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龍麗萍 見習記者 吳曉嫻)「哎呀!下那麼大的雨還來看我們,真是辛苦了!」「我這不是正好借地躲雨嘛」,瓢潑大雨裡,昭平縣文竹鎮紙社村貧困戶黃軍章的家中傳來陣陣談笑聲,讓這稍顯「孤單」的房子有了一絲溫暖。
近日,昭平縣象棋山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宗文,帶著油、米等生活用品來到黃軍章的家中,了解家庭情況,關心他們的生活。早在2019年,劉宗文就擔任了紙社村的榮譽村主任,像這樣的慰問,劉宗文已記不清有多少次。
劉宗文對紙社村有著很深的感情。他的父親以前是昭平象棋中學的民辦教師,1980年辭任後創辦了象棋山茶業有限公司,開始做起茶生意,想要把昭平茶葉推向外面。「紙社村是我的老家,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我想延續父親的做茶事業,為家鄉脫貧攻堅獻力量。」2013年,劉宗文開始回來經營公司。
紙社村「九山半水半分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加上當地就有種植茶葉的基礎,發展茶產業最合適不過。
象棋山茶葉始創地就在紙社村,這是昭平第一家私營茶企。創始初期,他的父親一邊引導群眾種茶,向群眾普及種植和加工等農村實用技術,一邊自籌資金辦起茶葉加工廠。
為了解決茶葉銷路問題,公司還與農戶們籤定農企茶園連營協議,以不低於市場均價的價格包收符合要求的全年茶青,解決了農戶們的賣茶難問題。有人帶,有銷路,村民們紛紛種起了茶葉,收益得到明顯提高。
「我們不懂種茶技術,茶的產量和質量不過關,收益不高。」面對這些問題,村民陸致武很是困擾。
茶葉銷路問題解決了但種植技術卻難倒了許多農戶。為此,公司以茶廠、自營茶園為陣地,廣泛開展種茶技術培訓;還多次邀請廣西茶科所、縣農業局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茶廠上課,為讓農戶們學好記牢。劉宗文每次都總結好要點,複印並免費發放給他們。難倒村民們的種茶問題一一得到解決後,紙社村的村民們又再一次重拾信心跟著劉宗文熱火朝天的種起茶來。
紙社村扶貧第一書記劉奉高興地說:「目前,種植茶葉的村民年收入平均有3000元,最高的超萬元;1600名農村剩餘勞動力直接或間接在象棋山茶廠或基地得到受益,紙社村近六分之一的人口都脫貧致富了。」公司堅持每年拿出一定資金來獎勵種茶大戶,提高村民種茶積極性,至今有超過500戶的茶農收到了化肥獎勵。
「一壺好茶,從茶園,到茶廠,走向茶杯,離不開專注的力量,離不開對品質的追求,更離不開幾代人的手藝傳承。」劉宗文在發展茶產業的同時也不忘把當地傳統制茶技藝傳承下去。他說,茶技藝不僅是文化習俗的體現,也是當地的精神文化源泉。
如今,劉宗文的公司已成長為一家集茶樹種植、茶葉生產加工、市場營銷、品牌推廣與茶文化傳播於一體的專業茶企,是廣西茶葉規模較大的龍頭企業之一。公司新建了可視化、可參觀的標準化茶葉生產流水線廠房,還與各大茶廠協議加工包銷。
「我打算通過訂單農業的形式,對農戶開展生產技能、管護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技能培訓,通過產業幫扶的形式帶動村裡脫貧。」劉宗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