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封面: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醫學治療領域將產生重大轉變

2020-12-14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學術頭條

近日,由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機構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通過表觀遺傳重編程(epigenetic reprogramming)技術,成功將動物的視覺衰老時鐘逆轉,該研究的成功也標誌著首次證明可以安全地將複雜的組織(如視神經細胞)「返老還童」,即重新編程為更加年輕的狀態。

具體而言,研究人員對老年小鼠的視網膜細胞重新編程,使其重新獲得年輕細胞的基因功能,讓小鼠由衰老導致的受損視力重獲新生,該研究還成功地逆轉了青光眼所致的小鼠視神經損傷,並恢復它們受損的視力。

更重要的是,這一方法在眼睛以外的其它組織和器官的再生上,也得到了成功的驗證,這也為人類治療各種與年齡相關疾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該研究以 「Reprogramming to recover youthful epigenetic information and restore vision」 為題,於 12 月 3 日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Nature)雜誌上。

圖 | 最新一期 Nature 雜誌封面(來源:Nature)

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首次成功地扭轉了由青光眼引起的視力損失,而不僅僅是阻止其惡性發展。如果對該方法加以複製,必將為促進各種器官的組織修復鋪平道路,並將逆轉人類的衰老,解決與年齡相關的疾病。

逆轉衰老時鐘的技術

2006 年,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通過將 4 個基因插入到成體細胞的 DNA 中,就能夠使其變成多功能幹細胞。山中伸彌也因這一重磅發現,而獲得 2012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一時間,人們對通過對成體細胞重編程產生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從而實現衰老組織或器官的再生,充滿了無限想像。

但是,雖然理論上基因重編程能夠使成熟體細胞細胞重回年輕狀態,或發展成其它類型的細胞,但想要在複雜組織或器官中實現重編程過程,仍然是困難重重。

(來源:Nature)

而近幾年,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成熟,世界各地醫學研究領域的研究人員也在不斷探索利用基因重編技術造福病患的方法。

2012 年,《柳葉刀》(The Lancet)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藉助胚胎幹細胞,成功地減輕了兩名退行性失明患者的症狀,讓他們的視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且無不良反應。

2014 年,英國牛津大學 Robert MacLaren 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無脈絡膜(Choroideremia)患者的視網膜上,通過重建有缺陷的基因讓患者重見光明,該研究當時在英國醫學界引起一陣轟動。

2020 年 4 月,中國科學家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將實驗小鼠大腦中的膠質細胞轉分化為神經元,成功地恢復了小鼠因視神經節細胞死亡而造成的永久性視力損傷,該研究為進一步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個新路徑。

2020 年 11 月 5 日,發表在 Nature 期刊上一篇題為 「 Protrudin function from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to support axon regeneration in the adult CNS 」 的文章中,科學家直接提取老鼠的視神經細胞,激活其再生機制,使眼睛中受損的神經細胞實現再生。

成功逆轉和與年齡有關的視力喪失

失明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不言而喻,據世界衛生組織此前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全球視力受損人數高達 3.1 億人,數目之大令人乍舌。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因老年黃斑水腫、青光眼等眼底疾病導致的不可逆視神經損傷,更是會給許多人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

在可以導致人類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中,青光眼僅次於白內障,是一種不可逆的致盲眼病,總人群發病率達 1%。這種眼病是一種眼內壓間斷或持續升高的眼病,升高的眼壓會對眼球各部分組織和視功能帶來不可逆轉的損害,最終悄悄偷走人的視力。

在該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重編程技術,成功促進了小鼠受損視神經的再生,而且成功逆轉了小鼠模擬人類青光眼疾病而造成的視力損失,更重要的是,該方法還逆轉了沒有青光眼的老年動物的視力損失。

(來源:Nature)

研究人員解釋道,人體內的大多數細胞都含有相同的 DNA 分子,但功能卻大不相同。為了實現差異化的功能,這些細胞必須只讀取特異性的基因。這種調節功能也就是表觀基因組的範疇,表觀基因組即是在不改變基因的基本基礎 DNA 序列的情況下,以特定模式開啟和關閉基因的系統。

這一理論假設,隨著時間的推移,表觀基因組的變化會導致細胞讀取錯誤的基因和功能失常,從而引起與衰老相關的疾病。隨著年輕的增長,表觀基因組最重要的變化之一就是 DNA 甲基化。隨著時間的推移,DNA 甲基化的年輕模式消失了,細胞內本應開啟的基因被關閉,反之亦然,從而導致細胞功能受損。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假設,如果 DNA 甲基化確實控制了衰老,那麼抹去它的一些足跡可能會逆轉生物體內細胞的年齡,使它們恢復到更早、更年輕的狀態。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在實驗室培養皿中生長的細胞中實現了這一壯舉,但未能在活體中證明這一效果。而這項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方法也可以在動物身上使用。

醫學治療領域將產生轉變

實際上,山中伸彌發現通過 Oct4、Sox2、Klf4、c-Myc 這四個轉錄因子,可以抹去細胞上的表觀遺傳學標記,使這些細胞恢復到原始胚胎狀態,從中可以發育成任何其他類型的細胞。

然而,隨後的研究遭遇了兩個重要的挫折:一是當在成年小鼠中應用山中發現的 4 種轉錄因子時,也可能誘導腫瘤生長,帶來了不安全性;二是這些因子可以將細胞狀態重置為最原始的細胞狀態,但是也會完全抹去細胞的身份。

研究人員山中伸彌此前的研究基礎上,通過稍微修改方法規避了這些障礙。他們捨棄了 c-Myc 基因,只傳遞了其餘三個基因 Oct4、Sox2 和 Klf4 (OSK)。修改後的方法成功地逆轉了細胞的老化,卻沒有助長腫瘤的生長或使它們丟失身份。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HMS 遺傳學研究員、曾在辛克萊實驗室就讀的博士生 Yuancheng Lu 表示,「項目開展之初,我們的許多同事都認為我們的方法會失敗,或者太危險,亦或是永遠不會被使用。但結果表明,這種方法是安全的,並有可能徹底改變眼睛,或治療許多其他受老化影響的器官。

研究人員表示,科學家很少能證明視覺喪失發生後如何恢復視覺功能,這種新方法,在不需要視網膜移植的情況下,成功逆轉了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小鼠視力喪失,代表了再生醫學的一種新的治療方式。

(來源:stemfinitycord.com)

值得注意的是,該治療方法在老年小鼠身上也同樣發揮了良好的作用,而這些小鼠由於正常衰老而導致視力下降。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把衰老時鐘的指針往後繞,時間也會往後退。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哈佛醫學院 Blavatnik 研究所的遺傳學教授,HMS 的 Paul F. Glenn 衰老生物學研究中心聯合主任和衰老專家 David Sinclair 說:「 我們的研究表明,有可能安全地逆轉視網膜等複雜組織的年齡,並恢復其年輕的生物功能。」

但 Sinclair 及其同事也表示,在人類身上進行任何實驗之前,這一發現仍有待進一步研究,還需要在不同的動物身上進行重複實驗。儘管如此,這些結果為組織再生提供了一個概念證明,為設計與年齡有關的人類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途徑。

如果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得到肯定,這些發現可能會對青光眼等年齡相關的視力疾病的護理以及對整個疾病的生物學和醫學治療領域產生轉變。」Sinclair 說。

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975-4

https://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20/12/reversing-glaucoma-damage-and-vision-loss/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醫學院David Sinclair團隊實現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
    該研究利用基因治療誘導神經節細胞重編程,恢復年輕的表觀遺傳信息,從而使得視神經能在損傷後再生,並逆轉青光眼和衰老造成的視力下降。成功逆轉和與年齡有關的視力喪失據世界衛生組織此前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全球視力受損人數高達 3.1 億人。
  • 《自然》:逆轉衰老時鐘!科學家成功恢復與年齡有關的視覺喪失
    具體而言,研究人員對老年小鼠的視網膜細胞重新編程,使其重新獲得年輕細胞的基因功能,讓小鼠由衰老導致的受損視力重獲新生,該研究還成功地逆轉了青光眼所致的小鼠視神經損傷,並恢復它們受損的視力。2020 年 4 月,中國科學家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將實驗小鼠大腦中的膠質細胞轉分化為神經元,成功地恢復了小鼠因視神經節細胞死亡而造成的永久性視力損傷,該研究為進一步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個新路徑。
  • Nature最新封面:一鍵返老還童!復旦校友恢復了老年小鼠視力
    這就是最新登上Nature封面的研究:來自哈佛、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細胞「重新編程」技術,成功恢復了老年老鼠的視力。此舉首次證明了可以安全地將複雜組織(視覺神經組織)「返老還童」。這一方法成功地逆轉了細胞衰老,而沒有加劇腫瘤的生長或失去其特性△山中伸彌和第一作者呂垣澄驗證完3個因子可轉化為原始細胞狀態之後,他們隨即專門研究了「視網膜神經節細胞」。這些細胞通過軸突(神經元的一條突起)將信息從感光體傳遞大腦,該結構構成視神經。
  • 逆轉衰老「時鐘」!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老齡小鼠已顯示...
    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科學家們成功地恢復了老鼠的視力,成為最新的一項重磅衰老研究突破。他們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視網膜上老化的眼睛細胞時鐘「逆轉」,從而讓它們的視力獲得再生和功能恢復。
  • Nature 封面:科學家用「重編程」逆轉生命之鐘,恢復小鼠喪失的視覺
    在第一種解釋之下,衰老和死亡由物種進化決定,目的是為年輕一代騰出空間——我們的生命進程中有一個「主時鐘」,倒數著我們能自然存活的時間。在世人看來,衰老這件事情,雖然很無奈,但也無法改變。不過,2020 年 12 月 3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封面論文揭示了衰老的機制,並指出了與年齡有關的神經疾病的有效治療靶點。
  • 哈佛大學科學家使用實驗性基因療法來有效逆轉小鼠的衰老過程
    哈佛大學的科學家使用一種實驗性基因療法來有效逆轉小鼠細胞的衰老過程,並成功地恢復了青光眼小鼠的視力。儘管仍處於早期階段,研究小組說這項研究是使用表觀遺傳學來減緩衰老症狀的概念證明。研究人員將三個關鍵基因發送到了幾組患有不同眼病的小鼠的視網膜中。在視神經受損的小鼠中,該療法有助於神經再生。該療法還有助於逆轉患有類似青光眼的小鼠以及與年齡相關的損傷的小鼠的視力喪失。
  • 視力下降重大突破,哈佛團隊採用重編程神經元法,恢復小鼠一半視力
    衰老是一種機體對環境的生理和心理適應能力進行性降低、逐漸趨向死亡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形態與主要感覺器官功能等都會發生衰退,視覺更是首當其衝。但是,近日有兩大海外科研團隊相繼宣布,其針對衰老和青光眼造成的視力下降問題的研究,均取得了重大突破,或可有效逆轉衰老的時鐘。
  • 「扭轉時間」登錄《Nature》封面,生命概念或被重新定義?
    而從古至今人類對「時間」非但沒有放棄,還對「逆轉時間」表現出非同一般的執著。近日由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機構進行的一項研究,藉助表觀遺傳重編程技術實現了實驗動物視覺衰老時鐘的逆轉,該研究的成功也標誌著生理上的衰老能夠進行幹預,即重新編程為更加年輕的狀態。
  • 生物鐘逆轉可恢復年老小鼠視力—新聞—科學網
    視網膜神經受損的小鼠可以通過細胞重新編程恢復視力。圖片來源:Qilai Shen/Bloomberg/Getty 研究人員通過重置DNA上隨細胞老化而積累的數千種化學標記,恢復了老年小鼠、視網膜神經受損小鼠的視力。12月3日,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機構在《自然》發表的最新研究提出了一種逆轉動物視覺衰老時鐘的新方法,即通過表觀遺傳重編程,讓一些細胞處於「年輕」狀態,使其能夠更好地修復或替換受損組織。
  • 【精準醫學】眼底病分會招募開始,搭建跨領域合作生態圈
    由於其病因複雜、病期長等原因,醫生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挽救、保留患者現有的視力,已經喪失的視力往往難以恢復,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如何通過新技術、新設備等挽救更多眼底病患者的視力,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難題之一。
  • 這種眼病是青少年視力殺手!單眼基因治療,就能改善雙眼視力…
    在一項關鍵性3期臨床試驗中,劍橋大學、匹茲堡大學及巴黎視覺研究所聯合研究小組成功治療了37名LHON患者,78%接受治療的患者雙眼視力得到顯著改善。這種療法有望幫助全球成千上萬的LHON患者恢復部分視力。
  • 視神經發炎十來天就可致盲
    另一個症狀是患者的視力在三四天內逐漸下降,如果是視神經缺血,患者會突然喪失視力,而視神經炎往往表現為漸進性視力下降。為確診視神經炎,司山成還進行了以下醫學專業檢查。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將視神經炎分為四種亞型,包括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發病率佔視神經炎總發病率的51.5%);特發脫髓鞘性視神經炎(發病率佔視神經炎總發病率的24.8%);非典型視神經炎(包括感染相關視神經炎,發病率佔視神經炎總發病率的12.4%);MOG抗體相關性視神經炎(發病率佔視神經炎總發病率的11.3%)。
  • 人老視力差,勿將病態當老態|腦膜瘤|鞍結節|視神經|病態|視力|腫瘤...
    人到中年,視力變差很容易就會想到是「老花眼」,從而被忽視。來自肇慶的趙阿姨,今年46歲。前段時間,趙阿姨發現自己的右眼視力變差了。原本以為是年紀大了,「老花眼」了。但是隨著時間推移,趙阿姨發現右眼視力越來越差,到11月初時,基本看不清東西了,幸虧左眼的視力還算正常,能夠維持正常地生活。
  • 兒童近視眼怎麼恢復視力 七歲兒童近視眼怎麼恢復視力
    其中一個因素是,兒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越來越長,難免會引發近視,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講解近視眼怎麼恢復視力,孩子恢復視力的小竅門指南。近視眼怎麼恢復視力——注意工作環境電腦室內光線要適宜,不可過亮或過暗,避免光線直接照射在螢光屏上而產生幹擾光線。定期清除室內的粉塵及微生物,清理衛生時最好用溼布或溫拖把,對空氣過濾器進行消毒處理,合理調節風量,變換新鮮空氣。
  • 醫學「小諾貝爾獎」——2020年蓋爾德納獎公布,癌症治療重大發現獲獎
    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旨在表彰那些為醫學做出了獨特貢獻的傑出生物醫學科學家,其目標是通過研究來增進人們對人類生物學和疾病的了解。提名對象應為「重大發現和突出的科學貢獻構成了在生物醫學科學領域的原始和重要的成就」的個人。同時提名也對轉化醫學研究領域的人開放。
  • 科學家研發實驗性基因療法 向一隻眼睛注射卻改善了兩隻眼睛的視力
    科學家希望為視力下降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法之一是通過基因療法,將特定的遺傳物質注入眼睛,以解決突變問題。研究人員對一種實驗性的基因治療形式的有效性感到驚訝,這種治療涉及向一隻眼睛注射,但卻改善了兩隻眼睛的視力。
  • 這種治療很簡單,或可讓視力恢復正常
    很多人一聽到弱視的危害,可能想著,這麼嚴重,治療起來一定不簡單。但其實,弱視的治療,遠遠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複雜。一般由雙眼高度遠視導致的弱視,一部分患者的弱視症狀可以通過戴鏡治療遠視眼恢復正常。如果是斜視或是其他的原因而造成的單眼弱視,可以採取特定的醫學手段進行有效幹預。
  • ...科學家發現,衰老細胞誘導巨噬細胞產生的CD38消耗了NAD+丨科學...
    NAD+,也就是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是一種氧化還原輔酶,與能量代謝密切相關,在很多研究中都有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NAD+水平會逐漸降低,而恢復NAD+水平有助於緩解年齡相關的功能障礙。所以補充NAD+就成了抗衰老的大熱門。
  • 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6大核心症狀及治療
    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免疫介導的以視神經和脊髓受累為主的中樞神經系統炎性脫髓鞘疾病。臨床上多以嚴重的視神經炎和縱向延伸的長節段橫貫性脊髓炎為特徵表現。常於青壯年起病,女性居多,復發率及致殘率高。
  • 幹細胞有望實現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治療的突破
    近期,國家發布了「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2020年度擬立項項目公示,共15個項目獲得資助,其中《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的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