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增長沒信心:CFO離職,大股東或將更換,高瓴資本在減持

2020-12-22 貝多財經

8月19日,唯品會(NYSE:VIPS)的股價大跌20%。據了解,導致唯品會股價下跌的原因,與該公司宣布其CFO楊東皓將於11月辭職不無關係。同樣的,唯品會的業績增長也存在信心不足的情況。

根據公告,唯品會董事會已任命楊東皓為新的非執行董事,並隨其職位變更而生效。目前,公司已開始尋找新的財務長。貝多財經了解到,唯品會的前一任CFO(財務負責人)為王志華,2014年被派駐樂蜂網擔任CFO。

營收、淨利雙增,卻對增長沒信心

在楊東皓宣布即將離職的同時,唯品會也發布了其截至6月30日的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唯品會2020年第二季度營收為241億元,與2019年同期的227億元相比增長6.0%;淨利潤為15億元,與2019年同期的8.135億元相比增長88.9%。

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計算,唯品會2020年第二季度的淨利潤為13億元,與2019年同期的11億元相比增長24.3%。唯品會預計,其2020年第三季度總淨營收將達到206億元至216億元,同比增長約5%至10%。

綜合來看,唯品會2020年第二季度的業績相對較為平淡,且對第三季度的增長信心不足。作為電商類平臺,京東集團2020年第二季度錄得收入2011億元,同比增加33.8%。而唯品會的營收增速未達10%,且第三季度的預期也僅約增長5%至10%。

唯品會董事長兼CEO沈亞表示,2020年第二季度,唯品會活躍用戶總數增長,從而推動營收增長。今後唯品會將繼續致力於採購深度折扣產品,不斷加大與知名品牌的定製商品,並繼續加大在用戶體驗改善上的投入。

唯品會董事長兼CEO沈亞

根據財報,2020年第二季度,唯品會活躍用戶數增至3880萬人,同比增長17%。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唯品會總訂單數為1.705億,相比2019年同期的1.478億單增長15%。不過,貝多財經發現,唯品會的營收增速與淨利潤增速並不匹配。

物流、金融折戟,研發投入減少三成

研究可知,在營收增速下滑的同時,唯品會還削減了不少成本,包括核心的研發投入等。財報顯示,唯品會2020年第二季度的技術與內容開支為3.054億元,而2019年同期為4.223億元,同比驟降27.7%。

這也意味著,唯品會必然採取了裁員、降薪等手段。2019年11月,有媒體報導稱,唯品會暫停了其唯品花業務,並被傳裁員,唯品會北京分公司被直接砍掉。對此,唯品會回應稱,並非解散,只是技術部門的組織框架調整,「北京分部技術人員較多,離職人員比較多。」

此前,唯品會CFO楊東皓曾表示,未來唯品會將形成以「電商、金融、物流」為支持的「三駕馬車」架構。而今,唯品會的「三駕馬車」已然分崩離析,物流業務「賣身」順豐物流,金融業務也大幅收縮。

值得一提的是,物流還曾是唯品會創始人沈亞親自牽頭的項目——品駿快遞,於2013年12月成立。相關數據顯示,唯品會曾經80%的快遞配送業務由品駿快遞覆蓋。2019年第四季度,唯品會正式終止了自營的品駿快遞。

沈亞在唯品會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上表示,「在2019年第四季度,我們終止了品駿快遞配送業務,此舉已經並將持續為公司節省可觀的運營成本。現在,用戶已經能享受順豐提供的優質配送服務。」

以此來看,唯品會「兜兜轉轉」後又回到了最初的起點——「特賣」。此前,在與聚美優品競爭時,唯品會還曾在2014年出資1.125億美元收購了樂蜂網75%的股份,嘗試拓展美妝品類,並派駐了多位高管,包括一手策劃唯品會收購樂蜂網的財務負責人王志華等。

據了解,唯品會收購樂蜂網後,指派了原唯品會北京負責人張婧出任樂蜂網CEO,原CEO王立成離職。公開信息顯示,王立成離職加入天貓擔任高級總監,負責家裝生活類業務,向時任天貓總裁王煜磊匯報。

好景不長,2019年8月28日,樂蜂網宣布其將於2019年9月18日正式停止運營。對於樂蜂網的關閉,唯品會稱是出於業務調整考慮。在唯品會相關負責人看來,「唯品會收購樂蜂網就像京東收購一號店,是業內的互補性收購。」

大股東或將換人,高瓴資本減持

貝多財經了解到,唯品會早已成騰訊旗下。股權方面,截至2020年3月31日,唯品會創始人、CEO沈亞持股12.7%,為第一大股東;騰訊持股9.6%,京東持股7.5%,唯品會聯合創始人洪曉波持股6.8%,高瓴資本持股6.7%。

2019年12月,唯品會披露的公告顯示,騰訊在2019年11月25日到12月13日期間持續買入唯品會股權,平均價為13.01美元,總共斥資約8419萬美元。增持後,騰訊持有唯品會9.6%的股權,佔唯品會A類普通股總股數的11%,仍為第二大股東。

騰訊若進一步加強持股,有望取代沈亞,晉升為唯品會第一大股東,其地位岌岌可危。當前,包括京東在內的騰訊系合計持有唯品會17.1%股權,但尚未完全掌控公司。事實上,沈亞在唯品會的投票權仍高達58.5%,騰訊的投票權僅為4.6%。

值得一提的是,高瓴資本正在從唯品會的股東陣營中有序撤出。今年8月,高瓴資本在美國證監會網站發布的公司2020年第二季度的美股持倉情況顯示,其減持了持有的唯品會股份股票,合計156.77萬股,也減持了京東409.46萬股。

相關焦點

  • 唯品會閃跌200億背後:營收增長緩慢,上任九年CFO要辭職,「三駕馬車...
    受公司「回歸特賣」策略影響,今年二季度公司平臺活躍用戶為3880萬人,同比增長17%,止住了一季度的下滑趨勢。只不過,相比月活兩位數的增長,公司個位數的營收增速,似乎並沒能展現出特賣模式的更多優勢,要知道此次疫情期間產生的大量庫存,本就有利於唯品會注重「尾貨」的特賣策略。
  • 紅星資本局|淨利增長89%,市值卻一夜蒸發200億!唯品會發生了什麼
    美東時間8月19日盤前,唯品會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241億元,淨利潤15.4億,增長89%。從財報來看,唯品會2019Q2營收241億元,與2019年同期的227億元相比增長6.0%,高於市場預期的237.84億元;在美國會計準則下,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5.36億元,同比大增88.9%,高於市場預期的11.54億元。顯然,資本市場卻對這一份答卷並不滿意。
  • 高瓴資本158億元高位建倉隆基股份 張磊打的什麼算盤?
    高瓴資本這個位置殺入,打的什麼算盤?高瓴資本成為第二大股東12月20日午後,隆基股份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李春安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公司6%股權,本次交易的每股轉讓價格為70元。本次交易對價總額為158.41億元。
  • 隆基股份:高瓴資本擬受讓公司6%股權
    12月20日,隆基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於 2020 年 12 月 19 日收到持股 5%以上股東李春安先生通知,李春安先生(「轉讓方」)與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Pte.Ltd.
  • ...高瓴資本獨吞百億黃曉明、葛衛東都沒搶到!為什麼會這麼火?
    其中,高瓴資本認購100億元,本田認購37億元,珠海高瓴穗成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認購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定增發行完成後,高瓴資本將新晉成為寧德時代第九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27%。另一方面,本次募投項目也將大幅提升寧德時代的盈利空間,穩固其在動力電池領域中的地位。
  • 隆基股份股價年內漲2.44倍 高瓴資本158億入股一日浮盈35億
    讓人嘆服的是,高瓴資本重倉入股。12月19日,高瓴資本耗資158.41億元受讓隆基股份6%股權,躍升為其第二大股東。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僅在21日這一個交易日,高瓴資本就已經浮盈35億元。12月20日晚,隆基股份發布股東擬協議轉讓股份暨股東權益變動的提示性公告,12月19日,股東李春安與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簡稱高瓴資本)籤署股份轉讓協議,李春安以協議轉讓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隆基股份約2.26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6%。本次股權轉讓價格為70元/股,總價款約為158.41億元。
  • 巨人網絡營收不增反降:業績增長難、股東沒信心,減持行為頻現
    報告顯示,巨人網絡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2.23億元,同比下降6.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27億元,同比增長4.4%。 根據財報,2020年上半年,巨人網絡扣非淨利潤為5.09億元,同比增長6.19%。不過,綜合來看,巨人網絡的營收呈現下滑趨勢,且淨利潤增速也趨平,環比更是出現下降的態勢。
  • 邁瑞醫療:股東減持佔公司股份0.29% 對公司長期發展充滿信心
    本次減持後,Ever Union持有公司股份6078萬股,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邁瑞醫療表示,股東減持的股份數量不到總股份的0.3%,主要是出於股東個人的資金安排,公司生產經營正常,減持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影響。
  • 高瓴資本賺翻了!兩大巨頭一天市值暴漲1100億
    (原標題:高瓴資本賺翻了!兩大巨頭一天市值暴漲1100億,其在新能源還有哪些大布局?)
  • 犀牛財經晚報:ST剛泰將破面退市 仁東控股股東強平被動減持違規
    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邵學於2020年12月18日將原質押給招商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公司股份700萬股解除質押,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為6.39%。截至公告披露日,邵學先生已不存在質押股份。基隆股份創始人李春安將賣掉股份拿走158億現金GPLP犀牛財經消息:隆基股份(601012.SH)12月20日下午公告稱,公司於2020年12月19日收到持股5%以上股東李春安通知,李春安與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於2020年12月19日籤署了《關於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轉讓協議》,李春安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
  • 21日公司新聞聚焦:高瓴資本擬158億入股隆基股份 中芯國際回應被...
    高瓴資本擬158億入股隆基股份 躋身第二大股東12月20日晚間,隆基股份(601012)公告稱,公司股東李春安與高瓴資本於12月19日籤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李春安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2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本次交易對價總額為
  • 高瓴資本2020的高紅與躁動 「時間朋友」不割韭菜!
    也投資者在互動易發問:既然想35億的估值賣掉上海澤潤,為什麼不以35億估值收購其他股東股份,把上海澤潤變成100%控股子公司?慶幸的是,伴隨深交所一紙問詢函,此次「賤賣」以暫停收場。玩味的是,類似蹊蹺事件不是首次出現,小股東也沒這次幸運。
  • 神壇上的高瓴資本:張磊的資本帝國如何運作?
    中國最有號召力的投資人張磊,正在通過他的影響力,將高瓴資本——一個管理超過600億美元基金的資本王國,一步一步推上神壇。張磊最近一次在投資圈和媒體圈刷屏,是兩個月前推廣他的新書《價值》。他提出了一個頗具政治哲學意味的名詞——長期主義,並將它跟高瓴資本牢牢綁定在一起,這被一些人視為挑戰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今年以來,張磊高調得讓人感到不適應。
  • 高瓴資本賺翻了!兩大巨頭一天市值暴漲1100億,其在新能源還有哪些...
    要知道,光伏產業鏈還是蠻大的,高瓴介入的是產業鏈的中遊公司,把光伏板塊的個股打開,隆基股份的市值排第一的,如果整個產業鏈爆發的話,那麼上遊和下遊的公司也是有機會的,那些細分產業鏈也有龍頭公司。焦點熱話:光伏龍頭一天市值暴漲近300億高瓴資本在新能源還有哪些大布局?
  • 巨鱷高瓴資本158億高位豪賭隆基的邏輯是啥?丨一號分析
    這位投資大家---陳發樹以第九大股東的身份,出現在隆基的十大股東名單上,當時持有4918.2423萬股,佔隆基股份總股本的1.78%,約摸估計陳發樹是在隆基10元、11元左右進駐的,投資眼光及投資格局都令人咋舌。時隔2年多時間,陳發樹不僅沒有減持,反而進一步增持至8000萬股。就按照當初4900萬股來計算,隆基股價增加了數倍,陳發樹也獲得了顯赫的戰績。
  • 萬興科技大股東無視業績高增長忙減持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伴隨著萬興科技業績的增長,其大股東卻頻頻減持。近一年中,萬興科技發布減持公告20餘次。其中,更有大股東之一因違反規定減持金額比預披露超過1000萬元,收到監管部門警示函。
  • 1000億元市值的唯品會突然暴跌超20%,到底怎麼了?
    財報顯示,唯品會第二季度淨收入達241億元,同比增長6%,高於市場預期的237.84億元;在美國會計準則下,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5.36億元,同比大增88.9%,高於市場預期的11.54億元;在非美國會計準則下,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3億元,同比增長24.3%。
  • 唯品會股價暴跌超20%,全賴CFO楊東皓宣布離職?
    剛剛在熱播劇《三十而已》中刷了一波存在感的唯品會,股價突然暴跌超20%,唯品會怎麼了?財報數據顯示,唯品會第二季度淨營收達241億人民幣(約34億美元),同比增長6%;GMV突破384億人民幣,活躍用戶同比增長17%。至此,唯品會已經保持了31個季度盈利。
  • 減持新規立威 大宗交易驟冷
    5月27日,上交所與深交所雙雙發布減持新規實施細則,要求大股東或者特定股東採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的,受讓方在6個月內不得轉讓所受讓的股份。5月31日,減持新規實施後首個交易日大宗交易數量從前幾個交易日的日均70多筆驟降至15筆。
  • 韋爾股份一月內現多次減持:控股股東套現18億,大股東鎖定期後...
    近日,記者注意到,晶片龍頭韋爾股份(603501.SH)出現大股東頻繁減持,先是控股股東「因個人原因」套現18億元,再是大股東剛過鎖定期,立即套現20億,此後還有兩家具有一致控制人的股東合計減持股份達到1%。  股權投資人苗有鵬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解禁後退出是股東基本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