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隕落!武漢大學唯一的女院士張俐娜逝世,身後留下無盡的綠色財富

2020-12-24 騰訊網

楚天都市報記者 柯稱 通訊員 吳江龍

珞珈山的上空,又多了一顆守護星……記者昨從武漢大學獲悉,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張俐娜是一名「大器晚成」的科學家,46歲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研究,60歲開啟纖維素新溶劑和材料的全新領域研究,71歲成為武漢大學唯一的女院士。她是一個心懷國家、心懷天下的開創者,為推動中國和全球的綠色發展嘔心瀝血,憑藉世界首創的一種神奇低溫水溶劑「秘方」,成為獲得國際可再生資源領域最高獎的中國第一人。她也是一個溫文爾雅的教書女先生,是武漢大學師生眼中真正的「女星」。

張俐娜院士走得很突然,今年9月26日、27日,她還接連參加了武漢大學2020級本科生、研究生開學典禮。

46歲第一次有自己的科研方向

1940年8月,張俐娜出生於福建光澤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張國熊畢業於清華大學,後擔任江西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母親是一名認真負責的中、小學教師。生在書香門第,張俐娜從小就養成了愛讀書、愛思考的習慣。

1955年,初中快要畢業的張俐娜,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

那一年,她響應組織培養「未來的科學家」的號召,將升學第一志願改成了江西省第一高中(現南昌市第五中學)。在這所重點高中,她喜歡上了化學,並且在高考時如願考入武漢大學化學系。

然而,對於張俐娜來說,科研註定是一條格外艱難的路。

1963年,她大學畢業,沒能留校任教,而是分配到北京鐵道科學研究院。此前她接受採訪時回憶,那時候常去冰天雪地裡,測試剎車皮的材料效果。

1973年,張俐娜歷盡千辛萬苦後終於調入武漢大學化學系高分子教研室任教,開始了一個新的徵程。後來,我國著名高分子科學家錢人元先生推薦她獲得日本學術振興協會獎學金(JSPS),在日本大阪大學藤田博教授實驗室作為訪問學者進行為期一年多的高分子溶液理論研究。

訪日期間,自學日語,張俐娜超強的自學能力又派上了用場。她拿著字典看電視,一邊看一邊想,根據情節記憶對話和詞組,每隔兩天就和房東太太用日語交流。晚年,張俐娜還能與日本專家流暢地對話。

1986年,張俐娜結束了訪學。此時,她已經46歲,但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科研方向,懂得如何從事科研。她開始了關於可再生資源天然高分子新領域的研究。彼時的中國還不富裕,能夠提供給張俐娜的科研條件相當有限,只有一張桌子和一個實驗臺,甚至試管和燒瓶等實驗必須的玻璃器皿都需要她自己去買。經過不斷努力,1993年,張俐娜創建了天然高分子與高分子物理科研組。

71歲研究出變廢為寶的「綠色秘方」

2000年1月,已經是武漢大學化學系教授的張俐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開始纖維素新溶劑和材料的研究。

這一年,她已經60歲。在大部分同齡人都已經退休在家頤養天年的年紀,她的科研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戰才剛剛開始——她要找到能夠取代塑料,用途更廣、性能卓越並能夠在自然條件下可生物降解的新材料。這一課題,對國家和全人類的資源問題都有重要意義。

在世界上最常見的可再生資源當中,排名前兩位的分別是纖維素和甲殼素。前者主要來源於農業和林業廢棄物,比如竹子、棉短絨、甘蔗渣等物;後者主要來源於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等廢棄物,通常是蝦殼和蟹殼。可以說,纖維素和甲殼素都是自然界中永遠不會枯竭的原材料。然而,它們都是極為「頑固」的大分子,很難溶解也無法熔融加工,如何開發利用堪稱世界難題。

張俐娜團隊日以繼夜、奮力拼搏12年,終於發現纖維素和甲殼素可以在水、尿素和氫氧化鈉的混合溶液裡低溫下溶解。他們創建了簡便易行的水溶劑低溫溶解方法以後,各式各樣新材料也相繼開發出來,並且證明,它們具有優良性能和各種功能,可用於紡織、生物醫學、光儲能和水處理等多個領域。

因為這些材料源於自然界,廢棄後可以自然降解,不會給自然環境帶來負擔。因此,只要解決工程化問題,使這些新材料進入批量生產,就意味著使用它們能夠實現無毒、無汙染、低能耗的可持續發展。

這個成果,被科學家們喻為「神話般故事」。時年71歲的張俐娜,也因此獲得2011年度安塞姆·佩恩獎。這是國際纖維素與可再生資源材料領域的最高獎。評委們認為,張俐娜教授帶領的研究隊伍通過開發一種神奇而又簡單的水溶劑體系,敲開了纖維素科學基礎研究通往纖維素材料工業的大門。

耄耋之年還在為成果轉化奔走

「我從事這項研究,是有強烈的使命感。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黃土地上,所以我們只有一條路,就是盡我們所能建設好這個國家。」71歲獲評中國科學院院士後,張俐娜沒有停下腳步,致力於後續的研發工作,使能夠造福人類健康的新材料可以早日誕生。

她的團隊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醫院合作,研究出一系列與醫學有關的新材料,並證明它們具有優良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和組織再生修復功能。這些源於大自然、帶有獨特性質的材料,為醫學領域帶來了全新希望。同時,她的團隊與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光電實驗室合作研究出一系列新儲能材料,證明它們在新能源領域具有應用前景。

「我要打起精神,來一場新的奔跑。」去年,79歲的張俐娜接受電視臺採訪時說,「國家需要綠色發展,所以我要把我們的技術做成各種各樣的材料。我還要加強基礎研究,進行多學科交叉研究,讓我們的產品能慢慢走向市場,走出一條新的『官、產、學、研』的道路。這是我一個新的夢想。」

同時,張俐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辛勤耕耘近50年,年逾七旬時仍堅持在講臺上給本科生授課,她的《高分子科學導論》課堂深受學生喜愛。她培養了一百多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幾十年如一日親自與學生討論研究計劃和檢查實驗結果,修改論文,常常忙到深夜。張俐娜曾榮獲1993年「全國優秀教師」、200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2017年度「武漢大學我心目中的好導師」、2019年「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傑出貢獻校長獎」等榮譽。

今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了張俐娜的訃告,訃告中評價她:把自己的一生無私奉獻給了祖國的科研和教育事業,為我國化學學科特別是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張俐娜院士身上體現的以德執教、求真求新、淡泊名利、勇於開拓、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相關焦點

  • 又一巨星隕落!她曾創造「神話般故事」
    又一巨星隕落!18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 又一巨星隕落!她曾創造「神話般故事」,今年我國已痛失30位院士
    &nbsp&nbsp&nbsp&nbsp18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 致敬學術泰鬥——張俐娜院士
    今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了張俐娜的訃告,訃告中評價她:把自己的一生無私奉獻給了祖國的科研和教育事業,為我國化學學科特別是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張俐娜院士身上體現的以德執教、求真求新、淡泊名利、勇於開拓、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 【速豹原創】又一位院士仙去!「中國的霍金」金展鵬逝世,共和國...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27日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 1998年,一場疾病過後,「只有脖子能動」的金展鵬,一直工作在教育、科研第一線,他的一生如「輪椅上的鯤鵬」,搏擊長空。
  • 武漢大學:清明時節,緬懷逝去的珞珈星光!
    查全性(1925-2019)著名化學家、教育家、我國現代電化學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2019年8月1日在武漢逝世,享年95歲。@熊曉鴿卓仁禧(1931-2019)著名化學家、我國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2019年8月6日在武漢逝世,享年89歲。
  • 常年霸佔熱搜的武漢大學,除了櫻花,還有什麼可「豪橫」的?!
    2018年1月20日,在第五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推選頒獎暨創新成果展示活動上,武漢大學"六院士同上一門課"獲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特別獎。"六院士同上一門課"緣起1996年寧津生院士的提議,從1997年9月正式開課至今,授課人員中始終有多位院士和知名教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聯手編寫教材教案,打造活力課堂。
  • 又一位巨星因「新冠」隕落,07年圖靈獎得主Edmund Clarke,享年75歲
    金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又一位巨星隕落!據最新消息,2007年圖靈獎得主、計算機科學家Edmund Clarke,因感染新冠肺炎,於北京時間12月23日上午不幸逝世。
  • 又一位巨星因新冠隕落,07年圖靈獎得主Edmund Clarke,享年75歲
    來源:量子位又一位巨星隕落!據最新消息,2007年圖靈獎得主、計算機科學家Edmund Clarke,因感染新冠肺炎,於北京時間12月23日上午不幸逝世。其子James S。 Clarke在Twitter發文公布此消息之餘,也悼念道:雖然他對(我)學業上的成功總是抱有很高的期望,但他也教會了我打棒球、釣魚和環遊世界。
  • 三天,兩位巨星隕落!
    據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內科心血管病專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科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灝珠,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30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享年96歲。據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副主任、黨委副書記,原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文伏波,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8日在武漢逝世,享年96歲。文伏波1925年8月出生,湖南桃江人。194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10月至1948年11月,在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水利工程系學習。
  • 巨星隕落…
    據光明日報9月22日報導,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大地之星」寧津生院士逝世 一生在大地測量領域躬耕不輟
    「大地之星」寧津生院士逝世 一生在大地測量領域躬耕不輟  Evelyn Zhang • 2020-03-16 10:16:34 來源:前瞻網
  • 豪宅裡遍地是黃金,為瓦妮莎留下無盡財富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科比離世之後,這位籃球巨星的的各種紀念品,就不斷出現在拍賣網站上,而瘋狂的球迷們,競相出價,價格越抬越高,要知道,當年這條毛巾的入手價格區區8000多美元,如今翻了接近4倍。可見,科比的號召力和吸金力有多麼強大。據悉,中標者是一位湖人隊忠實球迷,他以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湖人隊紀念品而聞名,他還計劃在南加州建一座相關博物館。
  • 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武漢大學原校長陶德麟逝世
    楚天都市報記者今日剛剛從武漢大學獲悉,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武漢大學原校長陶德麟教授,今日下午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89歲。陶德麟1931年生於上海,祖籍武漢,是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荊楚社科名家、武漢大學原校長、武漢大學資深教授。
  • 一代巨星隕落 引發世界體壇哀悼
    一代巨星隕落!迭戈·馬拉度納離世立即引發了世界體壇的無盡悲傷與悼念之情。 巴西「球王」貝利: 「這是一個悲傷的消息,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朋友,世界失去了一個傳奇。雖然我還有千言萬語,但現在我只希望上帝給他的家人以力量。
  • 巨星隕落!她出自福州名門!今後再無「公主之音」!
    巨星隕落!她出自福州名門!今後再無「公主之音」!劉廣寧高中畢業後,出於對藝術的強烈愛好,她主動放棄了考大學的機會,冒險給上海電影譯製廠寫了一封毛遂自薦的信,並且成為了當年唯一被錄取的人,而後開始了上千部(集)中外影視片(劇)的配音工作。
  • 空間物理學家萬衛星院士逝世怎麼回事 萬衛星個人資料去世原因是什麼
    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萬衛星,因病於2020年5月20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62歲。【新聞多一點】萬衛星,1958年7月生於湖北天門。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空間物理系,1989年於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 回顧2020年去世的8位院士,每一位都是國士無雙
    三.李吉均 地質學家 享年87歲他出生於四川彭州的一個書香門第,大學就讀於南京大學地理系。他把自己最好的年華,全都獻給了祖國西部。但因為積勞成疾,1974年,他患上了嚴重的高原肺水腫。不過他沒有放棄,而後還做起了導師,成功地培養了100多名碩、博士研究生,其中3人還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此後,「一師門四院士」的學術佳話廣為流傳,李吉均被稱為「大先生」。
  • 又一巨星隕落!
    2020年12月22日,一生桃李芬芳,耄耋之年仍堅守教學第一線的我國財政學界大家鄧子基逝世,享年98歲高齡。鄧子基的離去,意味著我們又痛失了一位巨星。1943年,鄧子基被保送到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同時被國立交通大學航空系錄取。在較早開學的國立交通大學學習了幾個月後,因費用不足,學業無以為繼。為繼續讀書,他放棄了學飛機製造,轉到免學費、包吃住包分配的國立政治大學攻讀經濟系財政學專業。畢業後,時值內戰,風雨飄搖,他在江蘇泰興縣當了幾個月的小稅務員,也在中學教過書。
  • 病毒學家曾毅院士逝世 享年92歲
    【光明追思】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曾毅,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