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桂軍是我國民國時期的一支重要地方武裝,也是抗戰時的一支勁旅。在人們的印象中,桂軍是抗戰的一支主力,是最讓日本人畏懼的中國軍隊。實際上,桂軍在抗戰中的表現並沒有網上吹噓的那麼厲害,桂軍很可能被網友們高估了。因為桂軍在淞滬會戰後,基本沒有打過什麼硬仗大仗,抗戰熱情也不高。客觀地講,在抗戰中後期,桂軍甚至有避戰自保的傾向,一直消極抗戰,經常出現出工不出力的現象。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桂軍為何會避戰自保總是出工不出力?
其實,從全面抗戰爆發時,桂系軍閥的抗戰熱情就不高。全面抗戰爆發後,李宗仁並不支持在無險可守的上海和日寇決戰,李宗仁打算駐守廣西。但白崇禧致電李宗仁,告誡他:「如再遲遲不發,年來吾人抗日救國主張何以見諒於國人?」李宗仁沒辦法,所以同意桂軍前往上海參戰,自己就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當然,作為交換條件,蔣介石允許桂軍擴編。桂軍因此在原有的2個軍的基礎上,招募新兵擴充為5個軍。就這樣,按照雙方的約定,桂軍6個師的主力部隊開赴上海參加了淞滬會戰。
桂軍到了上海後,由於戰事已經白熱化,因此桂軍這支新生力量被拉到了蘇州河南岸的最前線。由於缺乏和日軍作戰的經驗,桂軍猛打猛衝,但沒想到日軍的火力兇猛、戰鬥力強悍,桂軍因此損失慘重,6個師全部被打殘。由於傷亡太大,據說白崇禧心疼地躲在房中哭了一天一夜。桂軍的抗戰熱情本來就不高,經過淞滬會戰,桂軍的抗戰熱情就更低了。由於在隨後的徐州會戰和隨棗會戰中,桂軍同樣損失很大。加上蔣介石排斥異己,試圖借日本人之手消滅地方軍閥部隊,因此桂系決定避戰自保,執行「 保存實力」的方針,從此桂軍開始出工不出力,這也是桂軍在很多大型戰役中不出彩的主要原因。
為了保存實力,桂軍甚至不惜丟掉家鄉放棄自己的根據地廣西,力避和日軍大規模作戰。在1939年的桂南會戰和1944年的桂柳會戰中,桂系保存實力出工不出力的情況很明顯。在廣西抗戰中,出力最多的竟然是中央軍和粵軍,這對於桂軍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由於桂係為保存實力把核心部隊都調走了,導致廣西在很短時間內大片土地淪陷,中央軍和粵軍等其他部隊不得不出來擋槍,桂軍因此在崑崙關等大戰中扮演了打醬油的角色。有人說,崑崙關大捷是桂系主力躲出來的,雖然有些誇張,但是有一定依據的。當然,桂軍如此幹也是出於自身的考慮,蔣介石一直試圖利用抗戰消滅異己,桂軍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避戰自保,這是軍閥的本性。為了獲得和蔣介石抗衡的資本,桂系一方面消極抗戰保存實力,另一方面大肆收攏雜牌軍,同時苦心經營新的根據地安徽。
桂軍以大別山為基地,把安徽經營的風雨不透。由於武漢會戰後安徽的戰略地位大大降低,日本人對桂系盤踞的北部和西部不感興趣,加上桂軍在當地集結了大量的部隊,桂軍又執行避戰自保的政策,因此桂軍和日軍保持了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誰也不去隨意招惹誰。為了擴大實力,桂軍甚至跑去和新四軍搶地盤,多次造成摩擦衝突。就這樣,桂軍的實力不斷壯大,部隊越來越多,到抗戰結束時已經崛起為僅次於中央軍的第二大軍事力量,連中央軍對桂軍都非常忌憚。桂軍通過避戰自保,實現了保存並壯大實力的目的。
作為軍閥,桂系軍閥的行為可以理解,因為當時不僅桂系那麼幹,其他地方軍閥也同樣如此,這是豫湘桂戰役中,中國軍隊一潰千裡的主要原因。當然,我們不能就此抹殺了桂系的抗戰功勞,畢竟桂系也在抗戰中出了很大的力,尤其是廣西人民,在抗戰中付出了許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時一千萬人的廣西出兵100餘萬,加上壯丁和民團,參戰人數超過300萬,按比例全國第一。因此,不能否認廣西人在抗戰中作出的傑出貢獻。桂軍消極抗戰不過是地方軍閥自保的一種策略,我們應該理性看待。這就是桂軍在抗戰中越打越多的原因,也是桂系能在戰後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
參考資料:《廣西抗日戰爭史稿》、《國民黨桂系見聞錄》、《新桂系史》、《抗戰中的桂系》