘆氣。
而人非常擅長避免痛苦。
只不過有些避免的方式,
其實是把痛苦拉長,變成長期的慢性痛苦。
(不要問我這份工作是不是目前的優選或當下最優選,對自己的人生要有最基本的判斷,《別把思考的權利交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