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有花木蘭?但姓「朱」而不是姓「花」,還有相關史料記載

2020-12-16 歷史知識小達人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一首《木蘭辭》將她的事跡流傳至今。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傳說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但是關於關於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料中並沒有記載,因此木蘭之爭歷代都有。她的故鄉到底在哪裡?歷史上究竟有沒有花木蘭這個人呢?關於這些問題史學家們至今仍爭論不休。

在眾多爭論中說服力比較強的觀點,花木蘭是武漢市黃陂區姚家集鎮大城潭村,原來歷史上這裡曾有一個木蘭縣,當時的黃陂叫西陵縣,專家查閱史料這裡曾叫木蘭縣,在唐武德三年的時候被改為黃陂。相傳,大城潭村是木蘭的出生地,在灄水河畔的朱家臺上,在一棟早已荒蕪的老宅前,—塊古舊的大理石殘碑豎立門前,碑文雖然已經殘損,但是「木蘭出生地」幾個字依舊可辨,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就從裡開始流傳。

北魏時期,北方遊牧民族柔然經常南下襲擾,國家規定要求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且體弱多病,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在邊關打仗的日子裡,木蘭男扮女裝隱瞞身份,吃喝拉撒都和男人們在一起,但是始終沒人發現她是女人。在戰場上木蘭立下戰功,凱旋迴家,皇帝因她戰功卓著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希望她繼續為朝廷效力。然而,花木蘭因家中年邁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孝敬父親。

花木蘭實際姓朱,叫朱木蘭,明朝學者焦竑在其《焦氏筆乘》中也說道:「木蘭,朱氏女子,代父從徵。清康熙年間的《黃陂縣誌》記載:「木蘭,本縣朱氏女,生於唐初,假男子代父從軍,至今其家猶在木蘭山下。」清人瀛園舊主所著《木蘭奇女傳》記載:「唐朝初期,有一個少女名叫朱木蘭,系湖廣黃州府西陵縣雙龍鎮人。木蘭嫻弓馬,諳韜略,14歲時女扮男裝代父從軍,轉戰沙場13載,屢建奇功,凱旋故裡。唐太宗李世民封她為武昭將軍、武昭公主,並賜姓李。」後人為了紀念她,在湖北省黃陵縣木蘭山建有木蘭祠、木蘭墓和將軍廟,有人史學家表示瀛園舊主筆下的這個木蘭其實與《木蘭辭》裡的是同一個人。但是 ,還有學者指出花木蘭這個人物是杜撰出來,歷史上根本不存在這個人。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未解之謎:花木蘭到底是否存在?花木蘭本身就有四大謎團
    《木蘭辭》記載於《樂府詩集》,其實更早的故事在元代就有記錄。元代《孝烈將軍祠像辯證記》中也記載了《木蘭辭》,而且在清朝的《孝烈將軍辨誤正名記》也有木蘭從軍的故事。更久遠的時候,在隋朝就有記錄,據說有一名叫花木蘭的女子男扮女裝上陣殺敵,人們為了紀念她還在營郭鎮修建了木蘭祠。
  • 花木蘭是否在歷史上真實存在?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想必大家從小就聽說過了,但是這個人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我認為花木蘭在歷史當中極大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更適合當做一個故事去聽一聽,當一個傳奇故事去看,可能會更好一些。
  • 書海拾遺: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正如《木蘭詩》中那些「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的「火伴」一樣,我們在撲朔迷離的歷史迷霧中,也難以分辨相關記載的真假。關於花木蘭的家庭情況,今人常用的一種說法是,其一家五口人,父親名為花弧,母親姓袁,大姐花木蓮,弟弟花雄;但這種說法實際上出自明朝文人徐渭,他將《木蘭詩》改為了《雌木蘭替父從軍》,杜撰的成分必然是很大的。
  • 不是花木蘭,但她們堪比「花木蘭」,盤點中外歷史上的女將軍們
    一首熟悉的北朝民歌《木蘭辭》讓我們第一次認識了「木蘭」,但對於「木蘭」的歷史原型身世仍有很大爭議,單就她的姓氏眾說紛紜,有人說她姓朱,有人說她複姓木蘭,有人說她姓魏。直到明代文學家徐渭將《木蘭詩》改編為《雌木蘭替父從軍》,文中將「木蘭」的身世交代地一清二楚,說「木蘭姓花,從祖上開始一直定居在河北魏郡。
  • 劉亦菲版《花木蘭》即將北美上映,但你真的了解花木蘭嗎,她住哪?姓...
    03-12 13:16:46 來源: 錢江晚報公眾號 中國美院有一位很好玩的老師花俊,給女兒取名花木蘭,乾淨利落,好聽好玩。此「花」源自哪裡,我沒有問過花老師,但「正版」花木蘭到底姓不姓花,借著真人版電影的上映,倒可以說說。
  • 花木蘭是哪裡人?河南湖北各有爭議,武漢黃陂被譽為「木蘭故裡」
    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歷史上真有花木蘭這一人物嗎?如果有,花木蘭的家鄉究竟在哪裡?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木蘭辭》更是令人熟悉,「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如安徽亳市有「花木蘭故鄉」的說法,建有花木蘭廟,塑有花木蘭像,還有皇帝詔見花木蘭的地方。河南商丘虞城縣也同樣有「花木蘭鄉」,陝西延安有花木蘭墓,說花木蘭是延安人。武漢黃陂,享有「木蘭故裡」之美譽,難道花木蘭是湖北人?
  • 從《木蘭辭》的角度分析花木蘭,戎馬12年後,差點成為北魏皇妃
    ---《商丘縣誌·列女》這基本上就是花木蘭的一生,由此可見,木蘭並不是姓花,在當時應該是姓魏。普通百姓在南北朝事情,真的很難有一個姓氏,所以大多數就跟隨國家的姓氏,這是可以理解的。那麼這本書的真實性怎麼樣呢?
  • 花木蘭真的姓花?她什麼時候替父從軍?
    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預計3月底北美上映,有人吐槽木蘭怎麼變成了福建人  花木蘭真的姓花?   她什麼時候替父從軍?  那麼,「正版」花木蘭到底姓不姓花,借著真人版電影的上映,倒可以說說。  木蘭是哪朝人?  她和《木蘭詩》出現在兩個年代  考據花木蘭,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這和《木蘭詩》的出現年代,是兩件事,不能混為一談。
  • 花木蘭是武川人嗎?
    同時,根據《木蘭辭》中「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可以看出,花木蘭是北魏軍戶,所以花木蘭是武川人的可能性很大。其次,當時的武川鎮轄地廣闊,橫跨陰山南北,據考證,《木蘭辭》中「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的黑山就是指陰山……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還有更不靠譜的版本吶,有人說花木蘭的故裡是河北省承德市的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因為此地以前叫做「木蘭圍場」。
  • 歷史上有花木蘭這個人嗎?
    花木蘭替父從軍,上陣殺敵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那麼這麼一位保家衛國、可歌可泣的巾幗英雄在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人呢?下面就跟著小彤一起來探尋一下。「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讀來琅琅上口,很多人至今記憶猶新。
  • 「花木蘭」一部由西方迪士尼出品的東方文化底蘊的電影
    《花木蘭》本片由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妮基·卡羅執導,劉亦菲、甄子丹領銜主演,鞏俐、李連杰特別出演的劇情電影,由疫情影響新定檔於2020年7月24日在北美上映。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花木蘭的故事原型, 花木蘭是中國文學作品中的一位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目前來說,真實性不詳,不能說是完全虛構,但是其原型尚有爭議。
  • 花木蘭不僅不姓「花」,連民族都被搞錯了
    說起《木蘭辭》,大家都能想到那句:誰說女子不如男。花木蘭在我們的印象裡一直是巾幗不讓鬚眉的一個女性形象。雖然迪士尼的《花木蘭》拍得不盡人意,但是不妨礙我們對一千年前動蕩不安的年代和堅定信念的木蘭的嚮往。
  • 到底是姓呂還是姓姜:歷史上的姜子牙的姓氏究竟是什麼?
    有意思的是,姜子牙在歷史上有很多姓名,比如姜太公、姜尚、太公望、呂尚、呂望等等。那麼歷史上的姜子牙的姓氏究竟是什麼呢?姓氏在如今的中國已經完全合為一體,姓與氏並沒有區別。不過在姜子牙所生活的商朝末年和西周初年,姓與氏則是涇渭分明的兩種社會稱謂。簡單地講,姓代表了血緣族群,而氏代表了領地家族。
  • 花木蘭從軍10年,跟男子同吃同住,真的沒人發現她是女兒身嗎?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女人們就如一顆顆閃閃發光的珍珠鑲嵌在在浩如煙海的史書中,而花木蘭絕對算得上裡面最讓人側目而視的一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塵封的歷史,撥開迷霧,一窺這位巾幗英雄的一生。朝廷規定凡家有成年男子,必出一丁入伍。當時花木蘭弟弟尚處年幼無法應徵,而父親早已年邁力衰,一旦入伍,必定有去無回,為了保全父親生命,無奈之下作為家庭長女的花木蘭,只好冒用父親的名義,替父出徵。但真實歷史上,關於花木蘭的生平的記載史料不甚了了,眾說紛紜,不一而足。關于姓氏,翻閱歷朝歷代以來的相關史料研究,花木蘭事實上並不姓木,而姓魏。
  • 花木蘭替父從軍屬於什麼類型的故事 花木蘭幾種文學形象解析
    而郭茂倩在編纂《樂府詩集》時,說這首《木蘭詩》是引自南陳朝的古詩集《古今樂錄》,並暗示這是一首北朝的民歌。所以木蘭的文學形象很可能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不過當時這個木蘭是沒有姓的,而這個替父從軍,抗擊外敵的木蘭有了花木蘭的全名則要等到明朝。
  • 1998年動畫片《花木蘭》,迪士尼最成功的中國元素作品
    筆者在網絡上看了該電影的預告片,實事求是講,有些地方還是可圈可點的,比如迪士尼尊重歷史大量啟用華人演員而不是讓好萊塢演員越俎代庖,劉亦菲、甄子丹、鞏俐和李連杰的戲份最多。戰爭場面看著也比較不錯,劇情相對也很燃。但是,筆者有一種感覺,如果將這部真人版《花木蘭》和1998年的動畫片花木蘭放在一起讓筆者選的話,可能筆者還是寧願重溫動畫片的可能性更大。
  • 劉亦菲電影《花木蘭》上映在即,但我更想重溫1998年那部動畫片
    筆者在網絡上看了該電影的預告片,實事求是講,有些地方還是可圈可點的,比如迪士尼尊重歷史大量啟用華人演員而不是讓好萊塢演員越俎代庖,劉亦菲、甄子丹、鞏俐和李連杰的戲份最多。戰爭場面看著也比較不錯,劇情相對也很燃。
  • 中國歷史上共有55個姓當過皇帝,看看是否有你名字的姓氏?
    中國歷史上共有55個姓當過皇帝,看看是否有你名字的姓氏?在中華文明最初,普通人沒有名沒有姓,只有部落的首領才有姓氏,因為人們在繁衍生息的過程中發現,近親結婚繁衍會生出畸形的孩子,姓氏的產生可以說方便了不同部落不同族群的通婚,封建社會2000多年來,中國歷史上產生了500多個皇帝,而這500多個皇帝有55個不同的姓氏。
  • 歷史上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最終結局如何?和你想得有點出入
    而也正是因此,那些代表著女性希望的巾幗英雄們橫空出世,譬如我們最熟悉的花木蘭。那麼在歷史上,替父從軍的巾幗英雄花木蘭最終結局如何了?其實和你想得有點出入。打開我們的中學語文教材,那篇講述花木蘭一生故事的古文《木蘭辭》還歷歷在目。
  • 有姓東方的,那有姓西方的嗎?
    姓東方的,我們比較熟悉,歷史人物有東方朔,藝術形象有東方不敗。那麼,有姓西方的嗎?姓西門的倒有。歷史人物有西門豹,藝術形象有西門吹雪,還有鼎鼎大名的《金瓶梅》中的西門慶。那麼,有姓東門的嗎?姓東郭的倒有,我們知道課文《東郭先生和狼》。姓南郭的也有,我們學過的《濫竽充數》裡面的主角就是南郭先生。可見,作為姓氏,有東方、東郭,有西門、南郭,但姓東門、西方的,確實不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