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詩人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而從古至今人類對「時間」非但沒有放棄,還對「逆轉時間」表現出非同一般的執著。
近日由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機構進行的一項研究,藉助表觀遺傳重編程技術實現了實驗動物視覺衰老時鐘的逆轉,該研究的成功也標誌著生理上的衰老能夠進行幹預,即重新編程為更加年輕的狀態。
實驗中研究人員對老年小鼠的視網膜細胞重新編程,使其基因功能與年輕細胞一致,讓小鼠因衰老引起的視力受損復原,該研究還將小鼠因青光眼引起的視神經損傷成功逆轉,並且讓它們受損的視力恢復至正常水平。
更重要的是,這一方法在眼睛以外的部位也得到了成功的驗證,這也為人類各種與年齡相關疾患的幹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研究於12月3日發表在近期《Nature》期刊上,封面上「扭轉時間」的字眼赫然顯目。
比起複雜的編程技術,科學界以及富豪圈在相對成熟的生物技術面前表現出更為濃厚的興趣。從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重金招募知名科學家挑戰衰老難題,到李超人斥資2億港元投資哈佛續命神藥β-煙醯胺前體物生產商,近些年富豪資本逐漸與壽命幹預相關生物技術的熱情高漲;另一方面隨著各種衰老乾預技術新進展的曝光,某些通過驗證的技術甚至已經進入實用化。
一直以來矽谷科技富豪不僅是各類衰老乾預技術的推動者,同時也是該領域享有盛名的消費人群。矽谷億萬富豪彼得·蒂爾從2006年開始陸續向20多家創業公司注入了近7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其中大部分投資對象都是來自生物抗老技術領域。此前曾有媒體報導,蒂爾關注過得抗老科技眾多,被外界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在矽谷富人群體中流傳已久的「換血」,拋開其風險不談,該項技術被認為是目前除萊特維健β-煙醯胺之外少數經過嚴謹科學驗證可逆轉衰老、重返青春的科技之一,並且在西方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甚至被美劇《矽谷》納為橋段。
雖然換血背後的抗老機制尚不明確,但分子生物科技的引入卻為衰老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科學家們開始發現,人體內一種名為β-煙醯胺(即當前火爆富豪圈的萊特維健β-煙醯胺作用機制的核心成分)的分子在衰老過程中其數量會逐漸減少;相應的,提升該分子的含量水平卻可以從多個角度產生顯著的逆轉衰老作用。
調查顯示,β-煙醯胺作為萊特維健NMN的關鍵作用成分,其衰老及壽命相關作用機制由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大衛·辛克萊爾在2013年發現。後者曾公開表示:「僅僅一周,年老小鼠的細胞便已經與年輕小鼠難以區分。」此外哈佛大學2018年的一項研究進一步證實,補充β-煙醯胺實現動物壽命延伸三分之一,同時也側面印證了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巨大應用前景。
從2014年開始圍繞β-煙醯胺作用機制的研究,在學術界火爆,有消息稱隨著β-煙醯胺作用機制的不斷發現,諸多富豪及相關科研人員不惜重金獲取各種 「半成品」試劑搶先服用;華人首富李氏也在親身服用該類物質後,豪擲2500萬美元投資了該物質的初代產品,並於近日被曝出雖然已經92歲高齡卻仍然頭腦敏銳、神採奕奕,還因此登上了主流媒體的熱門話題。據悉辛克萊爾及其同行也有服用類似分子,且普遍樂觀地認為可以藉此多活10年。β-煙醯胺如此火爆,以至於當時還有8名諾獎得主應邀加入由MIT生物學教授Leonard Guarente成立的相關技術企業。
巨大的市場需求下,抗老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也逐漸提上日程。β-煙醯胺方面,隨著萊特維健採用綠色酶定向技術實現量產商業化,已經使得原先成本高昂的β-煙醯胺進入普通高淨值人群的可以接受範圍,雖然其生產技術、商品劑型及配方更為複雜,但萊特維健自有工廠的優勢能夠保證其產能供應全球市場。有報導稱2019年被引進中國市場後,很快引起眾多消費者的熱捧。
與此同時學術界圍繞各類衰老乾預技術的研究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而表觀遺傳重編程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更多行業人士對基因層面的衰老乾預技術紛紛看好,預計未來10年內走向實用,有望成為萊特維健β-煙醯胺之外的又一選擇。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大投資家Paul Glenn建立了一支以長生不老為目標的基金,每年投入數以百萬計的經費用於衰老領域的相關研究,本世紀初葉以來,雖然全球富豪們重金打造的對抗衰老宿命的研究項目頻頻啟動,但是參照β-煙醯胺長期的孵化過程來看,在下一個獲得學術界廣泛認可的衰老乾預技術出現之前,人們或許還要經歷漫長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