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步入大三,今年暑假我來到北京實習。
從3月SPP(Summer Placement Programme)開始,
我焦慮了。「毫無工作經驗的我怎麼找實習」
同時,我也疑惑了。「我到底為什麼要實習」
說實話,從小我就沒有太多主見,很多事情都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隨著大流做了。來到UNNC後,我開始想要努力改掉這個臭毛病。在順利經過了考證、學二外兩場選擇浪潮後,我又開始經歷第三場浪潮:實習。
UNNC的暑假很長,從5月底到9月初。別人家的學校還在期中,我們卻早早放了假。在這個長到幾乎和春季學期一樣長的假期裡,總感覺不做些什麼1/3的學費就打了水漂,於是我選擇和大部分人一樣,去實習。但其實那個時候我並沒有思考好自己到底為什麼要實習,只是很簡單地認為:不能被別人落下。
找實習的過程是新奇但煎熬的。既要完成日常的學習工作,又要反覆修改簡歷、投遞、等待回復,這還都只是其中的幾道小坎,離真正拿到公司offer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投遞過3 40家公司,有過遠程面試,也去過現場。在essay和final季滿處跑:寧波-上海-北京。
修改了n遍後的簡歷
我現在入職也已經有一個多月了,再回想起4.5月發生的事情,最大的感觸就是遇坎不要慌,也不要被外界販賣焦慮。在UNNC這兩年我聽過最多的話就是類似「如果你不怎麼怎麼樣,你就可能會被落下」。
如果你不加入組織,你就沒辦法認識新朋友鍛鍊能力。
如果你不考證,對你這個專業就會缺少競爭力。
如果你現在不實習,下一年就更找不到了。
有些話的確真實並且有部分道理,但是對於剛剛20歲的我們來說過於焦慮。生活中處處充滿了選擇,人生也不止一條路可以走。暑期不僅可以實習,也可以選擇科研、支教、夏校、雅思、學車、旅遊…..當然每個選擇的意義和感受到的經歷都是不一樣,但這些選擇都通向一個共同的終點:讓自己變得更好。
對我而言,實習是成本最低、可以讓我深入體驗各個行業的一種選擇。在入職藍標前,作為營銷小白,我分不清公關、廣告、調研三個行業的區別,僅僅停留在百度百科那些字面上的枯燥理解,對業內的各種營銷方式也是摸不清頭腦。但實習就讓我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把理論上的知識轉換到了實踐,也讓我了解了公司的機制是怎麼樣的,如何在職場上和人打交道。
同時,這次實習也堅定了我「學習有用,非常有用「的信念。沒有這些理論基礎,在實操中你根本無法進行,比如Buzz Marketing、IMC、UX都是什麼?如何投放廣告?如何監測轉換率?
相比於隔壁廣告專業出身的實習生姐姐,我對於這些專有名詞都十分陌生,真真就像個菜雞。
人生可走的路不止一條,可做出的選擇也不止一個。希望大家都能在一場又一場的浪潮中,堅定自我,做出真正適合自己的選擇。
「所以你又是為了什麼而實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