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聚落:商晚期或有了「冢人」未來或建...

2020-12-14 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在商代,通常拿什麼來進行祭祀?祭祀的禮儀有哪些?作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聚落,濟源柴莊遺址最新考古發現中有高等級墓葬,夯土基址以及牲畜祭祀坑和甲骨文記載的罕見人祭遺存,為研究商周時期社會形態及禮制提供重要的實物資料和學術價值。

「當前,大家最關注的就是這具呈跪姿、雙手交叉放在胸前,能夠跟甲骨文字形對照上的人祭遺存」4月13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濟源柴莊遺址發掘項目負責人梁法偉向記者展示濟源柴莊遺址考古發掘照片時說,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坎」指的就是將人或是牲畜放在坑中祭祀的方式。

梁法偉說,人祭在商代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在殷墟、鄭州商城以及偃師二里頭和偃師商城等夏商遺址中都曾發現有不少人祭的現象,但多為躺姿,或是完整人骨,或只有身體的一部分。

值得關注的是,該處遺址還發現了晚商時期排列有序、呈南北向的高等級墓葬、夯土基址、祭祀坑等。有意思的是高等級墓葬旁邊還發掘了一處房址,但周邊發掘區域卻少見人類日常生活痕跡。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王豪推測,這可能與《周禮.春官》記載中掌管墓地的「冢人」有關,或許在商代就有「冢人」的存在。

另外,在北區墓葬南側還發現有建造考究的水井,約9.7米深,上部有夯土井臺。從發掘情況看,「四周井壁未見水蕩切痕跡,底部較平,未見淤泥,填土也較純淨,只在中上部填土中發現少量碎陶片,未見汲水器。雖然編號為水井,但未發現和取用水相關的痕跡,這種現象在鄭州商城宮殿區部分編號為水井的遺蹟中也存在。」王豪說。

柴莊遺址位於濟源市天壇路街道辦事處柴莊村。2019年3月起,為配合濟源市延慶外國語學校、商住樓等兩個基建項目,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濟源市文物工作隊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6000平方米。同時,對遺址進行調查和勘探確認,柴莊遺址是一處面積達30萬平方米的大型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聚落遺址。

「這個項目可以說實現了考古發掘保護和基本建設『雙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表示,配合基建發現的柴莊遺址是商王朝經略晉南的要地,是文獻記載周伐商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北依太行山,南部為黃河,是黃河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為濟源在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上體現濟源元素提供了支點。目前,該遺址延慶外國語學校部分已進行原址保護,地方政府也正在將商住樓項目的建設用地調整為文化用地,將來可能建成考古遺址公園惠及廣大百姓。(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編輯:彭長香

相關焦點

  • 濟源柴莊遺址發現罕見人祭遺存 商晚期或有「冢人」「冷藏室」等現象
    遺址航拍圖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溫小娟)在商代,通常拿什麼來進行祭祀?祭祀的禮儀有哪些?作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聚落,濟源柴莊遺址最新考古發現中有高等級墓葬、夯土基址以及牲畜祭祀坑和甲骨文記載的罕見人祭遺存,為研究商周時期社會形態及禮制提供重要的實物資料和學術價值。
  • 古玉陰線痕跡(商、西周、春秋館藏示例)!
    商代玉器有著獨有的剛直與霸氣,陰線的表現率直而強硬,曲線亦多以直線接續而成。如典型的「臣」字眼,工法粗獷,剛勁有力。商代早期玉器以琢出筆直的陰線、薄片狀儀兵玉器為代表。晚期玉器則具有象徵性、裝飾性的特點,如立體人物、獸禽圓雕,重點突出特徵,省略瑣碎的細部。
  • 西周晚期的危機:厲王出奔(一)
    如果說西周中期是一個政局不穩和軍事軟弱逐步累積的時期,那麼毫無疑問,剛進入西周晚期,也就是周厲王時期,西周國家便遭遇到了全面的危機。所謂「全面的危機」,也就是說問題已經擴散到了西周社會的各個方面,並且已經嚴重到連王朝的生存也成問題的地步。
  • 王者之劍:西周晚期的鐵劍,古人智慧讓人由衷讚嘆
    天亮以後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經過清理判斷這是一處西周晚期的墓葬,禮器、兵器、車馬器等一應俱全。其中有一把殘缺的古劍,劍柄由和田青玉製成的劍柄玉質細膩,表面有斜豎紋平行線紋飾,劍首正方形有四瓣花的浮雕裝飾。西周晚期處於中國的青銅時代,基本都是使用青銅作為原料,從劍身鏽跡斑斑的殘損部分判斷,顯然不是青銅器。
  • 玉器揭秘商代王后「婦好」傳奇,聽這50位海內外學者怎麼說
    根據頭飾與髮式,玉石人像有戴冠者和不戴冠者之區分,冠又有高冠、低冠之別,不戴冠者有長辮、短髮之別。綜合以上分類標準,這些玉人明顯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戴冠、雙臂屈折向肩部、踞姿,另一類是無冠、雙臂下垂、跽姿。婦好墓人像身姿的起源可以到距今5000年前後,中國東部地區的凌家灘文化、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發現了玉人,婦好墓玉人的姿態均可追溯至這些文化的玉人身上。
  • 2018年度夏商周考古發現與研究學習綜述(上)
    他們以灤縣後遷義遺址的編年作為基礎,對冀東地區龍山至晚商時期的考古學遺存進行了編年排序和文化譜系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冀東龍山中晚期遺存與啞叭莊一期遺存同類;夏商時期的遺存是否能夠劃歸大坨頭文化尚需斟酌;晚商至西周初期的遺存則屬於圍坊三期文化;西周時期遺存不多,但和張家園上層文化比較接近。
  • 西周時期的銅簋 有人說這是古人的吃飯碗 是真的嗎
    銅簋出現在商代早期,但數量較少,商晚期逐漸增加。商周時期,簋作為重要的禮器使用,特別是在西周時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樣,在祭祀和宴饗時,與偶數組合,與奇數的列鼎配合使用。所謂「列鼎制度」,是指一組形制相同、紋飾相同、大小依次遞減的鼎的組合。這種用鼎制度,最早萌芽於西周早期。
  • 發現3000年前西周早期古城祭壇遺址,證實歷史上姜子牙真實存在
    在山東,就因為一項重大考古發現,讓西周的神話人物改變成真實的歷史人物。2019年5月17日正式開館的淄博市高青縣陳莊—唐口西周遺址博物館,相信很多人還沒有去過,這是一處已發現的西周早中期城址,其中還有一個四方的神秘祭壇,遺址出土文物也進一步證實了傳說中的姜子牙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如果有機會,建議大家一定要去看看。
  • 胃癌發現就是晚期?消化科醫生:早期有症狀,但迷惑性大
    早前日本的胃癌率一直是全球最高,但如今確實胃癌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主要就是因為日本人的防癌意識較強,日本早就已經明確將胃鏡和鋇餐造影歸入到一般企業體檢項目之中,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都必須要檢查胃鏡,這才及時的將胃癌死亡率降到最低,日本在早期發現胃癌的機率幾經達到了80%,這一舉措直接防止了胃癌的進一步惡化,可見防癌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 36項新發現角逐2019考古「奧斯卡」 河南六個項目獲「提名」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在這個素有考古界「奧斯卡」的評選中,今年共有36個項目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入選,河南有靈寶城煙遺址、濟源柴莊遺址等6個項目入圍,將角逐「十大」。
  • 商代就已經存在的芮國為何在歷史上沒什麼存在感?
    古芮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但在現代一直名聲不彰,這個古老邦國至少在商代中期就已經存在,在西周和春秋早期歷史上曾發揮過重要作用。不過當前存世史料上有關芮國的記錄少得可憐,所以它一直沒有引起學界的注意。塵封兩千多年的芮國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這些遺蹟大大補充了史料的不足,讓人們對芮國曾擁有的輝煌有了直觀的認識。芮國立國之初的情況目前還不清楚,不過在商代晚期的時候它與當時尚未代商的周人關係不錯,很可能在周文王時期已經加入了周人組建的反商聯盟。《史記》曾提到芮人與相鄰的虞國出現土地糾紛,兩國曾為此讓文王出馬調解,說明它們都很信服周人的權威。
  • 浙江考古奧斯卡|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入圍vol.2
    應家遺址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遺蹟航拍照應家遺址發掘區所見地層有十二層,由早至晚可劃分為史前時期,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春秋末期至戰國時期和歷史時期等四個發展階段,其中以商周和春秋戰國時期遺存為主體文化堆積。
  • 2020年河南考古有啥新發現?
    考古人員還在該地點附近採集了打制石器28件,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和刮削器等類型。  專家從採集的化石和石器初步判斷,廉莊古生物化石及其它遺存的時代可能屬於中更新世晚期或晚更新世早期,當時的人類約為猿人晚期或者智人早期。
  • 全球醫: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早期姑息治療可提高晚期肺癌的生存率!
    據全球醫官網權威報導:根據維吉尼亞州波特蘭衛生保健系統和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顯示,早期姑息治療可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雖然姑息治療可以為晚期肺癌等類似疾病的患者提供緩解和舒適感,但鑑於治療不充分或是治療為時已晚等因素,該療法往往無法為患者病況帶去任何有實際意義的改善。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患者和臨床醫生通常只會在臨終時將姑息治療與不良預後聯繫起來。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容易將姑息治療與臨終關懷相混淆。
  • 秦人早期青銅器與秦系文字的形成有何關聯性?
    一、秦早期青銅器的出土及其年代秦人先祖中潏在商末周初西遷天水至秦德公建都雍城之前,這是秦人相對較早時期的發展階段。王輝曾表示過,秦人在商代及西周早中期那一階段,是不是使用過文字,資料並不充分,因此沒法確認。周朝的甲骨文、西周初期製造的銅器方鼎、西周中期生產的銅器詢簋、以及師酉簋中提到了「秦」,足可見於當時秦與周的關係十分密切,因此推測出當時的秦人即便是使用了文字,也應當是周朝的文字。
  • 陝西出土一件青銅器,發現古國——盧國
    這裡的盧國是商代的盧國,出現在第三、四、五期的卜辭中。《甲骨文》記載的是盧芳,是盧國的伯爵。甲骨文中有好幾個字,它們的名字沒有解釋。盧方與中原不同。他在史書上被稱為「盧戎」。盧國地理位置,據《括地誌》記載:「房州竹山縣及金州,古盧國也。」金州現為陝西省安康市。也就是說,商代盧國在湖北省珠山縣和陝西省金康市。
  • 什麼是「晚期猿人」和「晚期智人」,兩者有何不同之處?
    什麼是「晚期猿人」?所謂的「晚期猿人」又叫「直立人」,顧名思義就是直立行走的人,這些人生存一百多萬至三十萬年前。據人類考古專家考古得出的結論:「晚期猿人」的頭骨呈扁平狀,骨壁厚,眉脊粗壯,腦部明顯增大,腦容量大約是800毫升至1200毫升之間。
  • 2020年河南考古有啥新發現?「大咖」帶你穿越「考古現場」解鎖文明...
    考古人員還從象牙門齒附近同一地層採集了打制石器28件,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和刮削器等類型。專家從採集的化石和石器初步判斷,廉莊古生物化石及其它遺存的時代可能屬於中更新世晚期或晚更新世早期,當時的人類約為猿人晚期或者智人早期。同時,這些舊石器地點的發現為研究更新世時期南陽地區古生物、氣候、環境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 戴向明:中國史前社會的階段性變化及早期國家的形成
    這些發現表明,至晚到廟底溝文化的中晚期階段,內部有階層分化的區域組織已經形成。目前最能概括這種社會性質的定義就是「酋邦」。 到約公元前3300~2800年左右的仰韶晚期,原來大範圍文化高度相似的局面發生分解,各地文化特色開始凸顯。由大小聚落構成的區域組織依然存在,但原仰韶核心區的發展勢頭有所回落,少見大型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