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小木耳帶動脫貧大產業

2020-12-17 紅網永州站

木耳種植基地一角。

技術員向種植戶講解技術要點。

紅網時刻永州12月2日訊(通訊員 賀華建 鄧向陽)「今年新增了兩個培植大棚和兩個曬棚,現在每天看到這些木耳蹭蹭的冒出頭來往外長,心裡就有使不完的勁。」12月2日,新田縣金陵鎮龍珠村村民劉有福早早來到木耳基地打開自動噴淋系統為木耳菌包噴水。

去年,在湖南遠鴻菌業產業園的帶動下,劉有福開始種植木耳,嘗到甜頭的他,今年擴大種植面積把基地旁的15畝荒坡地全部依勢進行了平整,同時新增了四個大棚,目前24萬菌包全部下地,木耳長勢良好。

「基地安排了9個勞動力,除了人工開支,預計每個菌包可產出一塊多錢純收入,今年至少可創收30萬元。」劉有福算了一筆帳。

近年來,新田縣把產業扶貧擺在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突出位置,制定下發了《新田縣產業扶貧實施方案》,安排專項產業扶貧資金,並成功引進「湖南遠鴻菌業」落戶新圩鎮長富村,建成一期投資1.2億元,佔地面積130畝的食用菌產業園,並於2018年投產,配套建設了恆溫智能大棚23個和年生產能力5000萬棒菌包流水線三條。

「新田水分充沛、晝夜溫差大為黑木耳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日產黑木耳菌包10萬支,預計今年可生產菌包1000餘萬支,為種植戶增加產值5000萬元。」遠鴻菌業負責人溫志成介紹道,產業園依託「基地+村集體+農戶」模式,建成了集科普教育、技術講解、休閒採摘為一體的示範種植基地500畝,每周來基地參觀考察的群眾絡繹不絕。

「村裡為木耳基地流轉土地實行資產託管,並爭取了產業扶貧項目,完成基地的大棚和地栽配套建設。」金陵鎮大元衝村支部書記白深福介紹了村集體與基地開展利益聯結的做法,通過村集體託管資產,幫助基地解決土地流轉、矛盾協調等難題,基地每年向村集體交納土地流轉租金,僅12個大棚每年可帶來6萬元的集體收入,既盤活了土地資源,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又有力地推動了黑木耳產業做大做強。

截至目前,全縣在10個鄉鎮建成食用菌產業示範基地11個,涉及貧困村30餘個,種植黑木耳1000餘畝,預計可為種植戶增收1500萬元,通過小木耳助脫貧實現村集體經濟和貧困戶雙增收目標。

相關焦點

  • 「小木耳,大產業」 西照川鎮栽好致富「金耳朵」
    小木耳不僅讓村集體增收,還帶動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成為鄉親們實現「家門口」增收的大產業。「我們採用的是傳統木耳種植方法,雖說段木種植木耳仍然是人工種植方法,但它的種植過程卻是最接近天然木耳的。同時,由於山裡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宜黑木耳生長,因此口感更加細膩有肉感,營養價值也更高,而且它的膠原蛋白含量和木耳多糖含量比菌袋栽培的明顯要高。」
  • 南有新田丨奮勇爭先 推進脫貧攻堅工作落實落地
    保精準 補短板 各項工作全面推進從2019年3月開始,新田縣上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脫貧攻堅問題整改工作中。特別是5月22日永州市委常委會(擴大)脫貧攻堅現場調研專題推進會在新田召開後,進一步提振了全縣上下決戰脫貧攻堅的信心和幹勁。
  • 茶添新香扶貧路——「精準扶貧十佳企業」新田茶業
    公司產品多次獲茶博會、農博會金獎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該公司積極引入科技設備,既提升了企業的生產能力也將帶動更多茶農增收,更好地助力脫貧攻堅。長期以來,因為銷售和加工問題,夏秋季鮮葉少有利用,幾乎無人問津。
  • 新疆阿克蘇烏什縣依麻木鎮託萬克麥蓋提村:小木耳長成大產業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烏什縣將「產業+就業」扶貧作為精準脫貧的有力支撐,貧困群眾通過產業發展和穩定就業順利脫貧,依麻木鎮託萬克麥蓋提村就是依靠發展黑木耳產業,帶領全村人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今年,我的2000棒木耳已經收入了5000多元。」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村民麥合木提?
  • 85後副縣長走進「概論」課堂 ——校友張培講述親身經歷的脫貧攻堅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決戰的收官之年。今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選擇柞水縣作為陝西考察的第一站,他叮囑要把當地特色農產品木耳發展成大產業。
  • 洪河橋鎮:小小貓爪草 帶動扶貧大產業
    對於洪河橋鎮洪河橋村的貧困戶李培坤來說,近些年他們家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得益於鎮裡發展貓爪草種植產業,自己家種植了10多畝貓爪草,每年都獲得較好的經濟收入,他還靠著種植貓爪草摸索的經驗,開了家農資門店,日子越過越紅火。
  • 東嘎鎮肉牛託管養殖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東嘎鎮肉牛託管養殖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昌圖縣東嘎鎮整合優化資源,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將肉牛養殖列為脫貧攻堅重點扶持產業,發揮以東嘎鑫源牧業公司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領作用,利用金融扶貧政策,發展貸款託管養牛項目,建立長效脫貧機制,讓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 昭平紙社村榮譽村主任劉宗文:產業幫扶帶動家鄉脫貧
    下那麼大的雨還來看我們,真是辛苦了!」「我這不是正好借地躲雨嘛」,瓢潑大雨裡,昭平縣文竹鎮紙社村貧困戶黃軍章的家中傳來陣陣談笑聲,讓這稍顯「孤單」的房子有了一絲溫暖。近日,昭平縣象棋山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宗文,帶著油、米等生活用品來到黃軍章的家中,了解家庭情況,關心他們的生活。
  • 大臍橙大產業 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路
    中國江西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徐錦博報導:近年來,蘆溪縣源南鄉石塘村大力發展特色臍橙產業,採取「黨支部+龍頭企業+貧困戶」的運作模式,帶動貧困戶生產積極性,以貧困戶自主種植,家門口就業的方式,帶領貧困群眾走上脫貧路。
  • 為脫貧攻堅注入金融活水 光大銀行探索精準扶貧譜新篇
    光大銀行在助力脫貧攻堅戰中,充分發揮其網點網絡、信息科技和人才資金等優勢,引導金融資源流向農村地區,提高貧困地區的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在湖南,光大銀行長沙分行分別於2017年設立永州分行和新田支行、2018年設立婁底分行和新化支行、2019年設立湘西分行,實現了三個扶貧地區銀行機構的全覆蓋。
  • 南有新田 醉了心田——湖南第九屆新聞攝影研修班學員作品選登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新田人民憑藉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贏得了一代偉人毛澤東「南有新田」的高度讚譽。近年來,該縣積極創新發展,通過「產業提質、城鎮帶動、生態優先、民生為本」戰略,經濟社會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 【中國的脫貧智慧】齊心摘窮帽 小康夢可期 ——宕昌縣脫貧摘帽...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宕昌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全縣工作「一號工程」,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堅持問題導向,反覆找短板、強弱項、抓整改,全力以赴促脫貧、阻致貧、防返貧,推動全縣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凝心聚力抓產業自從摘掉了貧困戶帽子,宕昌縣哈達鋪鎮召藏村農民楊旭忠幹起活來都渾身有勁兒。他在哈達鋪扶貧產業園務工,每天忙忙碌碌。
  • 精準脫貧 金風科技勇擔責任——「大風車」帶動扶貧路
    圖為武鋼慰問當地貧困戶作為董事長,武鋼的以身作則也感染了金風員工積極投身扶貧事業,為國家精準脫貧攻堅出一份力。為持續有效地改善受助群體的困境和命運,金風科技成立了北京金風公益基金會,將企業公益向複合、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扶貧、教育扶智等方向升級,切實履行企業作為社會公民的責任,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奮力書寫時代答卷 共赴全面小康之約——新田縣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在整合涉農資金方面,基本做到了「應整盡整」,重點用於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住房保障、產業扶持等方面,尤其是重點向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傾斜,確保70%用於產業扶貧。振興產業  源頭之水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要激活脫貧致富內生動力,關鍵的基礎舉措是要發展好產業,沒有產業,沒有經濟上的穩定後續來源,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脫貧。
  • 江南區文旅產業助脫貧 「大揚美旅遊圈」展新貌
    近日,南寧市江南區揚美村支部書記楊偉洪在接受假日疫情防控工作檢查時介紹說,自從去年南寧市至扶綏二級公路提升、江西鎮至揚美古鎮的二級公路建成通車,揚美古鎮的人氣爆棚,直接帶動了周邊好幾個扶貧產業園的產品銷售。
  • 河南:興五大特色產業 助469萬人脫貧
    記者從會上獲悉,河南省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持續推進產業扶貧,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做大做強特色產業  河南省積極推動各地堅持短中長結合統籌謀劃扶貧產業,確保貧困群眾短期能脫貧、中期能致富、長期可持續,重點扶持發展了五大特色產業。
  • 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決戰決勝走基層 總攻之勢大採訪】徑口鎮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 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近年來,徑口鎮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產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產業,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
  • 小筇竹撐起脫貧大產業
    原標題:小筇竹撐起脫貧大產業   中共大關縣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種竹養豬、採矽抽氣、文旅康養」的
  • 張掖市大力發展林果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我市大力發展林果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每日甘肅網12月7日訊據張掖日報報導(記者錢曉萍)近年來,我市林業系統堅持以經濟林果產業發展為抓手,不斷加大林業重點生態政策項目向貧困鄉鎮傾斜力度,科學選擇適宜當地發展的特色優勢林果樹種
  • 伊利探索實踐精準扶貧模式用產業帶動「伊起小康」
    多年來,伊利集團按照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提出的「黨建引領、產業帶動、精準發力、全面脫貧」要求,以黨建工作引領扶貧工作,結合貧困地區的產業特徵,通過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等帶動貧困群眾拔掉「窮根」,同時積極開展教育扶貧、就業扶持等,「精準滴灌」,脫真貧、真脫貧,努力實現全面脫貧和不返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