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下班後,終於可以歇歇了,勞累了一天,各種雜七雜八的工作,各種開心不開心的事情糾葛在一起,總算可以離開那個崗位,到自己的私人空間享受一下自己的生活了。
有人選擇了各種嗨,各种放松。聚會,呷酒,吃飯,各種娛樂項目。也有人選擇了靜靜地固守一隅,享受一個寧靜的時光。看看書,追追劇,甚至品一杯茶,喝一杯咖啡,在光怪陸離的時間裡,找尋片刻的沉寂。
當然,這都是選擇,也都是各自的生活場景或者愛好,沒有孰優孰劣。只是在各種不同的選擇當中,對於自己的生活或許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有人奉行的是活到老學到老,一直讓自己處於一個不斷進步和提高的過程中,積極面對未來和生活,不消極應對,充滿陽光和活力,充滿了希翼和憧憬。
也有人想著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就這樣吧,差不多了,還可以吧,湊合吧,為啥還要那麼累啊,這樣可以啦,咋活不是活呢,身體還行就可以了。累了一天了,該歇歇了,那麼累幹啥呀。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上班太累了,下班就想睡,工作差不多能賺個不高不低的薪水,剩下的時間就剩下買買買和吃吃吃了,還學習新東西?至於嘛?還想進步,還是想各種裝?小心遭雷劈啊。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技多不壓身。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單獨死守著一片鹽鹼地早就遠遠不夠了。因為有一技之長,賣灌餅的都可以培養出清華生,當然不是看不起,只是人家這也是一種精神,不斷提升的過程。
現在的90後的簡歷那也是各種光鮮,各種能力和背景多元,讓人看了簡直覺得相去甚遠,心中都覺得拔涼拔涼的啊。真要是讓你和現在的小朋友競爭,單從簡歷上就要輸掉一大塊吧?你還有信心嗎?
有一個小朋友,學工科的,對於文藝之類的不感興趣,老闆讓做個PPT,沒玩過,不知道怎麼做才藝術,往往都是黑白套,給人木訥的感覺。室友(文科女,合租)就鼓勵她,多學習學習,就這樣,她就真的每天晚上在自己的小房間裡搗鼓著做PPT。
一段時間之後,她被老闆越級提升了。很多人想不明白,憑啥啊,是不是潛規則啊,是不是有什麼背景啊,但是,或許你想的沒有那麼複雜。她被提升的唯一理由就是她的PPT做得好,深得老闆的賞識。
後來,她說,真的很感謝自己的室友。就是因為室友鼓勵她下班後天天做PPT,才會讓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多了那麼一點。但就是那麼一點,自己比別人贏得了更多的機會和賞識。由此也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甚至未來的發展空間。
當然,這都是她努力的結果,因為願意在下班後去學一個跟自己眼下毫不相關的東西,並且看起來對未來並沒有什麼幫助的東西。可是很多東西當就是在你學完後的很久很久之後的某一天,你才會發現這個東西能幫你大忙。這就是積累和積澱吧,當然,也應了那句話,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因為你付出比別人多,因為你的業餘時間被用來進行另外的學習和充電,因此在機遇出現的時候,自然會首先垂青於你。
而很多時候,即使機遇出現了,你也抓不住,因為你沒有積累,沒有積澱,你靠什麼去抓機遇?
於是,我們發現我們現在越來越功利了,與眼下無關的不做,與賺錢無關的不做,稍微做點自己喜歡但沒收益的事情,就會被別人嘲笑或者諷刺「你圖什麼啊?」是啊,你圖什麼啊?還那麼累?但是,人生不僅有工作,還有生活。
生活還有什麼,自然應該有憧憬。對未來的憧憬。其實,如果我們自己想一想,如果有一天,我們離開了現在的工作,還能做什麼?或者說,我們靠什麼去養活自己?憑你現在的技能,是不是可以找到一個更適合養活自己的工作?你是否還擁有一個可以讓自己生活更好的本領?
其實,在很多時候,你會的東西越多,或許機會也就越大。記得有人說過,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當你越嫌麻煩的時候,也就越懶得去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龍應臺曾經說過: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我們在下班後努力學習,並不僅僅是為了加薪晉職,更是為了生活,為自己能夠有更多的從容和自信,在面對各種人生的難題,讓自己有能力去選擇更加有尊嚴,有成就感的人生。那麼,你現在願意嗎?你下班後去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