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拾遺: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嗎?

2020-12-16 騰訊網

有個笑話很有意思,關於一代巾幗英雄花木蘭。

木蘭說: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將軍問:木蘭,你是女生吧?木蘭很驚訝,問:將軍你是怎麼知道的?將軍回答:因為我們男生買東西不會跑四個地方才買齊。其實,這四句詩用了一種古詩文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叫「互文」,並非是說木蘭在四個地方各買了一件東西,而是說木蘭在東南西北各個市場配齊了駿馬、鞍韉、轡頭和長鞭。

但我們今天的重點並非是要探討古詩修辭,這本該是初高中語文課堂上的重點,我們真正要說的還是花木蘭這個人。近日,迪斯尼官方宣布由劉亦菲主演的電影巨製《花木蘭》已確定引進內地,但並未公布定檔日期;而在美國,《花木蘭》則改為了線上點播。幾經周折,數度改檔,應該說在2020年這個魔幻的年份裡,經歷了與疫情的漫長抗爭之後,一切令人震驚的舉措都開始變得合理。但即便如此,在全球電影市場仍處于波動的情況下,投資超過2億美元的《花木蘭》依舊面臨著風險。

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在今天仍然去談論這位巾幗英雄,甚至不妨礙她走出國門、成為迪斯尼公主乃至成為全球的一個經典文化精神符號。花木蘭的魅力究竟來自何處?而她又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嗎?

事實上,不少的歷史學家對此都很悲觀,他們傾向於推測花木蘭的整個故事都只是一個傳說。當然,這不是說花木蘭一定就是虛構出來的人物,而是說即便她真實存在,如今的我們也沒有任何事實依據來重構她的真實故事,除非發明時間機器。

在相關的考證中,那首和《孔雀東南飛》並稱「樂府雙壁」的《木蘭詩》自然無法跳過,其產生年代對於推測花木蘭的存在真實性意義重大。實際上,《木蘭詩》的出現時代同樣眾說紛紜,雖慣稱其為「北朝民歌」,但這個說法並非沒有疑問。這就導致其作者更不可考,甚至《木蘭詩》完全有可能是經隋唐時期文人潤色的產物;當然,也有人把其作者直接歸為花木蘭本人,認為這首詩就是她本人的自傳。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正如《木蘭詩》中那些「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的「火伴」一樣,我們在撲朔迷離的歷史迷霧中,也難以分辨相關記載的真假。關於花木蘭的家庭情況,今人常用的一種說法是,其一家五口人,父親名為花弧,母親姓袁,大姐花木蓮,弟弟花雄;但這種說法實際上出自明朝文人徐渭,他將《木蘭詩》改為了《雌木蘭替父從軍》,杜撰的成分必然是很大的。

而關於花木蘭的疑點卻遠不止如此,她的姓氏、籍貫、生平皆有爭議。有人說她本姓穆,名為穆蘭,「穆」通「木」,所以也叫「木蘭」,又因為頗有姿色,所以冠以「花」名,全稱「花木蘭」,類似於「猛張飛」一樣;當然,也有說法稱她本姓「任」;或姓「朱」;或姓「韓」;或複姓「木蘭」,為鮮卑人。至於籍貫更是爭論不休,有說她是譙郡人,有人說她是宋州人,有人說她是黃州人,有人說她是商丘人,時至如今,各地爭「木蘭故裡」的新聞也還會偶爾爆出。最重要的,她到底生活在哪個時代?相關說法有漢朝、三國、北魏、隋朝、唐初等,時間跨度相當之大。唯一不存在疑問的就只有「替父從軍」這個基本事實了。

但我們仍然可以從相關的記載中作出一個合理的推斷。如果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她最可能生活在哪個時代?由《木蘭詩》來看,黑山頭、黃河邊、燕山胡騎等描述,地點應是北方無疑;詩中對皇帝的稱呼,「可汗」與「天子」混合使用;綜合來看,木蘭從軍的故事似乎只能出現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期。全詩的歷史背景便應該是北魏抵禦柔然入侵的某場戰爭,事實上,自公元402年至492年的90年間,北魏鮮卑人與柔然人的戰爭極其頻繁,大的戰役就有二十多次。

如果將花木蘭的故事放在這個歷史時期,那麼關於她的一些疑問便有了合理的解釋。北魏時期的政治制度是士族大家主宰,而按歷史記載,當時的漢人是不能當兵的,只有貴族才可以當兵;如果「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那只能說明花木蘭一家是百分百的鮮卑貴族。而且詩中還細緻描寫了花木蘭買馬的經過,四個市場都轉了一遍,這個重要的細節不是在說女生買東西有多麼麻煩,而是說花木蘭是騎馬去參軍的,而那個時代,能買得起馬的人家會是普通凡人嗎?一個騎馬去參軍的人會是去做大頭兵、睡大通鋪的嗎?何況,在歸來後,花木蘭直接去面見了天子,天子要授予她尚書郎的文職,由此可見花木蘭還具有相當的文化水平。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當時一個前線的將軍,在檢閱新兵的時候,看到一個貴族出身的士兵騎著高頭大馬,白白淨淨,文質彬彬,還知書達理,他會讓這個士兵直接上前線砍人去嗎?十有八九,將軍惜才,便留在身邊做個傳令官或副官之類。這樣就能解釋為何木蘭女扮男裝十多年卻沒有被人發現,因為她在軍中的身份是軍官,而且級別肯定不低,這樣她就不用和他人同吃同住,完全有可能瞞天過海。事實上,《木蘭詩》中關於戰鬥的描寫極其有限,「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簡短幾句並沒有關於任何一場戰鬥的具體描寫,如今看來似乎也相當合理,因為木蘭可能壓根沒有上前線戰鬥過。

當然,這不是在否定花木蘭的生平事跡,只是提出一種推斷。畢竟,《木蘭詩》作為民歌,靠著百姓口口相傳,而後又經過文人潤色,其最終呈現的樣貌與當初的實際事實必然是有出入的;換言之,《木蘭詩》不可盡信,也不可盡疑。我們只需知道,在古老的年代裡,有位了不起的女子,為了讓年老的父親免於戰爭災難,毅然決然地替父從軍,她身上體現的是中國婦女的高尚道德和英雄氣概,其忠孝節義,將流芳百世,熠熠生輝。至於她本人是否真實存在,如今來看,倒顯得並不那麼重要了。

此外,如果花木蘭真的是鮮卑人,那麼鮮卑人能否被視為中國的民族英雄呢?我個人認為這是沒有問題的。在某種程度上,雖然許多史學家都奉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為正統,但當時由遊牧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北朝其實也是接受中原文化的,甚至做到了全盤漢化。還是那句話,「中國人」未必是個種族概念,倒像是一個文化概念;而當前中國,純種漢族人決然是不存在了的,現代的漢人,其實是古代漢人、鮮卑人、沙陀人雜合的後代,甚至也可能包含有蒙古和回族的血統。所以,鮮卑族作為現代漢族的一個重要祖先,將鮮卑人花木蘭作為民族英雄看待並不存在什麼問題。不過,這是個題外話了。

最後,還是期待神仙姐姐主演的《花木蘭》能早日上映。畢竟,這世上並不總是存在一些新鮮的故事,卻也總不缺乏講述這些故事的新鮮嘴唇。

相關焦點

  • 花木蘭是否在歷史上真實存在?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想必大家從小就聽說過了,但是這個人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我認為花木蘭在歷史當中極大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更適合當做一個故事去聽一聽,當一個傳奇故事去看,可能會更好一些。
  • 歷史上的未解之謎:花木蘭到底是否存在?花木蘭本身就有四大謎團
    可是這裡有一個問題:所有關於花木蘭的記載,都是民間故事,沒有任何一次官方記錄嗎?花木蘭這個人在歷史上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的?關於這個問題,越來越多的歷史學者傾向於「其實花木蘭並不存在」這個說法。那麼花木蘭這個民間故事到底是哪來的呢?難道只是空穴來風,沒有任何一句嗎?可能也不見得,今天咱們就扒一扒花木蘭故事的來歷。
  • 花木蘭、貂蟬、八賢王趙德芳這些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真實存在嗎?
    但是,很多家喻戶曉的人物並不一定真實存在的,下面例舉幾個活躍在影視中虛構的人物吧:一、花木蘭提起花木蘭,可謂是老少皆知了,其代父從軍的事跡是人們膾炙人口的一段佳話,而與其有關的《花木蘭》也被千千萬萬的人所頌唱。
  • 花木蘭電影預告 花木蘭真人版真實預告
    花木蘭電影預告《花木蘭》電影預告片登上熱搜,劉亦菲的動作戲盡顯颯爽英姿花木蘭這個人物中國人都很了解,其實這個人物在早史書上並無記載,但是我們在初中時就學過《木蘭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其實花木蘭這個人物在史書中雖然並未記載,但現在也有人證實,有可能存在這個人物。
  • 木蘭當自強(迪士尼版花木蘭引發的思考)
    劉亦菲版花木蘭已經上線,可是在內地卻慘遭滑鐵盧網友紛紛評論妝容不符合正統,為什麼要有女巫的人設出現,宮廷裡的妃嬪散步時的是歐洲宮廷遮陽傘嗎?其實網友也不必太過吐槽,畢竟迪士尼公司向來的作品特色都是以某地文化+童話+魔法構成的,它是虛幻的。
  • 歷史上有花木蘭這個人嗎?
    花木蘭替父從軍,上陣殺敵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那麼這麼一位保家衛國、可歌可泣的巾幗英雄在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人呢?下面就跟著小彤一起來探尋一下。「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讀來琅琅上口,很多人至今記憶猶新。
  • 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4位人物,最後一位家喻戶曉,你認識幾位?
    小說的起源比較早,出現於明清時期,小說中對很多故事大多都做了誇張的處理,虛構的人物更是數不勝數,所以小說更受廣大讀者的熱捧。如今,讀者對很多歷史人物也是變得難以分辨真假。 今天我帶著大家一起來盤點一下歷史上並不存在,但一直家喻戶曉的四位歷史人物。
  • 迪士尼動畫片改編的電影《花木蘭》惹爭議,網友:還原歷史更重要
    劉亦菲、甄子丹、鞏俐、李連杰主演的電影《花木蘭》豆瓣評分出了5.9分,和昨天爛番茄上影評人評分的新鮮度達80%、MTC69分,分數大相逕庭國內評價好 的 指出這是一部工整流暢的商業片,評價差的覺得這部電影違和感滿滿,水土不服,不倫不類
  • 評分低至4.9的《花木蘭》,真的只是因為不符合歷史的問題嗎?
    迪士尼公主動畫的噱頭,充滿情懷並存在於中國的電影,劉亦菲、甄子丹、李連杰、鞏俐等大牌主演加盟,加上貫穿全年的熱搜,讓人對其充滿了期待。但說實話,期待越大,失望可能真的就越大。當我們拋開所有的歷史問題,只評價其故事性的時候。
  • 歷史上不存在的4個人物,大家都知道他們,卻沒人曉得他們是虛構的!
    在我們的歷史中是有很多英雄人物的,他們創造了不少的傳奇,而他們的故事更是為人們津津樂道,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英雄人物都是歷史中真實記載的,今天要說的這4個人就是歷史上不存在的,而且他們的名字也是天下無人不曉的狀態,但卻沒人知道他們是虛構的
  • 《花木蘭》影評:劉亦菲表演存在爭議
    評論共識寫得比較中肯:「《花木蘭》本可以更深入地講述經典故事,但真人版《花木蘭》是視覺上的奇蹟,是動畫版《花木蘭》的激動人心的升級。」  影片在Metacritic獲得69分,計入42個專業評價。  總體來說,《花木蘭》初始口碑和《信條》差不多。
  • 花木蘭是武川人嗎?
    西門慶只是個小說人物,而且還是個大淫棍、大嫖客。爭奪西門慶故裡的行為,不僅無趣、無聊,而且還到了無恥的地步。位於亳州的花木蘭雕像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了花木蘭身上,據我所知,光是亮明旗號,自稱是花木蘭故裡的地區,就有以下13個:河南虞城、安徽亳州、亳州譙城、河南宋州、內蒙古和林格爾、內蒙古包頭、內蒙古涼城、陝西延安、甘肅武威、山東任城、河北完縣、河北新河、湖北黃陂。瞧瞧!
  • 將軍在上葉昭歷史原型是花木蘭? 小說結局葉昭得償所願柳惜音慘死
    劇中葉昭女扮男裝在軍營闖蕩,大家不由得想到了替父從軍的花木蘭,那麼,葉昭的歷史原型是花木蘭嗎?她和趙玉瑾的結局由如何呢?將軍在上葉昭歷史原型是誰其實,在歷史人物中是沒有葉昭這個人的,葉昭只是小說作者寫出來的一個人物,在原著中,葉昭生活在宋朝,正是宋仁宗執政的時候,葉家世代從軍,祖祖輩輩都為宋朝捐軀了
  • 《花木蘭》口碑票房雙撲街:看不起「中國文化」的,只是迪士尼嗎?
    全片公映後,其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呈現的更多錯位之處展現在國人眼前,愈發讓很多人覺得槽點滿滿。因此,新《花木蘭》上映之初,在美國影評網站「爛番茄」(Rotten Tomatoes)上表現低迷,中國的豆瓣評分更是慘不忍睹。大量迅速出現在中文網絡上的批評文章,把該片看作迪士尼在「東方主義」想像中「魔改」中國文化的惡例,稱之為「最慘的花木蘭」,並懷念原版動畫被刪改的角色和情節。
  • 不是花木蘭,但她們堪比「花木蘭」,盤點中外歷史上的女將軍們
    最近的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在國內大火,男扮女裝,替父從軍,徵戰沙場,保家衛國的角色設定,也更能激發出我們對花木蘭的敬佩和對祖國的熱愛。一首熟悉的北朝民歌《木蘭辭》讓我們第一次認識了「木蘭」,但對於「木蘭」的歷史原型身世仍有很大爭議,單就她的姓氏眾說紛紜,有人說她姓朱,有人說她複姓木蘭,有人說她姓魏。直到明代文學家徐渭將《木蘭詩》改編為《雌木蘭替父從軍》,文中將「木蘭」的身世交代地一清二楚,說「木蘭姓花,從祖上開始一直定居在河北魏郡。
  • 歷史中根本不存在的4個人,現在卻有人信以為真,名字張口就來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很多的歷史人物都是我們杜撰出來的,他們的事跡更是耳熟能詳,有人認為他們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他們不過是作者筆下的一個人物而已。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在歷史上並不存在的歷史人物吧。
  • 這樣的花木蘭,不要也罷
    中國歷史或神話人物眾多,影視人從來不缺乏素材。不知道是不是受利益的驅使,用來用去的人物,總是那麼幾個。從《大聖歸來》動畫嶄露頭角,到《白蛇緣起》的如潮好評,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動畫大獲成功之後,電影動畫似乎一下子走進了一些投資方的眼中。一切的東西,摻雜了資本,就變得不純粹了。
  • 從《花木蘭》看劉亦菲的性別困境
    但是難道大家沒覺得,讓劉亦菲演花木蘭一開始就怪怪的嗎?多年以來劉亦菲是以什麼形象存在於大家心中的?——完全符合中國傳統尤其是廣大直男對於女性的審美標準:白、瘦、幼、清純、溫柔、靜若處子、美若天仙。總之,是一個最典型的男性凝視對象。
  • 歷史上真有花木蘭?但姓「朱」而不是姓「花」,還有相關史料記載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一首《木蘭辭》將她的事跡流傳至今。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傳說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
  • 西方的《花木蘭》不懂東方,從歷史角度深入解讀花木蘭的故事
    而不斷提到的「氣」,就差直接說出《星球大戰》中「願原力與你同在」的臺詞了,整體而言該片仍是借東方的故事外殼講述西方的魔幻英雄故事,外加其中有些人物形象設計保持了對於中國一貫的審醜獵奇傾向,在國內還未正式上映評價就持續走低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