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號,今天是國際不再恐同日。30年前的今天,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將同性戀從疾病列表中除名。
「國際不再恐同日」的設立是希望世人關注對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群體的恐懼,和因性傾向及性別認同,而產生一切加在肉體上及精神上的暴力及不公平對待。
這世界上的性別和愛情多種多樣,既然取向不會傷害到別人,我們又怎麼能因為取向去傷害他們。
關於這方面的音樂和電影作品也是非常多,若是真說起同性愛戀,又讓我想起那個夏天裡的Elio和Oliver。
猝不及防地,街上的短袖多了起來,潮溼的空氣裡漸漸氤氳著悶熱的氣息,充沛的陽光讓身體灼熱,用冰淇淋和冰鎮汽水才能填滿味蕾.......所有的一切都提醒著我,夏天到了。
雖說關於夏天和愛情的專輯有許多,可讓我推薦的話,又怎麼能少了《Call Me by Your Name》的電影原聲專輯,今天又恰逢517,無論是電影還是音樂,都是屬於我們的夏日限定。
這部電影改編自André Aciman的同名小說,故事發生在1983年的夏天,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小鎮裡。埃利奧(Elio)的父母每年夏天都會邀請一名學生到家中,美國留學生奧利弗(Oliver)被邀請前來。
就這樣,17歲的埃利奧遇到了24歲的奧利弗。
這六周的時間裡,兩人之間有過試探,有過矛盾,也有過甜蜜,在義大利那個難忘的夏天裡,萌生出一場令人遺憾的盛夏愛戀。
陽光,單車,草坪,樹蔭,水蜜桃;
雕塑,鋼琴,書籍,泳池,伊甸園;
幻想,禁忌,情慾,肉體,荷爾蒙。
你能想到一切關於夏天的美好事物和躁動心思,都在這部電影中了。
當初這部電影一上映便收穫豐厚的口碑和榮譽,在那一年年底各類媒體評選的年度十佳電影中,你幾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音樂,在這部電影中的作用重之又重,很多人都說,「你無法想像,如果沒有音樂,這部電影會變成什麼樣子。」
這部電影的配樂,從古典音樂到流行經典,再到濃厚disco,涉及了許多曲風,用音樂深入電影場景和人物內心,比起襯託作用,更多的擔起了敘事功能,用來捕捉電影情緒。
電影主要是以Elio的視角出發,他生長在一個文藝家庭,會彈琴會譜曲,影片配樂也大量運用了鋼琴,在導演看來,「因為那些音符,在某種程度上是Elio和他自己,以及Elio和Oliver之間內在和外在的對話。」
每當音樂響起,影片中的一幕幕又浮現眼前,用心去聽這些音樂,才能真正深入Elio和Oliver的內心,體會他們心中的波瀾起伏,理解到電影更加深層內在的層次。
也許正因為如此高級有質感的配樂,才讓《Call Me by Your Name》的原聲專輯如此受人青睞,到現在這張專輯已經出過了多個版本的黑膠、彩膠。
這張專輯內包含的歌曲比較多,所以就挑出一部分來說說。
這部電影的配樂找到了美國獨立音樂人Sufjan Stevens進行創作。Sufjan Stevens於1975年7月出生在密西根底特律,精通20多種樂器,包括雙簧管、斑鳩琴、吉他、鋼琴、手風琴、曼陀林等等,是一位非常有才且高產的音樂人,國內樂迷也親切地稱他為「舒膚佳」。
Sufjan Stevens為這部電影貢獻了三首歌,其中的《Futile Devices》是他本來就有的歌曲被導演看中;另外兩首《Mystery of Love》和《Visions of Gideon》,是他專門為電影創作的歌曲。
其中,《Mystery Of Love》和《Visions Of Gideon》還入圍了第90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初選名單。
而對於創作過程,Sufjan Stevens透露,導演Luca Guadagnino(盧卡·圭達尼諾)曾提議讓他為影片念旁白,但在他看來,電影不需要任何音樂也不需要旁白,甚至一開始都覺得為電影配樂是件奇怪的事。
但最後出於對導演的信任,他還是開啟了自己的創作之路。信任到什麼程度呢?Sufjan Stevens甚至沒看過影片任何片段時就創作了這兩首歌,在拍攝僅一周時就把音樂寄給了導演,他相信導演知道怎麼用他寫的歌。
事實確實如此,Sufjan Stevens的音樂被導演運用的恰到好處。
01.《 Futile Devices 》
Sufjan Stevens將它改成了連綿悠遠的鋼琴聲,比起原曲也覆上了一層憂鬱不安定的感覺。
這首表達了Elio情緒的歌,出現在Elio的心思終於要被捅破的時候。
Oliver似乎消失了一整天,Elio在叢林中剪輯等待,時而詢問時而徘徊,天色漸漸黑了下去,Elio的身影慢慢變為了等待的剪影,這一幕絕美動人。
背景配樂《Futile Devices》完美展現了Elio內心活動,膽怯、焦灼、期盼......各種各樣的複雜情緒在音樂裡交織流動,起伏不安。
我對這首歌最大的聽感,不只在於他的情緒美,還有歌裡的「悶」,在叢林中的那種孤獨和迷茫,仿佛真的要天各一方,有一種無助感。
最後趴在桌子上的Elio終於等到了回來的Oliver,他趕緊躺到床上裝作若無其事,卻又忍不住笑了笑,脫口而出「Traitor」(叛徒),一個少年面對愛情的還未成熟的小心情真是安排的巧妙。
02.《 Mystery of Love 》
Sufjan Stevens喜歡鳥,他的歌裡也總會出現許多鳥的意象,這首《Mystery of Love》也不例外。
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到鳥為什麼會成為靈感源泉,Sufjan Stevens這樣解釋道:
「或許是因為它們是自由的象徵吧;絕對的自由。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被地心引力困住了[笑]。我一直都很迷戀神聖的東西,我覺得鳥就是一種神聖的生物,因為他們可以飛升到天堂。但我們被身體所束縛,不得不面對現實和道德。對我來說,鳥是絕對自由和超凡的象徵。」
於是,在影片中最自由幸福的時刻,《Mystery of Love》出現了。
Oliver和Elio經過父母同意一起出遊,兩人坐上了藍色大巴,在座位上對視一笑,這首《Mystery of Love》響起,隨後用第一人稱的鏡頭視角帶著我們穿過叢林。
「Oliver~」、「Elio~」,兩人爬到坡上,一邊嬉笑追趕一邊大聲呼喊著他們的名字。這是可以自由地放聲喊出名字的地方,也是兩人最能自由相處的一刻。
Sufjan Stevens空靈的嗓音搭配吉他和曼陀鈴,讓《Mystery of Love》如同在耳邊輕訴,伴隨著山谷裡的溪水潺潺和鳥鳴聲,如入無人之境。
在這裡,沒有世俗眼光,沒有壓抑束縛,可以自由表達所有的情感,邊聽著音樂邊看Oliver和Elio無拘無束地呼喊名字的時候,甚至覺得「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這個題目都沒有那麼悲傷了。
03. 《 Visions of Gideon 》
《Visions of Gideon》出現在電影結尾,全片最動人最戳心的地方。
Oliver打電話給Elio告訴自己訂婚的消息,Elio心痛地對著電話念著自己的名字「Elio,Elio,Elio, Elio, Elio, Elio, Elio......」,Oliver輕聲說了一句「Oliver,我都記得」
那一刻,是影片中兩個人最後一次做到「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卻是用來告別。對那6周裡發生的一切,對那充滿炙熱愛戀的夏天,做一個真正的告別。
於是,在最後三分半鐘的固定鏡頭裡,Elio在壁爐前,柴火燃燒的火光搖曳在他的臉上,凌亂的發梢、哀傷迷人的少年面孔,凝視著火焰,家人在一旁忙碌著準備晚餐,Elio的淚水慢慢充斥著眼眶.......眼淚流下又默默擦去,直到家人叫他吃飯才轉過頭。
《Visions of Gideon》這首歌就出現在這個長鏡頭中的心碎一幕裡,伴隨著爐火噼啪聲,Sufjan Stevens如溫開水般的嗓音慢慢吟唱。
導演曾經描述聽到這首歌的感受:「聽到《Visions of Gideon》,我立刻意識到這是電影裡的最後一首歌。」
可以說這首歌和Elio的心境緊密貼合,在完成這一部分拍攝時,導演把耳塞放進甜茶耳中,為他播放了這首歌。甜茶出色的演技再加上音樂的渲染,才能更好地幫助大家去理解Elio此刻的心境。
所有的記憶在此刻閃回、拾起,又努力讓傷痛的心滿滿癒合,這不僅是夢的破碎,更是Elio對於人生此刻的思考。
04.《 Hallelujah Junction - 1st movement - 》
這首歌由John Adams(約翰 亞當斯)創作,他是美國當代古典音樂和歌劇作曲家,簡約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樂結合了簡約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的部分風格。
這首曲子出現在片頭,不間斷的鋼琴敲擊,密集緊湊又帶點歡快,從藝術風格的片頭開始,一直不停引導著我們,帶我們進入這個義大利北部小城,看到這裡的一家人和在此度假的人的故事。
在Pitchfork對導演的訪談中,當問到導演以約翰亞當斯的配樂作開場,是喜愛他音樂中的什麼?
導演盧卡·瓜達尼諾這樣說道:
「他的音樂中,有些華格納式的和極簡主義的東西,我發現這很不可思議,因為他超越了極簡主義者給自己制定的嚴格規定。約翰亞當斯的音樂世界包含了偉大的智慧,我覺得棒極了。它包括了詮釋現實,詮釋真實的歷史、詮釋美國的歷史、甚至理解音樂的界限,成為對人性的認同和將我們聯繫起來的政治關係巧妙的探索。」
在影片中間,這首曲子又出現了一次。
Elio把Oliver的內褲套在頭上,這是一個少年青春期萌動的性幻想,希望能在對方的衣服上和氣味上感受到他的存在。
之後突然聽到Oliver的聲音,Elio立馬起身出門,走到陽臺上看。這首曲子伴隨著開門聲起,鏡頭跟隨著Elio一路走到陽臺,Elio在陽臺上默默看著Oliver出去的身影消失在樹叢中,跳動的鋼琴投射出內心情竇初開的悸動。
05. 《 Lady Lady Lady 》
這首是義大利著名的電子音樂先鋒Giorgio moroder的歌曲,他是20世紀70年代迪斯科音樂發展的標誌性人物,曾得過3座奧斯卡和4次金球獎。
《Lady Lady Lady》一聽就是濃濃的迪斯科風情,人們在舞池中盡情搖晃,年輕男女互相搭配起舞,但在電影裡,在這樣一個濃鬱歡快的氛圍下,Elio看著Oliver抱著其他的女孩跳舞,而自己對Oliver的感情還帶有不確定性,也不敢表露。
Elio只能叼著煙看著他們,眼神裡充滿了醋意,這一段的甜茶真是有點痞帥又軟萌可愛。
06.《 Love My Way 》
這首1982年的流行歌《Love My Way》,是英國的後朋克樂隊The Psychedelic Furs(迷幻皮草樂隊)的搖滾經典,在電影中也出現過兩次。
這可以說是Oliver的專屬舞曲了,第一次是認識沒多久,在舞池裡Oliver和別的女人跳舞;第二次則比較苦澀了。
一個溼熱的夏日夜晚,Oliver和Elio調情之際聽見了這首《Love My Way》,便隨聲音尋去,路邊停著一輛小汽車,Oliver看待一位女士正在起舞,便拉過女士去一旁共舞。Elio看著他們,無法抑制想要嘔吐的衝動,一口吐了出來,這時Oliver又大笑著跑了過來。
他們都知道即將分別,雖然沒多說什麼,但還是難掩心裡激烈的情緒,表面的平靜終是掩蓋不住內心的難受和苦澀。
07.《 Words 》
《Words》來自法國音樂奇才F.D David,是首1982年所作的老歌。F.D David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最耀眼的歐洲電子音樂製作人兼歌手,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單字做為歌名,諸如Girl、Words、Music、Stay等等,都成為80年代最膾炙人口的流行樂名曲。
這首《words》曾徵服了10幾個國家的排行冠軍電子舞曲,1983年更是榮登英國金榜冠軍,全球銷售量突破800萬張。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不只是同性之愛,也有男女之情,《words》就出現在Elio和Marzia(瑪琪雅)的橋段。
雖然Marzia曾對Elio說,「我覺得你會傷害我」,但仍然愛著Elio並投身這段感情。Elio攤開床墊,扭開收音機,出來了這首《words》 ,雖然Elio在與Marzia纏綿,可眼睛卻不停地瞟著手錶,想著晚上與Oliver的約會。
Marzia與Elio最後還是朋友,覺得Marzia真的是個真性情的女孩,從不強求什麼,所做的一切都是順著感情真情流露。
08.《 Une Barque Sur L'océan From Miroirs 》
Elio和Oliver經過皮亞韋戰爭紀念碑雕塑時,Elio向Oliver普及歷史,說著說著兩人開始用謎語式的對白互訴心聲。此時導演安排了一個長鏡頭,兩個人從柵欄兩側慢慢出來變成了並排走。
此時的鋼琴曲,就是來自法國作曲家莫裡斯·拉威爾的《鏡子》組曲中的第三首《Une Barque Sur L'océan 》(《海上小舟》)。
《鏡子》組曲包含《夜蛾》、《憂鬱鳥》、《海上小舟(滄海孤舟)》、《丑角的晨歌》、《鍾之谷》這五首。這裡的《海上小舟》指流動的威尼斯船歌,讓人想起波濤連綿的海洋和上下漂浮的小舟,像是進入了一個夢幻的場景,充滿遐想和未知。
Elio和Oliver此時面對的就是這種朦朧的感覺,兩人小心翼翼地試探對方的心思,隱晦地表達自己的心意,這首音樂也輕柔戳人,好像馬上就要捅破那層窗戶紙,到最後卻又什麼都沒有做。
隨後Oliver進店拿完東西出來,交談中Elio問道「意思是,我們算是泛泛之交,但並不是?」Oliver立馬轉身嚴肅地跟他說「意思是,我們不能聊那種事」
Elio試探失敗,只能繼續抑制自己的情感,成熟一點的Oliver面對固有世界的規則看法,本能地採取了防守狀態。
但隨後他們騎上單車,並肩騎在田野的小路上,這時這段音樂再次響起,影片也給了一個固定鏡頭,在音樂聲中看著兩人越騎越遠。這段非常的微妙,音樂就如同兩人的心理過程,小心思呼之欲出,美好而曖昧。
09. 坂本龍一
坂本龍一的配樂總是讓人期待又驚喜,《M.A.Y. In The Backyard》是他80年代創作的作品,寫給在東京高圓寺住宅後院的3隻流浪貓。
跳動的音符表現了貓的嬉鬧、欣喜、伺機而動的敏感和躲藏的步伐。這首曲子多次出現,投射出Elio怦然心動後的跳動、試探和猶豫。
另外一首《Germination》,用來描繪兩人愛情的破土而出。
《Germination》也是大島渚1983年上映的電影《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中的配樂,坂本龍一、大衛·鮑伊均有出演,在片中分飾日本上尉世野井、英國陸軍少佐傑克,也是描述了同性間的禁忌之愛。
在《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中,《Germination》出現在Elio實在壓抑不住自己內心的衝動,決定給Olive寫紙條表明自己的心意的那一刻。
Elio想要打破這折磨人的沉默,他坐在書桌前,忐忑地寫著自己措辭,最後塞到了Olive的門縫裡,還偷偷看了一眼Olive,充分表達出了Elio的內心波動。
整張專輯聽下來,好像又經歷了一遍Elio和Oliver,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溼熱的義大利夏日,一幀一幀的電影鏡頭在眼前展現,讓我久久無法釋懷。
想起原著裡最後一段Elio沒有說出口的話,
「如果你什麼都記得,如果你真的和我一樣,那麼在你明天離開以前,或即將關上計程車門的瞬間,當你已經向其他每個人告別,此生已經無話可說,那麼,就這一次,請轉身面對我,即使用開玩笑的口吻,或當作事後無意間想起。當我們在一起時,這對我來說可能極為重要。
就像你過去所做的那樣,看著我的臉,與我四目相對,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很多人都說這是一部「同性電影」,可在我看來,它就是一部「愛情電影」
愛情,無關性別、國家與年齡。
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有他的價值和意義。
借著今天的「國際不再恐同日」,我也想說,很多有關於同性愛情的作品,正是描繪了這種禁忌與克制,才讓人體會到其中的美好和心碎。
可其實希望不必如此,陽光和愛情屬於我們每一個人,世界上的性別不只有男女之分,世界上的愛情也不只是男女之情。每一段愛情都有它的滋味和遺憾,但這絕無關於性別。
消除這種恐懼和歧視,也是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加的文明和包容,我們能做的,就是尊重和平等看待,希望每個人都能大膽去愛,放下偏見。
在《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最後,父親帕爾曼教授說了一段話,從愛情延長到了人生,希望我們在漫漫人生中,別喪失掉你感受到的快樂:
「為了快速痊癒,我們從自己身上剝奪了太多東西,以致在三十歲時,感情就已經破產,每開始一段新的感情,我們能付出的就變得越少。但為了讓自己不要有感覺而不去感覺,多麼浪費。
如何過你的一生是你自己的事情,但你要記住,上天賜予我們的心靈和身體只有一次。而在你領悟之前,你的心已經疲憊不堪了。至於你的身體,總有一天沒有人願意再看它一眼,更沒有人願意接近。現在,你充滿了悲傷、痛苦,別讓這些痛苦消失,也別喪失你感受到的快樂。」
Call me by your name,
and I』ll call you by mine.
- END -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作者:陳可樂
公眾號:黑膠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