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走讀瓊島 在行走中成長

2021-01-08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趙優

  春秋孔子率領眾弟子周遊列國,杏林設壇,修訂六經;唐代李白年少時即走出蜀地,「仗劍出國,辭親遠遊」「南穹蒼梧,東涉溟海」……古人通過學習與遊歷的融合,增加見識、鍛造堅韌意志、培養適應環境的能力。延續和發展了古代遊學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研學旅行,已成為素質教育的一種新方式。

  海南作為研學旅行熱門目的地,熱帶雨林、黎苗文化、瓊州舊事……眾多的自然及文化明珠,或散之於野,或藏之於館,以自身存在昭示著瓊島文化的脈絡。寒假近在眼前,各類研學旅行又火熱起來,近日,省教育廳、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聯合印發通知,公布了我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7條精品線路,為「行走的課堂」提供指導。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讓我們一起走讀瓊島。

  地質科普類:縱觀滄海桑田

  在海口市西南部,遠古的瓊北火山爆發,在這裡遺留下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火山群。據地質學家考證,瓊北火山噴發於新生代第三紀,最後一次噴發距今約13000年。歷經萬年滄海桑田,這裡還保存了36座環杯錐狀火山口地貌遺址。現在的海口火山口已被建造成一座具有火山文化、生態園林、特色建築的主題公園,學生們可以在火山地質博物館裡了解火山噴發的全過程,認識各種地質地貌。

  這邊是時間遺留給我們的奇觀,另一邊還有新時代的重器。

  在文昌市龍樓鎮的東海之濱,坐落著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這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座集生態、環保、開放為一體,適於國際合作交流的新一代現代化航天發射場。附近的文昌航天主題樂園(科普中心)包括神州、天宮、九天、攬月等4個主題場館,鎮館之寶——承載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返回地球的神舟十號返回艙、具有環境控制、生命保障及艙外通信功能「飛天」艙外航天服等絕對可以讓同學們大開眼界。

  線路推薦: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儋州)—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海口園區)—文昌航天主題樂園(航天科普中心)—文昌市航天科普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萬寧)—三亞航空旅遊職業學院

  革命傳統類:走進崢嶸歲月

  母瑞山位於定安縣南部山區,是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搖籃」。在兩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瓊崖將士發揚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保存了革命火種和力量,為全國革命的勝利和海南的解放立下不朽的功勳。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就是在國營中瑞農場原紅軍操場遺址上修建的。這裡曾有10餘名紅軍傷病員彈盡糧絕,跳入紅軍潭中犧牲的英雄壯舉;還有當地百姓偷偷為紅軍送水送糧,「山不藏人人藏人」的紅色往事……這裡英雄故事多,以情動人的現場教學讓人們久久不能平靜。

  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歷史裡,紅色娘子軍是其中一抹耀眼的紅。「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讎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這首《紅色娘子軍》催人奮進的旋律或許能夠喚起新一代追尋紅色娘子軍歷史和精神。

  線路推薦:海南鐵路博物館—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紅色娘子軍紀念園

  自然生態類:探索自然奧秘

  葉窮果現,葉落鳥現。如今的海南,正是色彩最為絢爛的時候。南部的熱帶雨林物種豐富,中部的橡膠林已然層林盡染,大自然另一些美妙的細節剛剛展現。

  海南島是中國最大的「熱帶寶地」,植被生長快,植物繁多,是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的原生地。萬寧興隆熱帶植物園以獨特豐富的熱帶植物而聞名於世,走進這裡如同打開一本熱帶植物的百科全書。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則以展現原生態的熱帶雨林景觀為核心,匯集參天巨榕、百年古藤、「活化石」黑桫欏以及「根抱石」「植物絞殺」「藤本攀附」等熱帶雨林奇觀,自然奧秘令人驚奇。

  想要看動物,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不可錯過。這裡一改城市動物園高牆鐵籠的囚獸格局,各類猛獸自然散養,遊人驅車在猛獸區內穿行,充分體驗「人在車中獸在外」的奇妙感覺。園區有非洲長頸鹿樂園、探秘恐龍園、獅虎獸家族、猴山、熱帶黑熊谷、非洲獅園等景觀,遊客甚至可以和大象、長頸鹿親密「接觸」。新建的熊貓館則是兩隻熊貓的樂園,憨態可掬的熊貓肯定是小朋友的最愛。

  線路推薦: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海南熱帶飛禽世界—萬寧興隆熱帶植物園—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海南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

  文化旅遊類:尋訪人文之美

  說起海南的本土文化,繞不開黎苗文化。在歷史長河中,黎族、苗族人民創造了獨特而燦爛的民族文化。他們的風俗、歌舞、飲食、服飾、建築等等,都是海南島的文化瑰寶。黎苗文化中,最令人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們那些美麗的服飾。其中,黎族傳統的紡染織繡技藝已經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甘什黎村、谷銀苗家、田野黎家、《檳榔·古韻》大型實景演出……對於學生來說,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是體驗海南民族文化的不二之選。

  想要緬懷古時文人政客,海南也有不少遺蹟。海南西部的儋州東坡書院與海口的五公祠,在海南古代的文脈傳承中佔據重要的歷史地位;東坡書院中現存世的各種文物古蹟眾多,尤其是書畫、奇石與碑刻等,成為海南人民和文人墨客撫今追昔,緬懷、紀念東坡先生的一處勝地。

  線路推薦:海口觀瀾湖度假區—海南文筆峰盤古文化旅遊區—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儋州東坡書院

  連結

  除了4條主題線路

  還有按照區域劃分的3條線路:

  西線

  海南科教防災減災訓練基地—儋州東坡書院—昌江黎族自治縣青少年活動中心—海南鐵路博物館—海南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

  中線

  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屯昌坡心網際網路小鎮—海南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

  東線

  文昌航天主題樂園(航天科普中心)—文昌市航天科普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萬寧興隆熱帶植物園—梅沙教育-三亞戶外學校—亞龍灣海底世界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36期Vlog推介海南美食
    本報海口11月10日訊 (記者羅霞 通訊員吳業強)作為我省美食購物嘉年華的重要活動之一,「尋味海南」第二季活動日前在海口啟動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島「海鷹」唱響新時代強軍戰歌
    說起吳騰飛,武警部隊中幾乎無人不曉。以帶兵嚴厲、敢於挑戰極限聞名的他,曾擔任被稱為「海鷹突擊隊」的武警海南省總隊一支隊特勤中隊的中隊長,並在去年榮獲第二十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殊榮。  這位事跡曾經被本報多次報導的鐵血男兒,如今已走向了新的崗位。站在新的起點上,吳騰飛也即將在這支肩負著新使命的特戰大隊裡,繼續發揚著他在訓練中敢於挑戰、敢於實戰的精神,躍馬新徵程。
  • 海南日報數字報-金秋九月享汽車盛宴
    關注·海報集團2013金秋車展  本報海口7月26日訊(記者程嬌 實習生李麗媚) 今天下午,海報集團金秋車展組委會在海南日報新聞大廈舉行了招商及新聞發布會
  • 海南日報數字報-去海釣,做一次深海獵人
    ……無論是初次接觸的新手,還是「釣齡」十多年的資深玩家,聊起海釣體驗,言語中都流露出滿滿的成就感。  海釣,被稱為「海上高爾夫」,曾一度是高端生活方式的象徵。近年來,隨著旅遊消費不斷升級,這類小眾產品開始走向大眾視野,逐步成為海洋休閒經濟新亮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
    奎星主文章,故有關文章、文運、文字的事,多加奎字,如:奎章(皇帝的親筆字;神仙的手筆);奎垣(文人薈萃之地)。由字義可見,當時盧章給塔取名聚奎,則是希望瓊東縣城人才輩出,文人薈萃之意。  古井與碑文  據海南古建築研究專家閻根齊介紹說,佛教的塔在海南島上並不佔主導地位。在海南現存的三十多座古塔中,屬於道教範疇的風水塔就至少有十七座以上,可見,風水塔是海南古塔的主流,瓊海的聚奎塔就是其中的一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把膠刀一顆匠心
    梁慶蓮磨好膠刀後,認真地對海南日報記者說。  梁慶蓮中等身材,身穿樸素的淺色工裝,夾雜銀絲的頭髮,常年的辛勞使她的皮膚顯得有些粗糙蠟黃。作為海南橡膠集團山榮分公司的一名女膠工,梁慶蓮與橡膠樹打交道已經24年。  1993年3月,年僅20歲的梁慶蓮從廣西邕寧來到了海南國營山榮農場18隊,當上了一名割膠工。  「一切從零開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他是老外也是「海南仔」
    ■ 本報記者 尤夢瑜  緊張有序的工作、充實安逸的生活,走在校園中的王虎,就像海南每一個奮鬥著的「90後」一樣,在自貿區開放發展的浪潮中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個艄公的 渡口
    文\海南日報記者 趙優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如今,往來於東郊椰林灣海港碼頭和清瀾環球碼頭,一切都是那麼熟悉,但一切都已不同。68歲的船主朱興仍迎著海風,在渡口繼續他的生計。
  • 海南日報數字報-吉祥物帶貨海南文化
    文\海南日報記者 趙優  毛絨公仔、冰箱貼、手機屏保、聯名借記銀行卡、運動項目造型……自2020年第六屆亞洲沙灘運動會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戰「疫」中的「生命擺渡人」
    文\海南日報記者 侯賽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英挺  30天,8710次急救電話,992次急救出診,500餘人次疫情相關轉運……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場上,有這樣一群「無名英雄」,他們24小時奔波在由海口各個發熱檢測點、港口、車站、
  • 瓊島蕨跡
    桫欏的幼葉。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王康傳 攝    編者的話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的論文,宣布在海口羊山溼地發現水蕨新物種——邢氏水蕨,海南豐富的蕨類植物再次引發關注。海南究竟有多少種蕨類植物?海南的蕨類植物都有些什麼特點?植物學家們又是怎麼研究它們的?請跟隨本期《海南周刊》一起去探尋瓊島「蕨」跡。
  • 海南日報數字報-「猿」來如此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它在中國是一種傳統而純粹的象徵,既代表詩家或哲人超凡脫俗的理想,又充當人類與自然之間的神秘紐帶。」
  • 海南日報數字報-赤膽忠心 浴血瓊西南
    文\海南日報記者 林曉君 賈磊 特約記者 劉釗  海南省民族博物館中收藏著眾多承載革命歷史的紅色文物。這些文物勾起了人們對炮火連天的戰爭歲月的回憶。其中,一個背帶殘缺的舊公文包尤其引人注目。「這是開國少將馬白山生前使用過的公文包。」
  • 海南日報數字報-北黎古村:瓦礫裡埋藏的輝煌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一豪 特約記者 高智  瓊島西岸,東方市郊,沿北黎河入海口上溯2公裡,有地名「北黎」,荒宅遍布,車馬稀疏。然而,這番蕭條景象卻難掩曾經繁華,一座座百年騎樓見證了往日的榮光,一塊塊殘磚斷瓦訴說著歷史的變遷。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文創已露「尖尖角」
    文創力量茁壯成長  記者了解到,海南文創產業在大致類別上,圍繞著圖書、動漫、創意、工藝和民俗等多方面展開。可以看到,無論是商業文化企業抑或是省博物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都在通過開發文創產品等多種渠道成為海南文創產業發展的積極參與者、推動者。
  • 海南日報數字報-山蘭稻奏響黎家豐收曲
    自2017年白沙黎族自治縣首次啟動「啦奧門」豐收節以來,在白沙縣委、縣政府的重視支持下,在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陣容的大力推介下,白沙山蘭稻品牌效應日益凸顯,有力提升了白沙民族活動的文化影響力,「啦奧門」成功申報白沙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山蘭稻市場行情十分看好,也有力幫扶白沙更多的貧困戶和農戶拓寬了產業致富的新路子,實現增產又增收。
  • 海南日報數字報-森林客棧 講述動聽海南故事
    文\海南日報記者 郭暢  在剛剛結束的2016年中國國際飯店業大會暨第三屆絲綢之路美食節上,海南森林客棧連鎖酒店榮獲全國十佳客棧民宿品牌。  民宿,近幾年被投資界譽為「下一個投資的風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郵輪遊艇:遊進尋常百姓家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明確,加快三亞向國際郵輪母港發展,支持建設郵輪旅遊試驗區,吸引國際郵輪註冊。《總體方案》發布以來,中船郵輪、中旅郵輪、雲頂香港、國旅環球等公司紛紛入駐三亞中央商務區。  同時,海南一系列扶持郵輪遊艇產業發展改革舉措相繼落地,提升了旅遊市場信心,產業基礎條件也日趨成熟,郵輪遊艇經濟已成為海南推動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碼在手 全島惠購
    5月13日,跨境電商鯨貿海購市場經理楊伊恰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非常期待藉助海南這個正大力推動建設的消費平臺,更好地服務消費者。  這兩天,該公司正和省商務廳、省大數據管理局加緊細化接入海南「消費一碼通」的方案,不斷優化體驗,全力加快上線速度。  上線後的鯨貿海購,將成為海南「消費一碼通」的第863家商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