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月9日訊(記者 李麗濤)在我們的印象中,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多出現在中老年人群中,殊不知,近年來它也悄悄找上了未成年人。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神經外科接診了一位突發腦卒中的16歲少年,通過急診取栓並接觸性溶栓及時救回了這個年輕的生命。
16歲少年為何會患上腦卒中?事情還要從頭痛嗜睡這件「小事」說起。冬季的島城氣溫驟降,16歲的朝鮮族少年因「頭痛1周加重1天」來到齊魯醫院(青島)。入院時,少年呈嗜睡狀態,能簡單遵醫囑,頭痛劇烈,頭顱CT未見出血,但入院CT檢查發現右側乙狀竇、橫竇、上矢狀竇高密度影,結合病人的病情,醫生考慮腦靜脈竇血栓形成。
雖然患者年輕且病史較短,但症狀進展較快,必須儘快救治。醫院神經外科常務副主任王志剛立即安排血管專業組醫生開通綠色通道進一步治療。檢查結果顯示患者靜脈竇內大量血栓形成,血栓主要位於右側乙狀竇、橫竇、上矢狀竇,需要立即進行急診手術取栓。
術中抽吸的以及支架取出的血栓負荷量極大,同時留置微導管接觸性溶栓治療。術後第一天患者頭痛完全消失,未遺留有任何神經功能缺失後遺症,導引導管持續泵入肝素、微導管內持續泵入尿激酶接觸性溶栓。經過近2周的住院治療,目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身體狀況恢復良好,未留下任何嚴重後遺症。
王志剛告訴記者,這位16歲少年所患的疾病是腦靜脈竇血栓形成,這是一種少見的卒中類型,常累及年輕個體,佔所有卒中的0. 5%—1. 0%,但死亡率高達20%—78%。在正常人群中,其年發病率在新生兒和兒童中約為7/1000000,成人約為2~5/1000000,其中54%的患者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藥,34%處於遺傳性或獲得性血栓形成前狀態,2%為孕婦或產褥期女性,其他誘因包括感染(12%)、癌症(7%)及血液系統疾病(12%)。由於其潛在危險因素的多樣性以及缺乏統一的治療方法,該疾病診斷和管理困難重重,死亡率高達15%。
在臨床治療中,靜脈竇血栓漏診率高,治療難度大,致死致殘率高。其臨床表現以頭痛、癲癇發作為主,同時因顱內壓升高,患者會出現眼底水腫,部分患者會出現視力進行性下降,少部分嚴重的患者會出現顱內出血,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其治療以抗凝為主,同時輔以脫水藥物的使用、介入取栓、溶栓等綜合治療手段。具體需根據患者個體情況決定進一步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