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65億公裡外傳回照片,上面的內容,突破科學家的認知!

2020-12-08 胖福的小木屋

儘管我們生活在太陽系中,但其實有很多人對於太陽系並不了解,太陽系可以劃分成兩大塊區域:一部分是內太陽系,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八大行星和一些小行星、衛星等;另一部分是外太陽系。

外太陽系中,存在一個在海王星軌道(距離太陽約30天文單位)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這是短周期的彗星的起源之地,我們稱之為柯伊伯帶。

而一些天體距離太陽更遠,軌道平面也更為傾斜,它們構成了所謂的離散盤。而在離散盤以外,還存在一大群小天體,構成了奧爾特雲,最遠可以延伸到大約10萬億公裡以外,有將近1光年之遙,在奧爾特雲中,存在數百萬顆以上的彗星核,可以不停產生新彗星,去取代被摧毀的!

這就是整個太陽系的構成,所以一個完整的太陽系組成應該是中間有8大行星圍繞著太陽運動。太陽系的外圍分布著柯伊伯帶,而邊界則籠罩著奧爾特雲。黃道離散盤則分布在兩者之間。

科學家認為在外太陽系還存在第九顆行星,所以一直以來都想要去探索外太陽系,其中,美國2006年1月19日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的冥王星探測器——新視野號,其主要任務是探測冥王星及其最大的衛星卡戎(冥衛一)和探測位於柯伊柏帶的小行星群。

這是人類目前擁有最快速度的人造飛行器,它在2006年1月19日發射時的速度高達16260米/秒,與能脫離太陽引力的逃逸速度或者說第三宇宙速度(16700米/秒)非常接近,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發射的速度最快的太空飛行器,到目前為止,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中超過太陽逃逸速度的只有5艘,分別是旅行者1號、2號,先驅者10號、11號(已停止運行)以及新視野號,它們最終的目標都是前往星際空間(這裡的最快飛行器是考慮的從地球發射時的速度)。

僅用了9年(2015年),新地平線號探測器飛躍冥王星,而2019年1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一艘宇宙飛船「新視野」號飛越了人類迄今研究過的最遙遠的天體——Ultima Thule,這次飛越是宇宙飛行史上距離地球最遠的一次。

該小天體要比冥王星要小得多,它最長的維度只有22英裡(35公裡)。目前距離地球約40億英裡(65億公裡),比冥王星還要遠10億英裡(16億公裡),Ultima Thule要比冥王星要小得多,與冥王星相比,「新視野號」距離Ultima Thule要更近,它在這個小天體寒冷的表面僅2200英裡(3540公裡)的高空以每小時32280英裡(51950公裡/小時)的速度高速巡航。

新視野號拍攝了一系列的照片,收集了至少 6.5GB 的數據,數據完全傳送完應該要到2020年年中。不過,新視野號目前傳回的Ultima Thule天體照片還是突破了人類的認知,完全改變了人類對於柯伊伯帶小型天體結構的想法。這個天體也引發了人類的深思:我們對太陽系的認知是不是太片面了?

因為這個天體外形實在是奇特,它實際上並不像人類想像的那樣由球形部分組成,相反,它是扁平的,像山東煎餅一樣。形狀看起來像一個被壓扁的帶血雪人,你可以理解為是一個雪人形狀的煎餅。

雖然說人類在宇宙中也發現過花生形狀的衛星,但那是受到侵蝕之後的模樣,而Ultima Thule完全是原生的。

懶得取名的 NASA 科學家於是就決定將大一點的球命名為「Ultima」,而小一點的那自然就是「Thule」了。因為這是人類迄今研究的最遙遠天體,中文名我們一般叫「天涯海角」或者「終極遠境」,不知道您們覺得哪個好聽。

「天涯海角」的圖像正在創造一個科學的謎團,關於這樣一個物體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東西繞著太陽轉。

「新視野」號傳回的數據不僅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從未見過的奇異世界,人類也有望通過對「Ultima Thule」的研究揭示更多與太陽系起源和演化有關的謎題。

從 Ultima Thule 兩顆圓球幾近完好來看,它們「相碰」時的相對速度並不大,也就是說它們是很緩慢地靠近,而非高速撞擊下的結果,產生Ultima Thule的碰撞可能以每小時5.5英裡(8.9公裡/小時)的速度發生——這比大多數慢跑者的速度還都要慢,這種「溫和的動態環境」只在很久之前存在,即在太陽形成後不久的時期。

這意味著在庫柏帶中的物體應該大多是從一片原始的物質環中慢慢凝結而成,而不是一個更大的物體被打散後的碎片,而這也意味著它們是太陽系形成以來就一直保持著這個樣子。

科學家還發現更大的那一部分,也就是「Ultima」,似乎是許多小得多的物體聚集在一起的結果,就像一個冰淇淋。另外,研究小組還不確定Ultima Thule是怎樣變得扁平的,還有就是「Ultima Thule」顏色是紅色的,這是人類除了火星之外宇宙飛船探索過的最紅的天體,火星的紅色是鐵氧化物(鐵鏽)造成的,但科學家並不知道「Ultima Thule」的紅色是因為什麼造成的。

這一系列的謎題要等到所有照片解析之後才有可能得到解答,也可能要等到人類能夠自由來去柯伊伯帶之後,才能得到解答。

「Ultima Thule」的照片,讓人類明白,在外太陽系,還隱藏著許多未知的謎題,等著人類去揭開。

相關焦點

  • 距地球65億公裡外,旅行者1號傳回照片,內容引科學家深思!
    距地球65億公裡外,旅行者1號傳回照片,內容引科學家深思!古代人對外太空憧憬時,只能在微弱的月光下,抬頭仰望漆黑的夜空,猜想夜空中的情景是怎樣的?由於當時科技有限,古人無法進入外太空,所有的一切只能任憑猜測。
  • 從64億公裡外傳回清晰照片,科學家:這就是人類一直要找的!
    文/仗劍走天涯從64億公裡外傳回清晰照片,科學家:這就是人類一直要找的!不過即使如此,科學家們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於宇宙太空的探索。畢竟宇宙是非常龐大的,而人類如果想要去找到地球存在的秘密,那就必須要去探索宇宙。從64億公裡外傳回清晰的宇宙太空中的照片,科學家們表示這就是人們一直要尋找的。宇宙中有很多的探索器,都是人類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由最頂端的高科技人才所研製出來的。
  • 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探測器,222億公裡外傳回照片,引人類思考!
    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探測器,222億公裡外傳回照片,引起人類思考!在人類宇宙探索的過程當中,探測器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們代替人類走出地球,去往更為遙遠的地方完成使命。如果沒有它們出現,或許人類對於宇宙並不會有如此多的了解。
  • 距地球65億公裡外,旅行者1號傳回照片,一股挫敗感突然襲來!
    距地球65億公裡外,旅行者1號傳回照片,一股挫敗感突然襲來!從幾千年開始,人類對外太空便懷著一種憧憬的心態,到了現在,人類仍對外太空念念不忘,遠古時期的人類只能抬頭仰望漆黑的夜空,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猜測宇宙的真實模樣。
  • 旅行者1號從60億公裡外對地球拍了照片,科學家看完後卻沉默了
    旅行者1號從60億公裡外對地球拍了照片,科學家看完後卻沉默了自古以來人類對探索宇宙就很感興趣,畢竟宇宙中未知的東西太多太多了,自從人類航天繼續興起之後,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探索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也多次向太空就發射探測器,很多探測器也做出了最大的貢獻,目前地球也是人類所知的唯一一顆擁有智慧生命的星球
  • 64億公裡之外的回望,旅行者一號帶給人類新認知,科學家也沉默了
    再經過石器時代、青銅時代發展農業,最後到工業社會的發展,在最近二三百年間實現了突破。半個世紀前人類開始了真正的太空探索歷程,發射人造衛星、太空人進入太空以及載人登月,發射星際探測器,一切都是欣欣向榮。這五顆探測器中旅行者一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也是目前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體,在黑暗、空曠、靜謐的宇宙空間中飛行了43年,目前距離地球216億公裡,未來還會繼續向深空飛行,大約1.76萬年後飛出太陽系,7.4萬年後飛掠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 「旅行者一號」在64億公裡外,傳回一張照片,讓科學家欣喜若狂
    為了探索太陽系的邊界,這兩個探測器已經離開地球40多年,目前距離地球超過200億公裡。據科學家介紹,這兩個宇宙探測器已經接近太陽系的邊界,可謂是進入星際空間。預計在2025年前後,最先發射的旅行者一號探測器就會到達臨界點,徹底與地球失去聯繫,並成為漂浮在宇宙中的一艘「流浪探測器」。
  • 14億公裡之外,飛船從太空傳回一張照片,為何專家看後失去笑容
    而隨著人類了解太空的手段越來越多,如各種探測儀器、飛船的研發,對太空的認知越來越全面。生命不息探索不止,人類開始探索其他星球,然而飛船從14億公裡外的太空傳來的一張照片,卻讓專家看後笑容漸失。在太陽系中,土星是第二大氣態星球,體積僅次於木星。
  • 旅行者1號傳回一張地球照片,科學家看後,瞬間沉默不語了!
    旅行者1號傳回一張地球照片,科學家看後,瞬間沉默不語了!人類對探索外太空有一種執著的追求,從幾千年前到現在,仍然沒有停止過追尋的步伐。古代的人們,只能抬頭仰望夜空,將那種期盼的心情寄託於夜空中。旅行者1號傳回一張地球照片,科學家看後,瞬間沉默不語了!人類發生探測器的主要目的1977年,NASA發射了旅行者1號,它被世人寄予厚望,時隔多年,旅行者1號為人類傳回不少照片和數據信息。為了尋找外星文明,人類特地在旅行者1號放了一張關於地球的光碟,這上面詳細介紹地球的所處位置。
  • 旅行者1號從64億公裡外,傳回多張照片,呈現難以置信的地球!
    旅行者1號從64億公裡外,傳回多張照片,呈現難以置信的地球!月球距離地球384000公裡,從月球當中看地球是最美麗的,這是在太空當中最佳的觀測地點,火星距離地球5500萬公裡的地方,從火星上看地球,是沒有月球看的那麼美麗,剛開始,科學家們大多認為銀河系是宇宙的全部,而直到後來,天文望遠鏡不斷的升級,銀河系也只是宇宙當中數千萬億個行星當中的一員,如果將宇宙縮小,再縮小,就可以看到宇宙當中還是有很多的像星星一樣的點,這其實都代表著類似於銀河系的星系
  • 4億公裡外的歐洲探測器傳回多張彗星照片,讓科學家們都感到困惑
    2014年,一顆名為67P的彗星飛入太陽系,等了10年之久的歐洲彗星探測器「羅塞塔」號立刻升空對67P彗星進行觀測和分析,當67P彗星飛到距離地球4億公裡左右太空的時候,「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終於追上並且對67P彗星進行探測。
  • NASA重洗著名照片「暗淡藍點」:攝於地球60億公裡外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NASA重洗著名老照片「暗淡藍點」:攝於地球60億公裡外30年前的情人節,「旅行者一號」已經飛離地球60億公裡,向荒涼的太陽系邊緣前進。在它的有生之年,很可能不會再遇到任何一個天體。
  • 旅行者一號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距地球64億公裡,引發人類深思!
    旅行者1號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向人類傳回了多張照片,其中有一張照片竟然讓人類感到深思,這是為什麼呢?在1977年旅行者1號踏上了正式探索宇宙的道路。人類的夢想是離開太陽系,旅行者1號就承載著這個眾望。在1990年的時候,旅行者1號傳回了大量的照片,成功完成系內的探測任務。
  • 地球到底有多大?64億公裡外地球是個暗淡藍點,如此比較一目了然
    地球的赤道周長大約是4萬公裡。地球總面積大約是5.1億立方公裡。地球質量大約是6×10^21噸(這個數字是60萬億億噸)。看了這些關於地球大小的天文數字,朋友們是不是看了感覺一頭霧水呢?我們平常人對這些數字沒有多少概念?那麼我們就一些圖來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一下地球到底有多大!
  • 1989年拍攝的照片,神秘的海王星大黑斑,時速2400公裡
    太陽是太陽系最大的天體,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木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太陽系體質第二大的天體,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木星上有一個巨大的紅斑風暴,叫做木星大紅斑。由於旅行者二號無法進入海王星軌道,所以只能在「遙遠」的地方幫海王星拍攝了一張照片。當旅行者二號將海王星的照片發回地球以後,科學家發現在海王星上面有一個十分巨大的「黑斑」。通過旅行者二號發回的數據分析後發現,海王星大黑斑的深度大概有5000公裡,跨度大概有10000公裡,位於海王星南緯22度。
  • 當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60億公裡時,拍下了這張震驚全世界的照片
    拋開距離不講,就拿木星表面的「大紅斑」來說,木星上每秒上百公裡的颶風可以瞬間將人類撕成碎片。而距離太陽過近的水星,如果人類成功登陸,那麼水星上的溫度也可以瞬間使人類灰飛煙滅。因此,通過科學家的不斷探索後發現,如果以人類的生存標準去尋找地外生物的話,那麼目前來看,整個太陽系可能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如果想要尋找地外文明,必須衝出太陽系,走向更廣闊的宇宙。
  • 飛行225億公裡,旅行者1號最後拍攝的照片,為什麼讓人深思?
    為了更深入的探索宇宙,人類向太空發射了大量的探測器,截止到目前為止,距離我們地球最遠的一個探測器是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已經超過225億公裡。 對此很多人都很好奇在旅行者1號的43年飛行時間內,為地球傳回了無數張精彩的照片,做出不不少的貢獻,為什麼是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讓人類感到深思呢?
  • 旅行者號給地球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讓人類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旅行者號飛船發射於1977年,同一年,NASA先後向太空發射了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飛船,它們的任務就是一直朝著太陽系外前進,期望有一天能夠被外星文明捕獲,通過上面攜帶的光碟知道地球和人類的存在。旅行者號在不斷的前進過程中,並不是什麼都不做,科學家除了期望通過它們能夠搜尋到地外文明外,還期望能夠通過它們更多地了解太陽系。
  • 在距離地球60億公裡處,旅行者1號拍下這張照片,令人不可思議!
    宇宙的範圍是很廣闊的,有最新的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為1560億光年,甚至更大,而人類當前可觀測的宇宙直徑只有930億光年,在930億光年外,還有更廣闊的宇宙空間在等待人類探索。不過人類的能力是有限的,畢竟我們還無法達到光速。
  • 旅行者1號穿越225億公裡,曾傳回照片,為何會讓人感覺孤獨?
    旅行者1號穿越225億公裡,曾傳回照片,為何會讓人感覺孤獨?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它已經距離地球有225億公裡,距今已經有44年的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能量逐漸耗盡,最終科學家不得不關閉這顆探測器上的相關設備,因此來延長探測器的使用壽命,其中包括紅外攝像機。慶幸的是在此之前旅行者一號曾為我們傳回了多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